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烦恼和困惑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烦恼和困惑有哪些
要说现在家庭教育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点也不为过,各有各的教育方法。但也是各有各的烦恼和困惑。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的烦恼和困惑,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的烦恼和困惑
01、对待孩子,我们到底在着急什么?
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和我一样的经历,当孩子发生了某些问题时,急于通过各种书籍或课程学习各种方法,回到家里却发现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并不匹配。因此,就解决问题而言,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一些假大空的技巧和方法。在我本周四和大家的分享中也不会生搬一些技巧让家长们去硬套。没帮助的。
很多时候,大家急于解决问题都是因为着急,因为不想等,因为想立刻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带来的改变。但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要慢慢来的。很多时候,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这才是马上要开始的系列课中我最想分享给大家的。(小编注:还没报名的可以在文末报名)
举一个例子,可能有的家长觉得我上面的言论好像比较极端,也离自己比较远。但其实,这样的事情在近几年尤其明显。有一个男孩19岁,从初三开始就不再去上学,反反复复,一直到高三。孩子父母带着孩子来找我的时候,已经断断续续地带孩子看了三年的咨询师。见到我第一面时,孩子就很抗拒地说:“不用告诉我方法,也不用处理我过去的创伤,以前的咨询师已经做过了,没有用。”孩子的父母则表示,只要孩子能回去上学,怎样都行……
对于这位孩子的家长而言,立刻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只要孩子去上学就OK了。可是我们为什么总要这么着急去解决问题呢?我们不能等的究竟是孩子不去上学的损失,还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焦虑、无力与挫败呢?
02、你以为你看到的就是全部吗?
我们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焦虑就如同得了感冒一样,大家的第一反应都希望能不发烧,不咳嗽,只要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就可以。可是却不知道一些所谓的症状其实是在帮助我们的身体去释放,去修复,去疗愈……只有读懂了身体才能找到正确的应对方式,只有读懂了孩子才可以和孩子产生真正的联结。
孩子行为的问题本身并不算是一个问题,重要的其实在于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
有的孩子不去上学是因为孤独,当他突然进入家长给安排的陌生的学校,接触的是陌生的老师、同学,甚至连说话都是完全陌生的异乡的语言……那一刻他的内心正在经历着分离的痛苦和在异地自己所要面临的孤独和无助;
有的孩子是因为心底强烈的挫败感,即使考上了最好的名校,曾经的自信也会在不适中渐渐被自身的不足和无知所替代;
有的孩子则是因为痛苦和绝望。由于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爸爸”“妈妈”之于他们只是一个冷冰冰的称呼。可是后来却因求学要和两个原本很陌生的人突然亲密,而这两个人自己本身似乎也并不是很亲密……在他的心里每一天纠结的就是爸爸和妈妈到底爱不爱他,后来孩子发现原来他们连自己都不爱,他开始担心他们会分开,所以要在家里守着他们。想着只要自己不去上学他们就不会离婚……太多太多可能的原因了,但是孩子能够呈现出来的就只是不去上学而已。
所以,家长们其实真的应该反思下,过去所有同孩子发生不愉快甚至争吵的经历中,我们真的看懂过孩子吗?看懂过孩子内心真实的需求吗?我们又真的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心理缺失的时刻吗?
看到这,估计会有不少家长想说:我们也想和他说啊,想和他沟通,想告诉他我们爱他,可是孩子拒绝和我们沟通了,我们怎么办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先急于去想该怎么办。
03、以爱为名去了解,懂你其实很简单
和一些很泛泛的育儿方法、技巧相比,最了解孩子的还是父母自己。只要我们尝试着去了解,去懂我们的孩子,方法才会由心而出,无需多言和思考,我们一样能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可能一些家长还会说:老师我着急啊,我看到他一会好一会坏,真的是没办法了……这样的焦虑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有,我们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不也是时好时坏吗?谁又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会顺风顺水呢。
心理学老师赵明曾分享过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原来退步是向前。其实生活中,无论是我们还是孩子,成长的过程都像插秧一样,先后退才能有前进。相信各位也都跑过步,在跑步中,奔向终点的前提正是要让自己先后退一步。这个看似后退的过程中,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自己,都是使力量得以积蓄,并期待获得更多支持的力量的过程。
所以在接下来四次课程的短短的四个小时里,我能带大家做的也只是一个习惯养成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试着慢下来,从不同的角度去读懂孩子,读懂他们的心理需求。在关系里,在问题中,在情感里,好好看看孩子,同时也好好看看自己。试着和自己,和孩子谈一场心灵的恋爱。
教育孩子的建议
1、人分两种,一种喜欢自己的,一种不喜欢自己的
不喜欢自己的,大多经历了一个补短纠偏、批评式教育的童年。这种不喜欢,往往需要用漫长的岁月订正。
不喜欢自己的人,往往不能发自内心喜欢自己的孩子,总是过多关注孩子天性上的劣势缺点,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他订正。于是,又制造出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
2、亲子教育,是一个渐次发现的过程
幼儿期,健康成长最重要,此时家长的任务,是“养育和发现”。兴趣班可以上,但目的不是学习,而是玩乐和发现。认识、发现他的天性特点和禀赋优势,为针对性的教育做基础。离开玩乐和发现,则一切所谓早教,都是不必要的“灌输”。
3、优势劣势向来一一对应
从来没有既谨慎小心又满脑子创意的人;体贴黏人的孩子大多不擅长逻辑思考、不喜欢竞争挑战;唐僧牛顿那样的人,不可能柔情蜜意、儿女情长。7岁看老,重点不在于你要什么,而在于TA天性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不是“塑造”,而是激发。同时拥有对角优势的人,也有,但TA一定生活在纠结矛盾之中,反而最不快乐,最不可能“成事”,最需要被同情。
4、所谓理念,绝大多数时候,不过是:弱势者的理由、强势人的借口。
自以为讲了道理,其实,只是掌握着话语权。只要跟对方换一下位置,不难发现,任何一条理念,都有与之相反相对的另一条。
5、常有家长如此抱怨,这孩子这样这样、那样那样,明显不对吧?那还不是他的错?这还能怪我教得不对?
但是,亲,不爽的人不讲理,很正常。如果你总以种种“正确的理念、规则、要求”压制他的天性,他就会压抑,就会不爽,就会“生事”。大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谁都需要情绪出口。
6、常有家长器宇轩昂地说,我认为,做人最重要的品质是XXX,我就是这样严格要求我家孩子的。孰不知,自以为器宇轩昂,其实只是“恶狠狠”。
谈到教育,孩子的天性热情远大于家长的个人喜好,包括对所谓最重要品质的选择。
7、孩子的毛病,是改出来的
一个急躁的孩子,你非要憋他;一个胆小的孩子,你非要吓他;一个顺从的孩子,你非要激他;一个强硬的孩子,你非要整他。天性上的劣势不足,就被转成了事实上的缺点毛病,以及深埋于心的不自信。
人生的真谛是顺势而为。话说到这里,只是励志鸡汤。说这话之前,清楚明白哪是自己的势、孩子的势,鸡汤就变成了智慧。
8、真挚情感,必须建立在不理性之上;铁的纪律,必须建立在盲从之上。事实真相,不能用感情代替;创意创造者,不可被权威压制。
所有理念,都有对应相反的另一条。人生最重要的,不是选择理念,而是选择方向,找出那条符合自己天性的道路。
天性服从的人,要否定他,强化他的独立性么?不,要帮他的,是提高辨识能力,找到可以“盲从”的人和信条。天性反叛的人,要否定他,给他在纪律性上补齐么?不,要帮他的,是提高创造能力,明确打破的目的和意义。
9、我们第一要给孩子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善良,有人说是宽容,有人说是责任,有人说是品德。都不对,第一重要的,是自信。
无论智力高低,思维偏好如何,都能通过你的发现和培养,建立优势,建立自信——这是一项技术活,是感动、理念、爱、以及“你真棒”之类轻飘飘的夸奖,所做不到的。
10、花园里有各种花朵,你不是最大最艳的,但你是小清新,你有你的价值这种话有用么?没有。教育的主体是孩子,不是陶醉于自我感动的家长。家长要做的,是认识孩子的天性,找出TA的优势领域和项目,加以培养。学习可以不拔尖,但每个人都需要有过人之处。确立优势,才能自信。无自信、必困扰。
教育孩子的书籍
1.《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
小学生家长必读书!
约读书房创始人李宗磊老师多次推荐!
作者刘称莲用质朴而细腻的笔触,重温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
这是一本很奇怪的书,一声不响,却永远站在畅销榜上;刘称莲是一位奇怪的作者,默默无闻,却影响着百万读者。
这套书,出版至今累计销量1096000册,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孙云晓等赞赏推荐,百所中小学校长联名推荐!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推荐时曾说:
刘称莲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在父母言传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下,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会延续,会拓展,会伴随孩子从初中、高中到大学,最终走向社会,终身受益。
2.《我们为什么被霸陵?》
这几年层出不穷的校园霸凌事件,足以让家长意识到,这着实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为什么被霸凌?》这本书的作者陈岚说:99%的霸陵事件都可归因于家庭教育!
有些孩子为什么会被霸凌?
穿着太土气?相貌太平庸?性格太软弱?成绩太好?……
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400天田野调查,15个触目惊心的故事,破解校园霸凌的暗黑魔方!强烈推荐!
3.《爱的艺术》
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核心。
但是,爱是什么?我们真的理解爱,真的会爱孩子吗?
爱只是一种姿态,还是一门需要加以学习的能力或者说艺术?
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便是从心理学、伦理学角度对这些问题最通俗但又最深刻精辟的解答。
对这本书的反复阅读,不但可以用来真正理解爱,也可以用来理解教育,理解自我,洞悉幸福完整背后的秘密。
4.《儿童心理学手册》
堪称当今儿童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标准。
儿童心理领域的“圣经”。
如果你发现你根本不了解孩子,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那么你一定要读读这套书。
尽管它有些晦涩难懂,皇皇800w字,让人心生恐惧,但它是你最应该信得过的一本教育类参考书。
5.《非暴力沟通》
语言暴力是亲子关系的“黑洞”,会让孩子一生难忘。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孩子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伤害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
我们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亲子关系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非暴力沟通,了解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让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爱、和谐和幸福!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