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关于初中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初中是孩子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孩子比较叛逆的一个阶段,那么关于初中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中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思想引导法
中学生已经基本脱掉小学生的稚气,但又不像成年人那样思想成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上进心强;同时,由于思想发展未定型,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紧密联系孩子的思想、生活实际,从意志品德、遵纪守法、与人交往等方面进行引导式教育。可以尝试引导孩子提前关注现在社会严峻的就业问题、经济问题等,以平等沟通的态度,让孩子自己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的原动力。引导教育不可一味关在家中讲道理。要善于搞好“结合”、“渗透”,把家庭引导结合渗透到生活中、孩子身边的热点新闻和事件上,让孩子在自然的沟通状态中去领会家长的教育目的。
目标鼓励法
学习中目标鼓励,就是根据“水涨船高”的道理,帮助孩子设计学习目标,来激发积极性,使孩子不断向更高的知识高峰攀登。大量事实证明,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目标可以催人向上。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学习基础、承受能力、实际的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孩子制定的目标,建议可以以他特别关注的某项物质性的奖励为切入点,将孩子的需求化整为零成阶段性的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孩子就距离自己想要的奖品更进一步,同时在目标执行过程中,不断“添油”、鼓励,使孩子像上楼梯一样,一步高一步。为使孩子目标装在胸中,家长可制作成绩―览表,将孩子每次考试、测验成绩,直观地用曲线反映在坐标上,使孩子、家长一目了然。这样可以形象地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朝家长期待的方向发展。
形象感召法
教育实践证明:“喊破嗓子,不如做好样子。”很多孩子品学兼优、诚实勤劳、文明礼貌,固然是学校、社会教育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的表率作用,对孩子健康成长有着强烈的感召力。因此。家长必须首先做到言出必果,强调目标导向。
谈心疏导法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家长要针对孩子在不同时机、不同原因中暴露出的心理、思想问题,及时进行谈心疏导。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到“三勤”,即勤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思想反映;勤观察孩子在学习中的精神状态;勤谈心及时疏导孩子的思想疙瘩。另外,家长在与孩子谈心时,不但要告诉孩子“怎样做”,而且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从道理上说服孩子,在谈心的方式上也应该选择合适场合,这样才能起到更好效果。
生活调节法
身强力壮、精神饱满是搞好学习的基础条件。家长要讲究科学方法,调节好孩子生活,让孩子在有限的条件下吃好玩好,创造有利发挥智力效益的环境。家长要利用节假日、工作学习间隙,多陪伴孩子,并认真倾听孩子的感受。对待孩子的疑问或过失,必须做到足够的理解和宽容。只有在家长与孩子直接建立了良好的信任,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尊重,才能让孩子身心舒畅,健康发展。
初中家长教育孩子的建议
初一上学期,是一个由小学步入到初中的过渡期,最好在上初一前的暑假中给孩子适当辅导初一功课,使得孩子顺利度过过渡期。
初中和小学不同,小学主要的科目就是语文、数学两科;而升入初一后,科目变为七科(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生物)。科目繁多,内容变得深入,课程进行紧张;再加上孩子住宿,只有周六日两天回家和父母团聚,所以,家长无法及时有效地关注孩子的学习,因此,使得许多学生不适应,落下了课程,而一旦落下,拾起来就费劲了。
学生每周五下午放假,下周一早上返校。周末两天里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孩子先写完作业,再看电视或上网或找附近的同学玩。
先独立思考,不会的题,问家长或百度搜索一下。重在理解过程,掌握解题技巧,而不是抄袭答案,骗人骗己。
孩子步入青春叛逆期,家长要和老师保持联系,一起帮孩子度过危险期。万不可和孩子对着干,更不能使用暴力体罚;要尊重孩子的观点,并从思想上让她服气。
从小学就开始给她讲一些早恋的危害,让她认识到早恋和学习孰轻孰重。而这等于提前给孩子打了一个预防针。一旦升入初中,孩子会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正确面对学习和相处的困惑。
初二,又多了一门主科物理。初二,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期。学生如果在这一年能够理性面对学习,初三就不用家长操心了。老师提醒家长,家庭中必须留下一人关注初二孩子的学习;而我的女儿就在初二。
女儿主课学得不错,唯独副科很差。老师告诉我,到了初三,副科考试时会变成一张试卷叫理综,而考试的内容不少是涉及到初二的,所以副科的学习也是不可以轻视的。因此,我决定每次女儿回家,我都要帮她多复习一点副科。对了,明天可不能忘了提醒她带回副科类书籍。
有时间,让孩子做些家务,不要溺爱她,溺爱就是对她未来的伤害。
初中家长教育孩子的技巧
一 懂得孩子需要什么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样才会“好”。如果说“好”意味着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才能争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许多父母把教育目标锁定在“考大学”上。事实上,并非只有上大学才有机会,也并非上了大学就一定有机会。只注重学历的追求,实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健康的人格、积极达观的态度、适应环境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二 懂得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不必刻意观察,孩子就感受到我们太多的东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们太多的态度。我们想要怎样并不重要,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们必须小心,必须考虑自己这样做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知道做什么,叫做有方向;知道怎么做,叫做有能力;没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没有意义;只有方向,没有方法,方向本身没有意义。
父母并不好当,但是必须当好。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我们不可知难而退,必须探究如何解决。
三 懂得该怎样去做
知道做什么,叫做有方向;知道怎么做,叫做有能力;没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没有意义;只有方向,没有方法,方向本身没有意义。
父母并不好当,但是必须当好。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我们不可知难而退,必须探究如何解决。
四 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既然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生活,那么,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将来需要的;现在考验我们的,将来也会考验孩子,我们面临的烦恼、挑战和机遇,将来孩子统统会面临,虽然时代气候不断改变,但是与人相处、消化压力、抵抗惰性和软弱、克制欲望、自我推销、打开局面、把握机遇等基本问题是亘古不变的。我们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仅为孩子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更传递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态度,所以,我们做人的时候,也是在做父母,我们生活的过程,无时无刻不是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父母通过对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处,无时无刻不向孩子渗透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价值观和人生观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过自己的做法给孩子示范,根据孩子面临的具体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议和要求,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和生活环境,以此来实现对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活就开始因孩子而改变,有些人变得出乎意料地好,有些人变得意想不到地糟。孩子带领整个家庭一起成长,孩子成长的方向是长大,大人成长的方向是父母。我们期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自己也要有“成长”意识,父母是“学”着做的,不可能一开始就会,不可能很快就会,做父母的本领要慢慢练就。有了这样的成长意识,才不会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