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家庭教育 > 家长和老师怎样共同教育孩子

家长和老师怎样共同教育孩子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家长和老师怎样共同教育孩子

  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是家长以及老师最烦恼的事情。那么家长和老师怎样共同教育孩子?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的方法

  1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会越成功

  孩子成绩不理想?孩子学校里遇到挫折?家长们听了心里着急,但是老师也很着急!但是,家长光着急也没用,重要的是,要怎么和老师配合,怎么和老师沟通!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

  孩子的成长好比一面多棱镜,可以折射出家庭的养育、学校的教育以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时,孩子自然会展现闪耀璀璨的光芒。

  那家长和老师该如何沟通配合呢?建议:多一些理解,多一份从容,多一分等待。

  2理解老师,冷静处理

  我 的同事曾给我讲过一个她女儿的故事。她女儿曾在少年宫舞蹈班里学跳舞。但不知为什么,也许是由于跟老师生疏而紧张的缘故吧,孩子总把动作搞错,学得不好, 孩子也很沮丧。孩子的母亲,也就是我的这位同事,是一位曾在亚运会上得过七项全能亚军的优秀运动员,她深信女儿身上一定有着自己的良好基因,但看到女儿频 繁出错的动作,感到十分困惑。

  孩子的教练是她的大学师妹,于是她就给教练发了一封短信。过了一会,教练回复了一条短信,大意是说,师姐,你别着急,其实我特别喜欢你家宝贝……我的这位同事兴奋地把短信读给女儿听。不多久,她惊奇地发现,不论学习多难的动作,孩子再也不出错了,而且学得又快又好。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我认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

  当 孩子没有受到特殊关注而产生失落感时,家长应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做好“补台”的工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悄悄地与老师进行沟通。我同事的处理方法就很好。其 实我想,即使没有那条短信,家长在孩子面前编一个“善意的谎言”,也不失为一种教育的艺术。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情绪上流露出对学校老师的不满, 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一通牢骚,使孩子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了成见,那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3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

  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

  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极力维护学校和老师——不是假惺惺的做戏(因为孩子都能察觉出来),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我 曾读过一篇外国短文,说是在一次儿童网球课后,老师不慎丢了一个小孩。等找到孩子后,孩子由于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情景,蹲下来安慰 自己4岁的小孩,并且说:“己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也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安慰她一下。”

  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己经没事了。”我想,一个善良、宽容、善解人意的孩子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4教育需要耐心

  中国常有“子继父业”之说。

  不论是从先天的遗传还是从后天的影响来看,“子继父业”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今天很多子女都对父母的专业不感兴趣。原因很复杂。社会不断进步,分工越来越细,选择越来越多,这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

  但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家长越是有这样的情结,就越容易对孩子失去耐心,最终使孩子产生逆反。我想,如果我的同事把孩子数落一通,整天“恨铁不成钢”,很可能会使孩子彻底失去对舞蹈的兴趣。

  我曾遇到过一对夫妇,他们有一个在我看来非常优秀的孩子。也许是由于他们过于优秀的缘故,对孩子从不满意,甚至对孩子说,我们都怀疑是不是当初在医院里抱错了,结果使孩子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幸好没有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家长和教师教育孩子的建议

  一、 家长应该全面配合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正面教育

  家长应该首先理解,学校和老师是代表国家在对下一代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所以家长有义务积极配合和支持。家长的责任不仅仅是送孩子上学,家长若是将教育的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这将是十分错误的。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对子女成长承担教育责任,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并且是孩子的终生教师。当然学校是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专门教育人的场所,在培养人才方面起主导作用,但是学校教育必须有家长的正确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家长要与教师默契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避免“5 2=0”的教育无用功的出现。

  家长要多从正面理解学校老师对孩子的各项要求和管理制度。家长切记不要乱评价教师,在面前妄评某老师“太严”啦,或者某某老师“没有水平”等。先不要议论老师的教育方式方法,先要与老师沟通了解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处理,处理的方式是什么,搞清楚之后再说。

  家长也要做人性化的优质家长,多理解老师工作的艰辛。一般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即使是老师批评孩子家长很生气,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可是一个班级呀!事实证明,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

  更进一步,家长要支持学校的各项活动,以便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各项活动,是学校结合学生的情况而安排的,家长要给予支持,不要怕影响孩子的学习而不让参加。学校就是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我们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决不单是骨肉亲情小事,而是为孩子负责,为了使孩子在同学中有朋友,有知己,有自己人格的尊严,同时也是为社会、为国家负责。

  二、家长主动与学校和老师经常取得联系

  家长要创造条件与学校和老师建立经常的联系。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也应该建立起长效沟通的桥梁和经常联系的纽带,信息互通,作用互补,扬长避短,减少横亘在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的一些漏洞和盲区。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表现情况究竟怎么样?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所作所为是否感到满意?不满意的地方到底在哪些方面?怎样做才能取得改进?对于这些问题,好多家长心里都没有底,有些家长急切地想知道,有些家长则无暇顾及。无论是何种情况和什么心态,有一点应该是共同的,那就是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校学习好、表现好、有出息,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成为有用之材。在这种情况下,交流和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通过交流和沟通可以对自己孩子的一切知根知底,全方位地进行了解,然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找平、补强。如果缺少了这一有效渠道和必要环节,就会使家庭教育陷入盲区,也会给教师开展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一些被动。所以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建立起长效沟通的桥梁和经常联系的纽带,通过家长见面会等形式常沟通、多交流,以便深入了解孩子学习表现情况,取长补短,学习他人先进经验,改进自己缺点与不足,以利于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家长要协助老师完成必要的家庭作业

  家长对孩子进行课外学习和完成家庭作业要多付出、常辅导、重检查、勤督促。在孩子品德教育方面要做到言传身教,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将对孩子的心灵空间和成长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和明显的示范作用。

  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教育主要依靠老师来全程监督,孩子在家庭的学习情况则完全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和责任心,在这一方面,教师和家长要分工负责,搞好传递与协作,切实履行好自己管辖区域内应尽的职责,相互传递好负责孩子教育的接力棒,竭力管好自己应该管好的那一段。这就要求每一名孩子的家长必须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必要时还得有一些自我奉献精神,取消和放弃自己一些业余活动机会和时间,每天腾出一定的时间陪同孩子搞好课外学习。另外在孩子的品行教育方面,家长要密切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诚信,语言规范,举止得体,不说脏话,不做不仁义之事,切实做好孩子的表率和示范,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孩子就会模仿家长的做法,日积月累,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和家长教育孩子的建议

  一、提高自身修养,用爱打开心灵之门。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先受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师德修养。师德修养最可贵的就是为人师表,乐于奉献。作为一名老师,在与每一位家长的谈话中,一定要能反映或体现我们老师对孩子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把他的孩子交给你教育能令他感觉放心、安心。作为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我们教师的无微不至,无限关爱,无私奉献,也离不开家长的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只有两股绳拧到一起,才能发挥最强、最佳功能,,老师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平时多多观察孩子、关心孩子,善于打开孩子的“心锁”。时刻关心孩子为突破点,赢得家长的充分信任。

  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努力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关心他们的,因为家长真正关心的是:老师是不是关怀我的孩子?因此,不管老师采用何种沟通方式,都应让家长觉得老师真心诚意地关心自己的孩子。这种感情的投资,不仅是日后开展老师工作的基础,而且还是老师跟孩子、跟家长取得互信的基础。,家长对老师信任了,使他们主动想与我联系,而不是在孩子出现了情况以后,才被迫向家长投诉,然后企图把家长拉拢过来,跟老师一起去对付他的孩子。另外,老师跟家长沟通时要注意适当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那么在交流前就要充分了解孩子,包括孩子的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老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再譬如平时孩子病后的一个问候电话,孩子家庭有困难后的一次家访等等,家长往往会很受感动,感激老师对他孩子的关心,彼此之间可能出现的隔膜自然也就消除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自然就产生了。

猜你喜欢:

1.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2.家长本人教育孩子的做法

3.关于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的心得体会

4.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5.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373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