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怎样教育孩子
单亲孩子在同龄人中更容易表现出抑郁寡欢、心事重重,甚至自暴自弃,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的偏差。那么离异的父母要如何教育孩子呢?下面学习啦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离婚后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单亲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单亲家庭将导致单亲孩子人格发育受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是指人的性情、素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格的发展成熟有其渐进性。离异家庭的父母双方对孩子的抚养义务容易产生推诿、扯皮,有的父母甚至视孩子为负担,干脆撒手不管,使未成年子女容易产生自暴自弃,对社会、他人情感上产生距离,缺乏责任意识等。由此,人格发育的“后天不足”成为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根源。如:暴力恶性案件青少年居多,且作案时手段残忍、凶狠,就是缺乏善良、正义等基本人格素质的反映。
(2)单亲家庭使部分单亲孩子性格扭曲。
性格是区别他人的个性特征,家庭氛围对其影响极为重要。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离异过程中家庭被紧张、矛盾或争执甚至打骂的气氛笼罩,这个阶段,对单亲孩子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离异后父母各奔东西,有的祖父母便成为单亲孩子的监护人或是抚养人,昔日亲情不再,而祖父母大多年迈体弱,以及“代沟”的客观存在,故很难培养出健康性格心理的青少年来。某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归属感、安全感,极易受人唆使,在不良环境影响下,一旦有犯罪动机,就会导致不计后果的群体犯罪行为。自我为中心、惟我独尊、孤傲等性格以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心理特征。
(3)、单亲家庭使某些单亲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异
人生观、价值观是对人生目的、意义、价值的认识,这种认识支配并制约人的具体行为。人生观、价值观是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完善的,这个发展完善过程又受家长、老师、朋友等人的影响,最直接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是家长。某些离异家庭在家庭破裂过程中,家长语言和行为的反差变化,及时行乐的腐朽人生观和片面讲求互相利用的消极价值观,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单亲子女。
(4)、单亲家庭使部分单亲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弱化
人具有社会性,即作为单个的人必须适应社会才能生存、发展。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首先是从家庭养成并强化的。而单亲家庭的特征是就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情感的麻木,甚至冷酷,相互适应和包容性明显降低。以家庭为背景来考察分析单亲孩子犯罪,不难看出家庭缺陷带给单亲孩子生活能力上的种种缺陷,其犯罪的可能远远高于那些生活在健全和谐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
离婚后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离异双方要文明相处、宽宏大量
父母虽然离婚了,但与孩子的关系永远不会变。希望任何一方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另一方的不好,不要阻止父女/母女相见,尽量提供能与父亲/母亲继续相处的宽松环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分开了,但对他的爱并没有改变。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还应该和对方交换意见,制订一定的计划,两人同时参与孩子的教育。孩子不是私人物品,不是一个人的,所以要共同努力教育好孩子。
二、不要把“悲伤”的情绪传给孩子
离婚对双方都是不小的打击,对孩子更是心灵的创伤。希望带孩子的一方坚强些,不要把伤感的情绪传染给孩子,也不能因此而喜怒无常,免得让孩子变得焦虑、忧郁,甚至自暴自弃。家长的乐观和坚强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三、不要冷落孩子
父母离婚,让孩子在思想上总觉得比别人少了什么,因此不能冷落孩子,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一旦在学习上或生活上需要什么,即使经济条件较差,也应该尽量满足孩子,使他觉得除了父母离异之外其他方面我同父母双全家庭的儿童相差不是太大。如果稍微差些,也应该尽量向孩子说明道理,消除其自卑心理。精神上,我尽量多与孩子多沟通,了解他的心理需求。这样,孩子有自信了,别人也更愿接近他了。
四、不要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有人离婚后,为了孩子没有再婚,所以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学习、生活、身体什么都不能有问题。不允许有一点点不完美。结果由于对孩子要求太高,孩子感到压力很大,到了一定时候,孩子就会产生情绪爆炸,这时候的孩子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所以,父(母)亲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要因人而异,自己也要有人生的目标,不要把目标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一旦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你自己就找不到目标了,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五、不要把气"撒"在孩子身上
有人离婚后稍有不顺心,就拿孩子出气。孩子过去是爱的结晶,现在成了出气筒,成了对方的化身,搞得孩子不明不白、无所适从。不但如此,还把自己的不幸福归咎于对方,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宣泄自己的情绪,仿佛这样自己就舒服了。
久而久之,孩子遇事也会找个"替罪羊"出气,这样孩子的人格形成就有了问题,有的孩子渐渐变得心眼小,没有肚量,遇事不冷静,常在外面打架,惹是生非,甚至偷盗等。
作为单身家长,自己要想办法排除烦恼,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要和孩子交谈,当你和对方产生分歧的时候,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生气和吵架,应该展示给孩子人生积极的一面和阳光的一面。
六、不要把孩子"扔"在别人身边
有人离婚后,为了自己再婚,把孩子扔给父母,不管不问,还有的干脆就不要孩子了。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觉自己是被父母遗弃、抛弃的,人格形成过程中,产生自卑、怨恨、缺乏信心,进而悲观失望、悲观厌世、情绪低落、敌视社会,稍有不如意就心恢意冷,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等人格特点。
父母在离婚前,就应该考虑好孩子的抚养问题,在离婚后这些问题就应该按照计划去执行,而不是去推卸责任。至于谁抚养孩子,这要根据夫妻双方的具体情况,包括家庭经济收入、个人的工作情况、家庭环境等等来决定。总之,不管谁带孩子,都不要把孩子扔在别人身边。
七、不要过分地"溺爱"孩子
离婚的家庭中,带孩子的一方总有一种负罪感,认为孩子缺少了另一半的爱。在日常生活中,以最大的努力去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只有给予和爱,没有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没有爱心,不关心别人,只会索取,不谈回报,没有社会责任感。不带孩子的另一方,由于长时间不见孩子,见一次孩子,觉得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还要带许多许多好吃的好喝的给孩子,甚至无原则的给钱。
离婚后教育孩子的建议
1、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坚强地面对现实
单亲家庭既已形成,单亲家长应当在短期的抑郁、悲痛之后,尽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勇敢面对以后的生活,走出不幸就是幸福。因此,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是消除孩子不良情绪的前提。单亲家长应表现出乐观的一面,以坚强的态度去影响孩子,避免与孩子顾影自怜。根据心理学家加德纳(Gaidena)的“自卑与补偿”理论,越是由于自身或家庭的环境造成自卑心理的人,越是有改善不利境况实现自我的强烈愿望。单亲家长如果善于利用这一条件来锻炼子女,坏事也会变成好事。多数单亲家庭子女经历一段单亲生活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单亲生活有所适应。由于单方家长的精力有限,即使对孩子的爱有所增长,还是需要为生活而更努力地工作,这就需要孩子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并培养起较强的自理能力。此外,当单亲家庭产生时,子女会自觉承担起一部分责任,给家长以情感慰藉,帮助家长处理各方关系。因此,单亲家庭的子女较之其它家庭的子女会更自立与早熟,为他们适应将来的生活做准备。同时,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子女把改变单亲家庭不良的生活状况作为自己的远大志向,努力用成功来报答家长的辛苦抚育之情,改善自已及家长所处的不利境遇,他们从中获得巨大的前进动力,因此这些孩子要比其他孩子有更强的自我实现的愿望,成就感更强烈,成功的可能性也就会越大。
2、给孩子一个爱的港湾。
单亲家庭的父(母),应该有足够的爱心,多留心观察孩子,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建立起足够的心理承受力,让孩子对家庭环境的变化有心理准备,为孩子创造一个心理缓冲期,就会大大缓解由于家庭的不完整而对孩子造成的情感冲击和心理压力。在单亲家庭中,与孩子一起生活的父亲或者母亲,有责任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灵,为此,家长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沟通方式与其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避免让孩子的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从而发展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许多的改变其实都隐藏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尽可能的多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与孩子多进行直接的交流,不论孩子的态度是什么。有时孩子可能会对父母表现出抗拒和躲避,而那也是孩子在向父母表达他们内心的一种方式。在任何时候,单亲家庭中的家长都不能对孩子的问题听之任之,让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只有尽可能的多与孩子进行直接而贴心的谈话,才能让孩子的心中载满你对他的关心和疼爱。因为在一个弱小的孩子看来,家长不应该只拥有一颗受伤的心灵,而应该也是一个可以停靠的安全港湾。只有宽容和关心别人的心才会渐渐的变得快乐,在不知不觉中,你也许会忘记那个消失的人,而你小小的还不完整的家,又能像以前一样充满了爱和温暖。
3、让孩子同时享有父爱和母爱的权利。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六七岁以后会模仿同性家长的行为而形成自己这个性别应有的行为方式。为了孩子顺利的实现性别同化,离异的家庭,抚养孩子的一方不要限制、不要剥夺孩子和另一方家长相处的机会,家庭离散了,但父母的爱没有离开孩子。一个孩子既要有母爱,也要有父爱,二者缺一不可。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对子女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父亲在独立性、自信心、社交能力、智力发展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方面对子女有重大影响。专家指出,父(子)女关系密切的孩子,感到内心很有安全感,能不断应付外部世界,内心世界也比较充实、自信。而母亲则在抚爱、谦虚、举止规范、认真细致、严于律己等方面对子女有重大影响。家长离异后,孩子定时到父亲或母亲那里去是非常正常的需要,无论谁也不应剥夺孩子的这一份自由,让他得到完整的爱。这样做有利于形成孩子的健全人格。
4、对孩子的要求应是宽严有度,严厉而不失温情,放手而不失引导。
单亲家庭的家长总觉得孩子得不到完整的爱,因而心存内疚,于是想加倍地补偿孩子,例如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自己再苦再累尽量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给孩子。其结果会使孩子变得更脆弱更敏感,变得自私、专横和任性,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体谅他人。一位单身父亲为了自己的女儿发誓:在孩子18岁以前不再婚。孩子则要求父亲一定要第一个到幼儿园去接她,不许他对其他的人表示喜欢,不能说她不好等等。结果女儿变得争强好胜,娇纵,任性,好嫉妒,言语尖刻,自我中心。做父亲的也没想到苦了自己还落得这样的结果。这种在某种意义上失去理智的爱,使得一些孩子认为这是应该的,他们理所当然地接受了,稍有不顺心,就会不满。家长明智的做法是把家里的实情告诉孩子,不要因为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就格外地娇惯他,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必要适当的时候要让孩子和家长共同渡过难关,要让孩子自己的事儿自己去干,养成一种自强不息的好品德。同时,作为家长要在心理上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要创造条件让他们与人进行正常的交往,使他从失望和逆境中振作起来。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两岁失去父亲,三岁又失去母亲,不得不由祖母来抚养。自幼失去父母,在没有母爱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还有的杰出人物还有巴赫、达·芬奇、卢梭、普希金等。鼓励孩子以这样为榜样,面对现实,勇敢地生活下去。父母不要因为离婚的悲哀而把自己禁锢起来,要多带孩子出去玩,去交朋友,这不仅可以弥补孩子在家庭中的交往缺陷,还使孩子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也会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新生活。
5、家长在孩子面前要时时保持理智
不管父母是什么原因离婚的,孩子都会认为自己被抛弃了,若家长再说"你爸爸(妈妈)不要我们了!"的话,这种无助的感觉会使孩子变得自卑、内向,甚至整天胡思乱想,学习成绩迅速下降。有些家长还会说对方的许多坏话,这样孩子长大后容易对异性产生怀疑、厌烦、憎恨等心理,对人际关系过分敏感,致使将来的婚姻生活不幸福。家长应该客观地分析夫妻离婚的原因,用理性的、容易理解的方式告诉孩子:不管怎样,父母都非常爱他,会一如既往地关心他,爱护他,他仍然是父母最疼爱的孩子,只是不在一起住了,他可以自由地看望父母,希望他理解父母等等。要让孩子感受到家的形式虽然变了,但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没有变,要让亲子之情在孩子的心理延续。家长也不要把孩子当“出气筒”。夫妻离异了,不论对哪一方来说,都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身心疲惫,情绪烦躁,往往为一些不如意的小事而大发脾气。孩子原本幼稚、脆弱的心灵本已在父母的离婚中饱受伤害、折磨,父母再动不动地以自己的情绪好坏来对待孩子,容易使孩子无所适从,建立不起良好稳定的亲子关系,难以使孩子从父母离异的阴影中走出来,更会影响孩子社会情感的正常发展。
6、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太高。
许多单亲家长,把其孩子作为惟一的精神支柱,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有些离异家庭的家长产生负气的想法:一定要把孩子培养得出人头地,为自己争一些面子。结果对孩子期望过高,过于完美,孩子也不堪重负。一些“懂事”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四失望,只得放弃娱乐和休息,用好成绩来安慰家长;而另一些孩子则可能产生抵触情绪或逆反心理,干脆走向反面,得过且过,不求上进,让家长大失所望。“望子成龙”并没有错,但什么是“龙”则有待正确认识。据说当年杜鲁门当选总统后,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回答说:“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家长应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对待孩子,既不溺爱也不苛求,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猜你感兴趣:
离婚后怎样教育孩子
上一篇:离异父母怎么教育孩子
下一篇:老外如何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