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家庭教育 > 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怎么教育

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怎么教育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怎么教育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怎么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

  1.身教重于言教

  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往往是从父母对待长辈的态度中学来的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能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因此,父母在与老人(自己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处中,态度应谦恭、彬彬有礼,对老人关心照顾、体贴入微。比如,在家给老人端茶倒水,在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让路。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他们也会像父母一样孝敬老人。

  (某部队的一位军医,利用自己的积蓄坚持为敬老院的老人服务,定期为他们检查身体,并亲自为他们做可口的饭菜,妻子非常理解他,并积极支持丈夫的作法。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他们的言行,使8岁的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从父母那里自然地学会了如何尊重、关心、照顾老人。孩子虽小,却不仅懂得关心父母,尊重老人,还经常到敬老院去给老人们讲故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后来,孩子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能这样做时,他的回答是那样的朴实而简单:“我向爸爸和妈妈学习得还不够。”)

  以身作则,言传不如身教。如果身为父母对自己的长辈不好、不孝顺,想让子女对自己孝顺是很难的。

  (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可见,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家长应率先孝顺父母,努力做孩子的楷模。

  2.常回家看看

  现在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很少见面,所以,他们在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儿女团聚。

  (19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家的那份亲情,以及父母对子女的心声,提醒现在忙碌的年轻人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福,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父母要利用假日,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家务,与老人共聚欢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做不到,那就应该给老人多打电话。如此日久天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3.从小事做起

  父母为孩子做出表率,还表现在具体细节之中,例如,在每年或每两年带父母去做一次体检;经常给父母拍照,尤其是带着孩子与老年人合影是长辈最高兴的;认真回父母的短信,不要因父母的电话啰嗦而烦躁;有时间时带父母去旅游,等等。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建议

  1.让孩子了解父母为家庭的付出

  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父母为家庭的付出、父母的身体情况、父母的工作情况,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挣来的,只知道盲目攀比,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该通过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了解自己的钱得来不易,使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生活,从心底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2.让孩子在生活细节中养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比如,当父母下班时,孩子要问候父母;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多做一些家务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生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宽慰父母等。孩子外出时要和家长道别,回家时要先向父母问好,吃饭时先请父母入座。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碗筷。小学生不仅要孝敬父母,更要孝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放学回家先向祖父母问安,做一些端茶倒水的事,给他们讲一些校园里的所见所闻,吃饭时,先扶他们入座,恭恭敬敬地递上碗筷。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养成参与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在祖孙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只要用心更容易教育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比如,每逢家人吃水果,爷爷奶奶就说:“看孙子怎么分?”孙子每次都是把大的给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每逢节假日家人聚餐时,都等长辈入座后,孙子 才上桌。遇到好吃的东西,孙子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多往爷爷奶奶的碗里夹。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孩子必将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孩子在情感上关心理解父母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要对父母的情绪、兴趣等有所了解,在生活中尽量要让父母高兴,发现父母心情不好时要主动去安慰。

  家长要教育孩子了解父母的需求。即使将来孩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父母对子女的物质需求并不高,真正让父母有强烈归宿感和满足感的,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相伴。有没有亲近的交谈,有没有认真倾听父母的话语,有没有听懂父母的真正想法,有没有轻松的家庭气氛,有没有家人聚会的温暖,对父母来说更为重要。家长要让孩子记住父母的生日,用简朴的方式向家长祝贺生日。据某小学调查显示,有50%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能主动祝贺父母生日的更少。现在不是孩子为父母祝寿,而只是父母为孩子过生日,这是不正常的。应该让孩子懂得为父母祝贺生日,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生日当天送上生日礼物,或亲口说“我爱你”。

  4.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对父母不要有过高的要求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懂得,父母将自己带到这个世界来,抚养孩子长大,已经很不容易,要懂得感恩。父母只是一个普通人,对父母的期盼要切合实际。要知道,父母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金钱有限、能力有限,他们怎么能无限地满足孩子呢?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是平常的人,有好多事情他们也做不到,他们也没有办法。让孩子不要对父母有过高期盼,要学会满足。如果子女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就活得很快乐,就容易孝敬父母。

  5.鼓励孩子向父母示爱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懂得,做儿女的要学会把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谢表达出来。中国人比较含蓄,不太会在一些公开的场合来感谢父母,有些人甚至在家中也不善于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谢。孝敬父母需要实际行动,也需要情感的表达。因此,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的爱的时候,也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对父母的爱,使父母感到温暖,也更好地融洽亲子关系。

  6.利用有关节日启发孩子表达孝心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懂得,在相关节日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孝心。家长可借助长辈生日、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妇女节、劳动节、元旦、春节等有利时机,通过谈话、点拨、暗示,启发孩子向祖辈或父母表达自己的孝心。当然,孝敬父母应该是一种日常行为,而不应该局限于每一天的“节日行为”。父母要信任孩子,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孩子孝敬长辈的行为常常会得到周围人的赞赏,这种赞赏正是让孩子持续孝顺长辈最好的催化剂。

  古代孝敬父母故事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五、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六、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七、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八、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九、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十、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猜你喜欢:

1.怎样教育孩子孝敬父母

2.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3.孝道教育心得体会3篇

4.教育孩子父母有哪些经验和体会

5.如何教育孩子孝敬父母

3798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