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家庭教育 > 外国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有哪些

外国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有哪些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外国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有哪些

  不管是哪里的家长,作为家长都是一样的目的,就是教育好孩子,外国的家长也是一样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外国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希望可以帮到你!

  外国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

  一:自己的事自己做

  每天早上,托比醒来后,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托比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只有3岁,还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有一次托比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苏珊制止了。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苏姗像没看见一样。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多大会就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苏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孙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呢。

  二:不吃饭就饿着

  一天中午,托比闹情绪,不肯吃饭。苏珊说了他几句,愤怒地小托比一把将盘子推到了地上,盘子里的食物洒了一地。苏姗看着托比,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托比点点头,坚定地回答:“Yes!”我在心里暗笑,这母子俩,还都挺倔!

  下午,苏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国菜。我心领神会,托比特别爱吃中国菜,一定是苏珊觉得托比中午没好好吃饭,想让他晚上多吃点儿。

  那天晚上我施展厨艺,做了托比最爱吃的糖醋里脊、油闷大虾,还用意大利面做了中国式的凉面。托比最喜欢吃那种凉面,小小的人可以吃满满一大盘。

  开始吃晚饭了,托比欢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苏珊却走过来,拿走了他的盘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的。”托比看着面容严肃的妈妈,“哇”地一声在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饿,我要吃饭。”“不行,说过的话要算数。”苏珊毫不心软。

  我心疼了,想替托比求情,说点好话,却见儿子对我使眼色。想起我刚到美国时,儿子就跟我说,在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时,别人千万不要插手,即使是长辈也不例外。无奈,我只好保持沉默。

  那顿饭,从始至终,可怜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车里,眼巴巴地看着我们三个大人狼吞虎咽。我这才明白苏珊让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我相信,下一次,托比想发脾气扔饭碗时,一定会想起自己饿着肚子看爸爸妈妈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经历。饿着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况且还是面对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临睡前,我和苏珊一起去向托比道晚安。托比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我很饿,现在我能吃中国面吗?”苏珊微笑着摇摇头,坚决地说:“不!”托比叹了口气,又问:“那等我睡完觉睁开眼睛时,可以吃吗?”“当然可以。”苏珊温柔地回答。托比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况下,托比吃饭都很积极,他不想因为“罢吃”而错过食物,再受饿肚子的苦。每当看到托比埋头大口大口地吃饭,嘴上脸上粘的都是食物时,我就想起外孙女。她像托比这么大时,为了哄她吃饭,几个大人端着饭碗跟在她屁股后面跑,她还不买账,还要谈条件:吃完这碗买一个玩具,再吃一碗买一个玩具……

  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有一天,我们带托比去公园玩。很快,托比就和两个女孩儿玩起了厨房游戏。塑料小锅、小铲子、小盘子、小碗摆了一地。忽然,淘气的托比拿起小锅,使劲在一个女孩儿头上敲了一下,女孩儿愣了一下,放声大哭。另一个女孩儿年纪更小一些,见些情形,也被吓得大哭起来。大概托比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站在一旁,愣住了。

  苏珊走上前,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她一声不吭,拿起小锅,使劲敲到托比的头上,托比没防备,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来。苏珊问托比:“疼吗?下次还这样吗?”托比一边哭,一边拼命摇头。我相信他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

  国外家长教育孩子常讲的故事

  1、“傻瓜缴学费学习,聪明人以傻瓜缴的学费学习。”

  ——巴西谚语

  有一个楞头楞脑的流浪汉,常常在市场里走动,很多人喜欢开他的玩笑,并且用不同的方法捉弄他。其中有一个大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手掌上放一个五元和十元的硬币,由他来挑选,而他每次都选择五元的硬币。大家看他傻乎乎的,连五元和十元都分不清楚,就捧腹大笑。于是每次看他经过,都代再地以这个手法来取笑他。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有爱心的老妇人,就忍不住问他:“你真的连五元和十元都分不出来吗?”流浪汉露出狡黠的笑容说:“如果我拿十元,他们下次就不会让我挑选了。”

  2、“多数人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们的无能,而是他的心志不专。”

  ——吉鲁德

  有一个外科医生告诉学生:“当个外科医生,需要两项重要的能力:第一、不会反胃;第二、观察力要强。”接着,他伸出一只手指,探入一碟看来令人作呕的液体中,然后张口舔舔手指。他要全班学生照着做,学生只好硬起头皮照做一遍。医生领首一笑说:“各位,恭喜你们通过了第一关测验。不幸的是,第二关你们都没通过,因为你们没注意到我舔的手指头,不是我探入碟中的那根手指。”

  3、“没有乌云,没有暴风雨,便没有美丽的彩虹。”

  ——芬生

  有一朵看似弱不禁风的小花,生长在一裸高耸的大松树下。小花非常庆幸有大松树保护它,为它遮风挡雨,这样它每天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一天,突然来了一群伐木工人,两三下的功夫,就把大树整个锯了下来。小花非常伤心,痛哭道:“天啊!我所有的保护都失去了!今后那些嚣张的狂风就会把我吹倒,滂沱的大雨就会把我打倒!”远处的另一裸树安慰它说:“不要这么想,刚好相反,少了大树的阻档,阳光会照耀你、甘霖会滋润你,你弱小的身躯将长得更茁壮,你盛开的花瓣将一一呈现在灿烂的日光下,人们就会看到你,并且称赞你说,这朵可爱的小花长得真美丽啊!”

  4、“不要害怕你的生命会结束,而要害怕它从未开始。”

  一一格雷斯·汉森

  有一个人搭船到英国,途中遇到暴风,全船的人惊慌失措,他看到一个老太太非常平静地在祷告,神情十分安详。等到风浪过去,全船脱离了险境,这人好奇地问老太太,为什么一点都不害怕。老太太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被上帝接走,回到天堂,二女儿住在英国。刚才风浪大作时,我就向上帝祷告,如果接我回天堂,我就去看大女儿,如果留我性命,我就去看二女儿,不管去哪里我都一样,所以我怎么会害怕呢?”

  5、上帝的延迟并不是上帝的拒绝

  有一个人,他在二十一岁时,做生意失败;二十二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二十四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二十六岁时,爱侣去世;二十七岁时,一度精神崩溃;三十四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三十六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四十五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四十七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四十九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五十二岁时,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这个人就是林肯,因为他坚信上帝的延迟,并不是上帝的拒绝,因此能屡伏屡起,最终成就不凡。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

  孩子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与大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孩子只有到了5——7岁才开始接触外部事物,孩子到了七岁以后,就要跨入学校的大门,接受老师们的教育。

  孩子们进入了学校以后,老师就要与孩子们长期相处,孩子和老师逐渐的相互了解,在彼此了解的同时,师生的感情也在渐渐的加深。老师对孩子们的教育方法很重要,有的老师讲课学生们认真听讲,对老师讲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的老师讲课学生们听不进去,精神溜号感到厌倦。

  在犹太人的学校里,每天上课时间为六小时,一般在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其它时间用于孩子们自由活动,有的孩子与小伙伴们在一起做游戏,有的孩子去学校游泳池洗澡,有的孩子去唱歌跳舞,有的孩子去学校理发店理发,有的孩子去画画。

  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很特别,他们主要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点,问学生们一点像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像星星,有的学生回答像花生米,有的学生回答像米粒,有的学生回答象沙粒。老师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你们回答的都对,你们很有想象力。”这样的问题在中国,老师们只能说那是一点,学生说是别的老师肯定会说答案不对。

  在以色列国土中有一所“鲸鱼学校”,这所学校就是让孩子们乘坐帆船在一年内横渡两次大西洋,游遍三个海岛。孩子们除了经受大风大浪外,还要忍饥挨饿。到了岛上自己采集野果充饥,自己搭帐篷睡觉。

  在俄罗斯有一所学校,每年冬天老师都让孩子们,赤身裸体在冰雪中滚爬一定的时间,天寒地冻,孩子们被冻得浑身发抖,嘴唇发紫老师也不会让他们停下。在俄罗斯的学校里,开设体育课中,有一个特殊的体育项目冬泳,在寒冷的冬天砸开冰,让学生们在刺骨的水里游泳。俄罗斯孩子的家长们无论天气怎样寒冷都让孩子用冷水洗脸,孩子出门的时候大人也不让孩子穿得太厚。

  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特殊的归定,要求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规定内容如下:孩子在6岁之前可以不做家务。6——10岁偶尔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一些小的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上的花草、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岁,父母上班没时间要每周给家里打扫除一次家庭卫生。

  美国: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

  美国家长们认为,除营养和知识外,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因为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孩子讲话,美国家长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孩子不肯吃饭时,美国家长从不硬逼,而是婉转地说:“你看萝卜馅饼在等着你,你不吃它,它就不高兴了。”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很少动辄指责孩子,而是说:“我想你不是有意的,下次就不会这样做了。”如果孩子要换衣服,他们也很少以命令的口吻说:“穿上这件白的。”而是以商量的口气说:“你看穿这件白的好呢,还是穿那件黄的好?”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带孩子外出串门时,如果主人拿出什么东西给孩子,美国家长不会像大多数中国家长那样,提前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等,而是由孩子做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需要一概满足,对于主人没有主动提供的东西而孩子又想要,家长一般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解释和说明。比如,当孩子想要主人家珍贵的玩物时,家长就会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别人的感受,从而让孩子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不少中国家长喜欢“人前教子”,常在别人面前指责、训斥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而在美国,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犯罪,因为对孩子当众的指责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孩子

  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中国家长们就会一笑了之,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或者干脆让孩子放弃。

  英国家长却不这样认为。麦克的儿子查理今年10岁,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在中国,这些知识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感到很好奇。于是麦克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查理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全都湿了,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麦克没有制止他,一直站在旁边,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开始,查理还在笑,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终于,他忍不住地哭了起来。直到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边,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麦克的想法很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

  澳大利亚:教给孩子生存能力

  悉尼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般从小就被家长送去学开船,教练常常把船泊在浅滩上,船底船身难免会沾满沙子。猫头的工作就是用抹布、清水把它们清洗干净。11岁那年,他趴在船身上,在太阳下一天干上6个小时,整整干了一个暑假,他妈妈也不会因心疼而阻拦。因为在她的观念里,猫头有权也有能力安排自己的时间。鱼生那阵子上课时老打盹,问他原因,他自豪地说:“我每周四上午5点到7点在我家的街区送报纸,一次可以挣14块钱!”班上其他男孩羡慕不已。老师建议鱼生把这个活转让给另一个男孩:“你可以只给他12块,不用干活就可以挣两块钱。”谁知,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为什么?我可以挣14块钱干吗只挣两块钱?”

  以中国家长的心态去考虑,我们是绝不会允许这类事情发生的:让孩子到浅滩擦船,除了意外事故怎么办?为了挣14块钱上课打盹,学不好功课怎么办!而悉尼的家长们却不这样想,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能力最重要,而不是看重孩子学了多少具体知识。

  悉尼的孩子们都特别能忍耐,他们从小被教育:身上不舒服可以告诉家长去看医生,但不可以没完没了地报怨、呻吟,报怨是没出息的表现。冬天里女生们都清一色穿裙装校服,小男生则穿短裤西装。即使是星期天,家长也不给孩子们穿厚衣服,他们仍是一副短打扮在公园的草地上跑来跑去。悉尼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长大后敢做敢当,有能力,有创造力,同时还要有从小锻炼出来的、不怕寒冷饥饿劳累的健壮的身体。

  以色列:让孩子不断提问

  都说犹太人做生意很成功,不知道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有一套?我不自觉地观察利娅和拉米尔。利娅是以色列人,因老公在美国工作,她也带着儿子拉米尔在美国生活。那天,拉米尔从幼儿园的接送车上回到家。利娅就问拉米尔:“今天你提问了吗?”拉米尔连连点头。“那么,你都问了些什么呢?”利娅继续问。拉米尔开始复述他一天中所提的问题:为什么树叶有红的也有绿的?为什么有的蚂蚁会有翅膀?为什么牛奶不能换你的饼干……我略数了数,这小家伙一天问了十几个问题。利娅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是怎么回事?”我好奇地问利娅。“提问啊,”利娅笑眯眯地说,“拉米尔就是个问题篓子,总是问个不停。”

  随着利娅的讲述,我渐渐明白了。原来,每个犹太人在很小的时候,几乎都会被长辈提问。利娅小时候,她爸爸就让她每天都问别人十个她不懂的问题。如果没有人回答她,就自己去找出答案。“这没什么,”利娅说,“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问中长大的。”

  我忽然发现了我一直在探寻的秘密所在:犹太人崇尚创新,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并不耻发问,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自然就越来越多。我不由得想到一则流传甚广的故事。几乎每个犹太人家长都会问孩子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房子失火,你会带什么跑出去?”如孩子回答的是金钱或贵重物品,母亲就会再问他一句:“有一种无形、无色、无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告诉他:“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而智慧,恰恰就来自于提问!

猜你喜欢:

1.国外父母教育孩子的5个典范

2.古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3.古代伟人教育孩子事例故事

4.国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5.父母教育成功孩子例子有哪些

3838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