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

时间: 威敏1027 分享

  大多数家长往往缺乏科学的教子方法,他们仅凭个人的直觉和某些传统经验来施教,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产生了许多误区,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换一个新的思路,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下面学习啦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方法篇一

  一、走出宠爱过度的家庭教育误区。

  家长们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父母的爱心固然可钦可佩,但是父母们应该好好想一想,这样“爱”孩子,后果会怎样呢?作为父母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样做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还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希望家长们在借鉴的基础上,对幼儿爱得适当,爱得合理,爱中有教,教中有爱,这样才能

  使幼儿得以健康成长。

  二、走出智力第一的家庭教育误区。

  把幼儿培养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广大家长辛苦劳作的精神寄托。但是,不少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偏重智力因素,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对制约其成长的其他因素则很少过问。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出息,才能出人头地,于是整天让三、四岁的孩子背唐诗、背宋词、认汉字、算加减,扼杀了幼儿爱玩的天性,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智力是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固然重要。 相反,若能从全面发展入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自制力和勇敢精神等,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幼儿相信自己的力量,并予以表扬和鼓励;当幼儿在做某件事情、因其他原因半途而废时,就应及时地给予督促、鼓励,使他们坚持把事情做完做好;在游戏中让幼儿担任某些他们不喜欢的角色,以使他们的行为服从集体要求等等,这样就能使他们的正常智力得以充分地发挥

  三、走出氛围不良的家庭教育误区。

  许多幼儿的性格、作风、行为习惯之所以很像父母,遗传并非起决定作用,而主要是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所以,有人也把这个时期的教育称为“图谱教育”。如果父母在各方面的表现是良好的、适当的,幼儿看得见,学得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健康地成长起来。否则,正如鲁迅所指出的:“父母的缺点,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

  四、走出迫切“望子成龙”的家庭教育误区。

  家长们对孩子寄予厚望,“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子女有比自己更高的学问,更优的待遇,更好的声望。因而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过早的进行“智力开发”,让孩子念英语、背唐诗,剥夺了孩子幸福快乐的童年。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玩、爱动、自我约束力差的天性,家长不能不考虑这些因素,而盲目地让孩子顺着自己的意愿去做。孩子不但不能实现家长“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反而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搞得一事无成。这时,倒不如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加以适当引导,变成有利因素,对他们将来的发展起一些积极的作用。

  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方法篇二

  第一、拔苗助长,欲速不达。这类家长心是好心,就是不顾孩子的年龄特征,过早地施教,在孩子蹒跚学步之际,就按自己调和的色彩来为孩子设计人生宏伟的蓝图了,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父母说,咱孩子长大了,最抵弄个县长、市长当当;祖父母说:咱这孙子一定要成为专家、学者、成为能人、名人。由于望子成才心切,只从家长自身的善良、美好的愿望出发,过早地强迫孩子去学习他们毫不感兴趣的东西,甚至是画地为牢式学外语、弹钢琴、练舞蹈,搞奥数,等等。“五花八门”的课后班,使孩子晕头转向,有的一个班下来再接着上另一个班,压得喘不过气来。这种做法,就是拔苗助长,剥夺了孩子玩的时间,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这是对孩子“既学习又玩耍”成长规律的违犯、是对童心的摧残、对孩子天性的扼杀。要知道,做家长的只能通过某种兴趣的培养训练或诱导来发掘孩子的才能,从而达到家长的愿望与童心和谐的统一,这才是明智的。

  第二、简单粗暴,相信“不打不成才”。“不打不成才”是古人总结出来的育人“经验”是一条腐朽的落后的教育观念,有的家长却居然抱着不放。这种简单粗暴“棍棒”式的育人方法至今尚存,不能不令人深思和忧虑。社会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家长应该明白,对孩子施以棍棒或拳脚,这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在实际教育效果上不仅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极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通过了解发现,有些个别的家长对孩子缺乏亲情和责任感,为了个人安逸、省心,把孩子从学校接出来就送到补习班,认为这是最省事的办法,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不愿写作业,没说上几句劝导的话,拎起帚扫疙瘩撵着打孩子。

  现代社会已步入法制化的轨道,棍棒教育不但为法律所禁止,而且不能带来良好的教育效果,它只会造成亲情的远离、淡漠,甚至造成更多的悲剧。理智的家长们,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要善于疏导,要多些亲情地投入;要多些耐心地教诲;即使让孩子气你怒发冲冠时,也切忌不要举手就打孩子,请你一定让那无情的棍棒远离那天真可爱的孩子!

  第三、过于溺爱,疏于管教,放任自流。有的人在童年时养尊处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不为生活操心,不为生存发愁的日子。实践证明,这样的人,经受困难和挫折的磨练较少,心理比较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打,一遇挫折,容易产生过度的危机感和畏惧感,有的甚至受不了、思不开、脱不出,以致出现不良后果,令人痛心,令人惋惜。所以,我们今天教育孩子,虽不一定要“饿其体肤”但也可试试“劳其筋骨”。为此,我想在家庭教育中应该让孩子稍稍懂得一些“卧薪尝胆”的滋味,早点给孩子讲一些“失败为成功之母”的千年古训。教育孩子懂得从小就要“立下不朽之言,立下不朽之功”的愿望,从而立下“读书报国”的伟大理想和决心,唯其这样,多一些磨炼,多一些挫折,才能锻炼孩子的生命承受能力,成为一个能立足复杂社会的心理健全的有用之人,以迎接世界未来的挑战!

  第四、随意比较,不承认孩子问题的差异性。家长们到一块儿,喜欢把孩子摆在一起作比较,有的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孩子,揭孩子的短,这严重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事实上,一个孩子一个样,孩子间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好坏之分,不存在可比性,不要随意把自己孩子去和别的孩子比较,重要的是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独特的教养方式。一个老师对众多的学生,还要注意做到尊重个别差异;在家庭,父母面对着的只是一个孩子,尊重孩子的先天差异和个性更是可行而且必要的。父母责任是接受、理解孩子的秉性(积极的、消极的)正确引导,在不影响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为孩子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
猜你感兴趣:

1.父母教育孩子的误区

2.父母教育孩子十大误区

3.父母教育孩子人际交往的误区有哪些

4.家长教育孩子的五大误区

5.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误区

6.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做人

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

大多数家长往往缺乏科学的教子方法,他们仅凭个人的直觉和某些传统经验来施教,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产生了许多误区,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换一个新的思路,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下面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049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