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讲究方法与技巧,也讲究原则。那么教育孩子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原则,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的原则一
平等尊重的原则
在亲子关系中,首要的是平等和尊重。平等是指孩子与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家长的附属物,孩子享有国家法律赋予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家长有抚养子女并让孩子接受教育的义务。尊重是指我们家长要从人格平等的角度,对孩子说话,要平和而不是训斥;对孩子的意见要重视而不是简单的否定;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是善意的帮助而不是冷言恶语的挖苦……
家长要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倾听他(她)的意见,并和他(她)谈心,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从平等的角度上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由于家长的过度严厉不敢向家长反映自己的内心想法,妨碍了相互的思想沟通,削弱了家庭教育的作用。这里着重谈一谈我们家长对待孩子“早恋”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家长只要一见到孩子与异性在一起,就会大发其火,一天24小时全面监视,“地对空”式的彻底检查,包括日记本、抽屉、书包、信件、电话……本来学习压力就很重的孩子突然受到了如此强大的“重视”,自由受到了如此程度的侵犯,人格受到了如此程度的污辱,其反抗力度可想而知。
实际情况是,与异性孩子在一起并不是家长想象的那种“亲密接触”。如果说,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有一些朦朦胧胧感觉的话,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接受自己身体的变化,帮助孩子和异性正常交往,尤其是鼓励孩子和同学们广泛接触,共同成长。
平等尊重是正确了解孩子并与孩子交流沟通的前提,是我们家长必须做到的首要原则。
教育孩子的原则二
信任沟通的原则
孩子喜欢对家长说话,是对家长的信任,这很可贵。只要可能,家长千万不要打断孩子的话,或者表示厌烦,因为,这么一来,孩子比较脆弱的自尊心就会遭到伤害,弄不好,还会从此向你关闭敞开的心扉,实行自我封闭。孩子在校内外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回到家里向家长倾诉,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不满的情绪获得充分的宣泄,使身心恢复到常态;二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对于前者,家长自然不必多话,只需坐下来热情关注即可。对于后者家长应认真用自己比较丰富的人生经验去指导孩子如何解决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什么事情都和爸爸妈妈说,但交流是人类的本性,我们只是说孩子较少年期有了更强的独立意识,并不是说孩子拒绝和父母交流沟通。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还是愿意把生活、学习中的快乐和兴奋告诉父母,可有的家长,对孩子一腔热情却报之以猜疑、训斥、泼冷水,甚至是讥笑。这些不正确的反应,让孩子稍稍开放的心灵迅速地收紧了起来,既然这们,孩子只好从此沉默,不再招惹家长。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使得孩子们不愿和父母说说知心话。
怀疑:孩子说了别人劣迹,家长就申明大义,婆婆妈妈,啰啰嗦嗦,使孩子觉得很烦,干脆不说,不说为妙。
训斥:孩子说了和自己的学习没什么关系的事情,家长就认为孩子一天到晚在学校不务正业,把孩子训了一顿,搞得孩子很没趣,感到还不如不说。
讥笑:孩子说了不太准确的词,家长就会说:别异想天开了;孩子说了幼稚的话,家长又会说:这你也不懂,学是怎么上的?
家长这些不信任、不尊重孩子的言行,就使得孩子与家长难以沟通了。
教育孩子的原则三
理解宽容的原则
理解,就是家长要理解孩子在这一时期特有的心理特点,理解孩子在这一事情上的心理感觉,对孩子所想、所作给予充分的谅解,对于孩子的一些“出格”的言行给予必要的宽容。
高中孩子身体的迅速发育和心理的不断发展,不断提醒着孩子------该做个大人了。他们开始摆脱儿童的幼稚,开始想从父母的信赖和从属关系中解脱出来;开始自己判断、解决自己的题。他们希望父母也重新认识他们,不要再把自己当成无知的孩子看待,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平等的、朋友般的地位, 这种心理是正常发育的表现。可是许多父母依然把子女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来看待, 引起了子女的反感。
孩子对父母的一些行为开始不满,开始反抗。儿女的反抗招致父母的极大不满。他们对孩子说:“我养了你这么大,供你吃供你穿,如今你倒学会气人了!”父母认为,孩子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一定要好好地教训教训他,维护自己的权威,捍卫父母的尊严。孩子也不示弱,拿出大人的姿态、语气对付父母,任何事都要争个输赢。这种紧张的家庭关系还造成了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离家出走。有的孩子宁愿露宿街头,也不愿回到家里再见到父母。
面对孩子青春期的反抗心理,一个合格的父母应持理解、宽容的态度。要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处在这个时期的孩子面对身体的一系列快速的变化,常会感到焦虑、急躁、不安、烦恼和孤独。
父母对他们穿衣戴帽的选择,伙伴的选择,自由时间的支配等要给以尊重,对孩子的一些事情要给他们留有自主的余地,不能事事插手。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思想、观点。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再把父母看得至高无上,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对父母也会既看到优点的一面,又看出不足的一面。父母要允许子女有自己的观点、意见。父母对自己的不足,也要加以改正。家里的一些决定,特别是与孩子有关的决定也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教育孩子的原则四
宽严相济的原则
孩子由于年幼无知说了错话或做了错事,连他们自己也不知为啥错了,如果只是倾盆大雨式的批评甚至棍棒相加,孩子吃了苦头也不会明白什么。留下的只能是不解和怨恨。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家长应满怀激情地开导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一步一步提高他们的认识,一点一点的为他们营造改正的环境和时机。有目的有针对性指导他们去阅读有关画册和书报,让他们逐步感知到自己的不足或错误,逐步认识到家长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样,认识提高之后,他(她)不仅不会再犯同类的错误,而且对家长会更加尊敬、更加信赖。
现在的孩子大多的独生子女,家长望子女成龙成凤心切,故娇生惯养,关怀备至。孩子想要什么就能要什么,很少尝到困难、挫折的滋味,养成了怯懦、吃不得苦、经不起挫折等不良品性。因此,家长对孩子要既能理解宽容,又能有意识地从严要求,培养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战胜困难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增长孩子的才干。
1、羁放纵,设疑置难
过于宠爱,会导致孩子自私放纵,弱不禁风,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困难,使孩子在与困难斗争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长智慧,提高勇气,磨炼意志。当然家长在孩子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应适时地加以指导和启发,防止孩子由于缺乏耐挫折力面失掉成功的机会,敷衍了事,半途而废。
2、抑任性,处事明理
孩子的任性,如不适时得到矫正,就会成为不良“顽疾”,后果不堪设想。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矫正孩子的这种任性心理,使孩子懂得:做事,不能由着性子,只有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抑制任性,听取不同意见,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3、勿迁就,循路入境
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耐挫心理。当孩子落后时,切忌姑息迁就中,同情心过会外露。因为这些孩子多在表扬声中成长,已经滋生一定的虚荣心,接受不了挫折。这时如果采用“冷处理”的方法,让孩子静静地反省自律,吸取教训,扬长避短,对于培养孩子耐挫的心理品质则是十分有益的。
4、长才干,储能蓄势
当前,不少父母在家庭教育问题上陷入误区;有的父母“忘我奉献”,从牙缝里抠出钱满足子女的非份要求;有的父母“心灵施暴”,当子女偶尔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便骂声开道,棍棒交加,使孩子没有勇气面对困难挫折。家长一定要纠正这些错误做法,运用故事激励法,让孩子增强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如张海迪身体瘫痪,但仍以毅力的大锤敲开了生活大门的铁锁,用意志和犁铧开垦了知识的沃土等故事,运用故事中主人公对待困难的积极精神、乐观态度及处理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今后再遇到困难挫折,都会有所准备而不致于惊慌失措,在心理上增强抵抗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