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品德方式
教育孩子品德方式
现在父母已经不再把培养“聪明孩子”的作为最高目标,而是把注意力投放在了培养“充满人性孩子”上,可以理解别人的苦楚、可以约束自己、遵守约定、会分享,这些都是从小要教给孩子的美德。下面学习啦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品德方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育孩子品德方式篇一
☞培养孩子有爱心
要培养孩子有爱心,让她真切感受到帮助别人带给她的快乐。要教育她爱护比自己小的同学,尊敬长辈。这样的孩子心里充满阳光,会变得大度,胸襟宽广。要让孩子明辨是非,热爱祖国。
为孩子树立榜样
首先我们要做到以身作则,比如说教养孩子要孝顺父母的时候,就要自己先对家里老人好,多给他们买礼物,多花时间陪他们聊天。当孩子看到我们在努力实践这些品德时,也会模仿我们的。
教育孩子助人为乐
要想自己的孩子对大家更包容,更懂得爱护他人的话,就要教育他们助人为乐的道理。如果我们发现公交车上有老人没位置的话,可以教孩子主动让座,当然我们自己首先也要先给孩子示范一下,自己先让座。孩子如果从小就被父母教育助人为乐的话,也能形成良好品德的。
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孩子
如果想要孩子能够对他人敞开心扉,让人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跟他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内心,家长们就应该学会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孩子。当家长的关爱深入他们的内心,他们就会觉得平日里不应该对家长说谎,一旦犯下错误也愿意第一时间跟家长通报的。
培养孩子热爱劳动
如果孩子从小就不劳动,不培养他们做家务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长大后可能就会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毛病,这样的局面相信大家都不愿意看到。所以不妨从小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最光荣,让他们养成吃苦耐劳的性格。
鼓励孩子多与人相处
不管孩子是跟大人多相处,还是跟小伙伴多玩耍,我们都应当多鼓励他们,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在一个密闭的世界中长大。当孩子跟人相处时,我们注意教会他们懂礼貌、懂得互相帮助孩子,这样孩子在家长的长期教育下,也会逐步变成一个好苗苗。
教育孩子品德方式篇二
1、父母间的问题一定会影响子女的品行
在不幸福的家庭里面成长的孩子很难有好的品行,心理感到不安的孩子普遍自信感低,甚至会认为父母的不幸是因为自己造成的,这种不安与自责会对孩子的品行造成负面的影响。
并且父母之间相互忽视的态度,也会对子女造成影响,这种影响也会在同他人的接触中体现出来。只有看着父母互相爱护的模样成长的孩子,才会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存在,才会更加珍视自己,这种行为也会在同他人的互动中体现出来。
2、孩子是映衬父母的镜子
想要那些在乱扔垃圾、不尊老爱幼的父母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可以成长为知道体谅他人孩子根本是奢望。在看到孩子那些无礼的举动时,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在哪里见过这些行为”,许多父母都知道要对子女强调礼仪,但是却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如果期望子女有所改变,那么就要从自己做起,让子女看到自己的变化,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都会直接投影到子女身上。
3、子女的变化同父母的努力成正比
品性受遗传和周边环境的影响而不同。根据一项针对双胞胎的调查研究发现,感性、社会性、攻击性、谨慎、保守等品格只有50%受遗传影响,其余50%则受生活环境左右。这也就是说孩子的品性会根据父母努力程度而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可以从我们的大脑中找到,影响人类气质的主要受位于大脑缘体系统下部的扁桃核影响,并且受额叶影响,额叶比大脑中其他部分具有更高的可塑性。这也就是说关于孩子情绪性与社会性的培养会受环境影响而不同,因此品行也会有所不同。
4、在发现错误的言行时要马上纠正
在发现孩子错误言行时,要马上用严厉的表情和行动去制止,用类似“这不是一个好的行为,重新按照正确的方式做一次”等让孩子清楚明白的方式进行说明,马上纠正其错误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5、进行适当的称赞
对子女进行品行教育时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子女进行称赞和激励,但是要注意不能用礼物,或者听从孩子愿望的方法来进行激励。这是因为孩子可能会由于想获得这些补偿而假装善良,这种为了获得补偿而做的行为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孩子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比起物质上的补偿,一个拥抱或者周末陪玩等精神上的补偿更为有效果。
6、遵守原则
有些父母虽然一开始对孩子强调要遵守公共秩序、礼仪、社会道德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有所懈怠。如果这种现象反复出现就会让小孩陷入混乱,因此如果一开始说不可以的事情就要一直坚持下去。父母的育儿原则也要表现一致性,假设孩子在游乐场玩耍的时候和朋友打架了,如果平常妈妈教育孩子不可以打别人,这时候爸爸却突然说“打别人总比自己挨打好吧”也会给小孩造成混乱。
7、小心平时说话的方式
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格,要反思自己的话语中是否有轻视别人或者责难他人情况,特别是在看到小孩有这种情况出现时,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时无意识的在孩子面前责难别人,又或者有骂人情况出现,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和父母一样会没有任何负罪感的说出伤害别人的话语。
教育孩子品德方式篇三
(一)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效能
儿童的思维具体形象,用抽象的首先概念难以掌握,利用孩子最喜爱的艺术形象教育孩子作用相当大。如当孩子听了“没有牙齿的老虎”故事后,吃糖次数就减少多了,不爱卫生的孩子也像“小猪变干净了”一样,爱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二)掌握好教育的时机
时机是指进行活动或生活过程中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机会,对孩子教育也有个时机问题。
教育时机往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孩子获得成功时,家长在鼓励之后,可提出新的要求,玩后把玩具摆得整齐些就更好了;当孩子受到挫折时,家长要关心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当孩子对某事产生兴趣时,家长因势利导,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发怒激动时,家长要冷静,等孩子平静后再教育;当孩子生病、疲劳时,家长最好少要求,多关心,但决不迁就。
(三)潜移默化的暗示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因为暗示教育法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避免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促使幼儿主动,积极发展。归纳起来暗示法有以下几种好处:易接受性,孩子从小不喜欢"赤裸裸"的教育形式,不愿老处在受教育,受管制的地位。
暗示法使他们感到平等,受到尊重,暗示手段使孩子感到愉快,轻松。如,丰富的面部表情,生动的语言,具体感人的情景,易使孩子接受、消化,变为自己的行动。通过暗示手段,使幼儿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暗示的方法包括有语言的暗示,榜样的暗示等。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如,孩子爱说话,大人噘噘嘴;孩子做小动作,成人招招手;孩子打瞌睡,成人敲敲桌子等;都能帮助孩子克服缺点。
(四)积极诱导法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种,需要家长开动脑筋,从中选出促进孩子主动发展的一种,只要有心是完全能做得到的。如,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在发现其长子一鸣披上又脏又破的布做游戏时,他想发火,但他未发火,因为他知道发火解决不了问题,他想帮助孩子找一块干净布,但未去办,而是启发孩子爱干净,让孩子主动想办法换去了脏布。这种做法不伤孩子自尊心,相反,即克服了缺点,又调动了孩子的自觉性,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五)因势利导法
就是根据孩子原有的表现,诱导孩子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品德。如,王老师讲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故事时,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画唐老鸭画笑了,王老师虽然非常恼火,但他还是冷静地处理好了这件事。当他了解情况后,要孩子们回家问家长"笑"有多少种,什么情况下产生笑?第二天,孩子七嘴八舌热烈讨论,知道在刘胡兰就义时,不应该发笑,这不仅纠正了孩子的错误,而且让孩子掌握"笑"的知识,提高孩子的认识,明辨了是非。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