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教育孩子经验方法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方法说起来挺容易,做起来很难。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的教育孩子,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经验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经验方法
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一路走来发现自己没有一技之长。社会上人之多,都有感触,中国就是不缺人,到处都是,但是就是缺少有一技之长的人。所以在培养孩子正常完成学业的同时,应尽量根据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学习一技之长,这样不但不用担心孩子将来的就业问题,还能带动孩子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十分重要。人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需要有自信。人如果整体活在自卑了,试想他的心情能好吗?心情不好,压抑大脑,思维不会开阔,影响智力发育,影响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所以要培养孩子自信,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指出孩子的好的一面,少打击孩子。当然,培养孩子自信心不能把孩子培养成夜郎自大,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去培养。自信的孩子到什么时候都是阳光的,有作为的。
培养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一个人能力再大上不得台面没有用,能力只有通过社会形式转化才能称之为能力。如有的人在下面说什么一套一套的,但是上了台子连句话都说不出了,这样的人再能说又有什么用。所以平时要多引导、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社会活动,比如:演讲、演出、各种比赛、比武等等,逐渐帮助孩子有了参与社会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将来走向社会后,自信满满,自然没有打怵的事了。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孩子将来品德好坏比孩子有没有本事更重要,如果孩子有本事而没有德,将来做父母的跟着上火去吧,本事越大惹的祸就越多。所以从小就应该教育孩子知道感恩、知道孝敬老人,引导孩子在社会上多做善事,这样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品德也逐渐在他的观念中形成。从古到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品德好坏至关重要。品德教育可以从一些细节做起,如教育孩子体谅大人,给父母洗洗脚,在社会上多帮助一些困难的人等等。
教育孩子做人做事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孩子留下万贯家财,不予教给孩子为人处事的方法。所以平时尽量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做完后对孩子的做法及时予以点评,尽量先找出孩子做事好的一面加以肯定,然后再指出不足之处和需改进的地方,使孩子在下一次做的更好。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千万不要当着人的面直接批评孩子,这样可能引起孩子逆反心理。
鼓励、帮助孩子学会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小时候放暑假,学校组织小学生到麦地里捡麦穗,按斤称给钱,虽然钱不多,那是自己通过双手挣得,觉得可以自食其力了,在劳动中锻炼了自己,也知道了挣钱的辛苦,所以在后来的日子,知道大人挣钱不易,不会去挥霍浪费。现在学校基本上不组织类似这样的活动了,孩子只知道花钱,却不知道赚钱的辛苦是不行的,所以做家长的尽量鼓励引导孩子利用节假日去做一些临时性工作,通过临时性工作,让孩子知道赚钱的辛苦,学会一些赚钱的经验,这样随着孩子的长大,这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基本上和社会接轨,一旦孩子毕业走向社会,会很快的适应社会,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做家长的也不用为孩子走向社会而担心。这个社会是公平的,早不付出,晚的付出,既然早晚都得付出,不如从小就开始逐渐培养,一点一点的,这样效果会更好。同时也希望现在的教育者们看到后,能尽量考虑学校也组织一些这样类似的活动,毕竟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全方位,这样的做法可能带动孩子整体素质的提升。
教育孩子的建议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
6、设立明确家规,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没有规则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家规不超过5条到6条,应适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须用肯定句来陈述,将家规贴出来。如果违反家规应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旦建立,就应坚决执行,每隔一段时间,应对家规作调整和修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发展的过程,发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爱的氛围。
7、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是很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我们,爱我们。
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气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如“睡觉时间到了,你是要听昨天的故事呢,还是想听一个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红色的上衣,还是蓝色的T恤?(如孩子两者都不选,父母可问:“是我帮你选,还是你自己选?”)做选择并让孩子负责任都是日常的行为,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我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教育孩子的禁忌
1.居高临下
这可能是传统遗留下的问题,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专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家长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因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
2.求全责备
毕竟还是个孩子还小,当他在整理被褥、画画或者投掷皮球时没有做好,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们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3.频频夸奖
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而且,听惯了父母夸大其辞的赞扬后,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很可能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4.过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个样。父母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感觉收到束缚,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
5.关心过头
“今天谁来了电话?”“日记上记了些什么?”……每件事情父母都要问个明白;要知道过度关心,只会让孩子反感,因为,孩子会感觉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扰,自己的生活空间被在压缩,从而丧失特长发展的机会,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6.全盘否定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父母常容易犯的错是批评的太过,诸如“你总是撒谎”“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等,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绪。
7.是非不分
“这孩子喝酒快赶上他老爸了。”这句话到底是在表扬孩子还是在批评孩子呢?可能孩子们的理解中褒奖的成分会更多些吧!所以,父母在批评孩子是,一定要就事论事,并且让孩子知道他错在何处。
8.贬损他人
偶尔把自己的孩子和同龄小朋友做些横向比较是自然的,但父母更多的是看到别家孩子的优点。这样的教育,怎能起到好的效果。
9.事事代替
现在有许多父母事事都不让孩子干,不让孩子有自己作决定的权利,究其原因是怕孩子做不好或避免孩子遇到挫折后的伤心,但对孩子来说,不经历失败,怎能从错误中学到东西。况且,孩子在将来的某一天,终究要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的,如果现在没有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他便无法自己把握将来。
10.不以身作则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己首先没做好榜样,当孩子效仿父母的一些不恰当行为时,父母又要千番指责。言传身教,没有身教,言传就无从谈起,因此,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才能起到垂范作用。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家长要多下功夫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