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李嘉诚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李嘉诚不仅事业有成,大力支持内地公益事业,在教子成才上也有独到的见解。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李嘉诚教育孩子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

  李嘉诚教育孩子的故事

  天下父母爱自己的孩子都一样,但是爱的方式不一样。李嘉诚有两个儿子,作为亚洲大富豪,他也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将来能够成功。可要成功,仅有正直、善良是不够的,还要学会正确的处世哲学。为此李嘉诚常常教育他的两个儿子,要想成功,在所有基础条件齐备时,就必须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为了让儿子们真正明白这些道理,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李嘉诚就让他们坐在专门设置的小椅子上列席董事会。

  一次,李嘉诚主持董事会,讨论公司应拿多少股份的问题。他说:“我们公司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我主张拿9%。”

  董事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争论不休。这时,李泽钜站起来说:“爸爸,我反对您的意见。我认为应拿11%的股份,钱当然是赚得越多越好啊。”弟弟李泽楷也急忙说:“对,只有傻瓜才拿9%的股份呢!”董事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李嘉诚说:“孩子,经商之道深着呢,不是1+1那么简单。你想拿11%,反而发不了财。你只拿9%,财富才能滚滚而来。”

  事实证明,李嘉诚的决策是正确的。公司虽然只拿了9%的股份,但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李嘉诚认为,企业家每时每刻都在与人打交道,注意人们怎么想、怎么做,以及做什么,都是日常工作的必修课。他告诉孩子们:“管理要学西方,但在为人处世上,则要学东方。不断修身养性,以谦虚的态度为人处世,以勤劳、忍耐的品格经营人生。”

  李泽钜15岁,李泽楷13岁时,李嘉诚决定送他们出国留学

  到美国的第一夜,李家兄弟就被接踵而至的困难弄得手足无措。以前大小事情都有父母商量和依赖,现在什么事情都要自己解决,小哥俩无所适从。更糟糕的是语言不通,他们举步维艰,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独自面对生活。

  小哥俩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他们面对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做饭。小哥俩从没下过厨房,为了解决一日三餐,他们开始跟电视上的一个烹饪节目学习烧菜做饭,不到一个月,就学会了几道菜的做法。

  照料好自己的生活后,小哥俩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寻找打工机会,交通工具就是一人一辆单车。熟悉他们的朋友不免诧异:“你们的父亲是亚洲大富豪,你们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小哥俩相视一笑,耸耸肩:“那又怎样?”

  李泽钜和李泽楷都以优异成绩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他们想进入父亲的公司施展才华,李嘉诚却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兄弟俩愣住了,说:“爸爸,别开玩笑了,您有那么多公司,就不能安排我们的工作?”李嘉诚斩钉截铁地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有20个儿子,我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希望你们先去打自己的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有资格到我的公司来任职。”

  兄弟俩只好离开香港,来到加拿大白手起家,从零做起。磕磕绊绊之后,他们终于有所成就。李泽钜成功经营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则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

  两个儿子在独立处理加拿大世界博览会旧址的庞大发展规划,以及策划收购美国哥顿公司“垃圾债券”等一系列大动作中,都表现出惊人的胆识和灵敏的商业头脑。李嘉诚自豪地说:“即使将来我不在了,他们凭个人才干和胆识,都足以各自养家糊口,撑起家业了。”

  如今,兄弟俩已是举足轻重的商界大腕。李泽钜加入父亲的公司,父子合力打造李家更辉煌的未来,李泽楷则以90亿身价成为世人瞩目的商界明星。

  作为商人,李嘉诚无疑是成功的;作为父亲,李嘉诚更加成功。

  李嘉诚教子智慧启悟

  要让孩子吃点苦遭点磨难,这是为了磨砺他们的意志,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阅历。要把做人的道理和生存的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这是给孩子的最大的财富,是人世间最好最完美的财富。一旦孩子拥有了这一份珍贵财富,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事业就后继有人,而且将来可以放心地把庞大的财产托付给孩子,家族的荣耀和企业的辉煌也可以继续下去。

  相比之下,我们有的父母目光短浅。哪怕自己仅仅只是十几万元的小富,也会大把钞票塞给子女,任他们随心所欲地享乐,结果可想而知,不会成器。不要姑息孩子,那样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纵容子女是要付出代价的。纵有钱财万贯也不要让孩子活在我们的羽翼下。

  父亲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

  一、联语教子

  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儿子冯洪国出国学习时,临行前,冯玉祥把儿子叫到书房,亲手写下了一幅对联,赠子作为座右铭:

  “欲除烦恼须无我,历经艰难好做人。”并耐心地对儿子解释说:“此联意为只有无我,才能为公,经历过艰难困苦,才知做人不易。”

  二、取名教子

  革命老前辈林伯渠的小儿子要读小学了,林老对儿子说:“孩子,你快要上学了,应该有个地地道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林用三吧!”并给他解释说:“所谓,‘用三’者,就是,一要用脑筋想问题;二要用双手创世界;三要脚实地干些事情。”

  三、教子章程

  著名作家老舍有一套与众不同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100分;二是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三是应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四是要有个健壮的体魄。老舍认为:孩子将来做一个“诚实的车夫”,或者凭手艺吃饭的工人,比做贪官污吏强得多。所以他明确要求不可虚荣,不可贪得,诚实虚己,自劳自力。这种朴实的道德品质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四、“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是文化革命的闯将。因他擅写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有人就认为他一脸正气,为人严肃,缺少人情味。其实,鲁迅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一面,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他在家庭中,便是一位宽厚的丈夫,慈爱的父亲。且看他1932年一首题为《答客俏》的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这首诗用“於菟”即老虎也懂得爱子作比喻,说明英雄豪杰也应懂得怜家爱子,从而生动地表达了鲁迅热爱孩子的深厚感情。

  1927年10月,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喜结良缘。1929年9月,生下一个儿子,此时鲁迅已年近半百。夫妇俩人喜孜孜地为孩子起名,起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才决定叫“海婴”。

  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呢?鲁迅说:“因为是在上海生的,是个婴儿。这名字读起来颇悦耳,字也通俗,却绝不会雷同。译成别国文字也简便,而且古时候的男人也有用婴字的。如果他大起来不高兴这名字,随便改过也可以。横竖我自己也是另起名字的。这个暂时用用也还好。”

  鲁迅对海婴倾注了全部的父爱。每天深夜12时至凌晨2时,他一定要轻轻上楼,察看海婴的睡眠情况。如果小家伙把棉被蹬飞了,就细心替他盖好。孩子睡足之后,他就逗孩子玩。孩子倦了,就把孩子抱在自己的手臂上,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哼着催眠曲,用轻柔动听的儿歌,把海婴送进梦乡。海婴病了,鲁迅更是彻夜守护。正如许广平所说的:“他是尽了很大的力量,努力分担那可能范围里的为父之责的。”

  海婴渐渐长大了,鲁迅就有选择地带他去看电影。凡是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如《泰山之子》、《米老鼠》及世界风光类的影片,鲁迅常常带他去观看。一次,吃晚饭时,海婴听说饮誉世界的“海京伯”马戏团到上海演出,高兴得手舞足蹈。但鲁迅考虑到马戏团大多为猛兽表演,且在深夜临睡前,怕海婴受到惊吓,终于没有带他去看。海婴为此嚎啕大哭了一场。父亲知道海婴很难过,第二天便耐心地对他说明了原因,答应别找机会,白天陪他去看。鲁迅在1933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条记载:“午后同广平携海婴去海京伯兽苑。” 这件事给海婴印象很深,以后每提及此事,海婴就动情地说:“父亲对我如此真心的爱,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父亲。”

猜你喜欢:

1.李嘉诚怎么教育孩子

2.成功企业家励志故事

3.名人励志成才的正能量故事

4.李嘉诚励志故事读后感

5.名人李嘉诚的成功故事

6.当代成功人士励志故事

381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