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家庭教育 > 过度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大忌

过度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大忌

时间: 东艳656 分享

过度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大忌

  当前,家庭教育特别是早期家庭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过度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大忌:

  其一是过多干涉。好奇和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其间难免会有些出格的地方。对此不可过多地加以限制,否则不仅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而且对智力发育会有不良影响。在过多干涉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多半胆小怕事、性格孤僻,环境适应性较差。

  其二是过分强调早期教育。当今社会上有一种片面强调儿童早期教育的倾向,有的文章甚至宣传人的成功完全取决于早期教育,把早期教育完全等同于天才儿童的培养。事实上正如不少学者、教育家指出,“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教育只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而完全无益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他们强调,早期教育的确是不可忽视,但是同时也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个体的差异和全面和谐的发展。早期教育也必须尊重孩子的个性,不能搞那种千篇一律的神童式教育。

  其三是过分保护。现代家庭中由于子女较少,大多数还是独生孩子,因而家长十分宠爱,千方百计满足孩子一切要求,什么事情都一手包办。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心中唯有自我,不会考虑别人,缺乏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自理能力差,难以适应他所生活的社会。

  其四是过度期望。许多父母对子女抱太大希望,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强迫孩子在小小的年纪就去学这学那。结果,许多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有的还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望子成龙”是许多人的美好愿望,这本无可厚非。但必须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成得了“龙”的,不能过分苛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孩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其五是过分处罚。奖与罚,都是需要的。问题在于,罚而至于打骂,就会适得其反。打骂的结果往往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限制了孩子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孩子个性和行为的改变,使有的孩子变得懦弱、胆小,有的则变得固执、蛮横。

  以上所列举的五种过度教育显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反对过度教育并不等于放弃教育。所谓过度是指不切实际、不科学的、不全面的教育方式,其核心是缺乏对孩子主体地位的认识。他们不懂得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自我选择的机会。而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却是必须的,是每一位父母的责任。

  家庭教育心理误区:

  一、极端期待心理引发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

  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心理一旦极端化,必然在认识上诱发非理性思维,忽视孩子发展的实际,产生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为了满足心理期待(甚至是虚荣心),混淆孩子心理上的“可学”(潜能)与教育学上的“应学”(能力)之间的本质差异,盲目的“选择”一些打着科学旗号的“快速学习方案”、“神童培养计划”。

  二、庸俗功利心理引发“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 相关图片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教育价值的追求。教育过程中的庸俗功利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短期效果,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代价。这是一种典型的“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提前学习;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所以过度学习。一切为了“高人一等”。

  三、盲目攀比心理引发“无个性化”的教育

  家长用熟悉的同学或同龄儿童的优良表现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作为一种教育策略,如果使用得当,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相当多的家长攀比心理膨胀,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随意选择评价标准,盲目攀比,错位比较。其结果是孩子的个性消失,成长为顺从的“乖兔子”,抑或是孩子的个性扭曲,成长为叛逆的“坏豺狼”。

  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误区主要源于教育文化的缺陷与教育理念的偏失。当前,消除早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心理误区必须从家庭教育文化建设与开展亲子教育入手。

  就家庭教育文化建设而言,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必须以家庭为单位,优化家庭精神生活环境,净化家庭教育氛围,减轻家庭教育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净化教育市场,端正教育舆论导向,传播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将家长的教育热情视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并且转化为理智的教育行为,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而不是阻力。 就亲子教育而言,一方面加强亲情教育,利用血缘与亲情为纽带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另一方面加强亲职教育,树立家长的职业教育意识与职业教育能力。“教育孩子是家长的天职”,良好的教育意识与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家长的自觉追求。

31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