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先进的特色幼儿教育理念_关于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2)
国外先进的特色幼儿教育理念_关于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
正确教育幼儿的方法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
6、设立明确家规,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没有规则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家规不超过5条到6条,应适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须用肯定句来陈述,将家规贴出来。如果违反家规应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旦建立,就应坚决执行,每隔一段时间,应对家规作调整和修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发展的过程,发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爱的氛围。
7、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是很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我们,爱我们。
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气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如“睡觉时间到了,你是要听昨天的故事呢,还是想听一个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红色的上衣,还是蓝色的T恤?(如孩子两者都不选,父母可问:“是我帮你选,还是你自己选?”)做选择并让孩子负责任都是日常的行为,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我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8、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通过游戏学习
儿童通过接触具体的、仿真的与生活有关的东西学习,需要与同伴、成人和环境互动交流,游戏使儿童放松且发展专注的工作态度。在5岁之前不应过早开始对字母数字等符号的专门练习,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因为幼童的心智还没成熟,对抽象的概念还无法理解。
9、正面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该做什么
传统型教育者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对孩子说“不准打人,不准在沙发上吃东西”等等,这种负面的口气只会将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负面的行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为是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积极的说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为,如“你忘记了与人和平相处”或“我们是在餐桌上吃东西的!”
10、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我们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经历,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脱且同情的态度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上述就是对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的介绍,现在应该是有了解了吧,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一定不能忽视的,父母要知道找对方法不能盲目的教育,希望本文对您有帮助,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有一本挺流行的书《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有中文版),其中第五章“怎样才能成为完美的父母”,内容是关于子女教育的。
怎样教育孩子?哪种教育方法才正确?这个问题可谓答案众多且分歧巨大。各路专家提供的各种方法,足以让新晋父母们无所适从、手足无措。
很多年轻父母可能都有个噩梦:自己采用了某种错误的教育方法,结果损害了孩子的未来,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呢?
这一章里,有个很有意思的分析研究。
这项研究分析的细节,读者可以去看原书——这样说的意思是,请读者不要轻易否定这项研究,尤其在你不是教育专家和统计专家的情况下。
由于篇幅和耐心有限,我在这里直接引用研究结论。
研究者开列出16项关于家庭的因素,然后逐一统计分析这些因素和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
这16项家庭因素是:
学生的父母受过良好教育;
学生的家庭非常和睦;
学生的父母有着很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学生的父母最近刚刚搬到一个比较好的社区;
学生的母亲是在30岁(或者30岁以后)的时候生下第一个孩子的;
学生的母亲在孩子出生以后到上幼儿园之间的这段时间里没有工作;
学生出生时的体重较轻;
学生参加了儿童发展进步计划;
学生的父母在家说英语(这一项可以替换为父母在家说主流社会语言,在中国就是汉语);
学生的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
学生是领养的;
学生经常被打屁股;
学生的父母参加家长教师协会(PTA,一种在美国很流行的家长参加的教育组织)
学生经常看电视;
学生家里有很多藏书;
学生的父母几乎每天都给孩子读书;
(空一行,猜吧……)
研究者的统计分析结论是:
和学生成绩高度相关(相关不是促进,有的因素是负相关,比如第4项)的8项因素是:
学生的父母受过良好教育;
学生的父母有着很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学生的母亲是在30岁(或者30岁以后)的时候生下第一个孩子的;
学生出生时的体重较轻;
学生的父母在家说英语(这一项可以替换为父母在家说主流社会语言,在中国就是汉语普通话);
学生是领养的;
学生的父母参加家长教师协会(PTA,一种在美国很流行的家长参加的教育组织)
学生家里有很多藏书;
和学生成绩无关的8项因素是:
学生的家庭非常和睦;
学生的父母最近刚刚搬到一个比较好的社区;
学生的母亲在孩子出生以后到上幼儿园之间的这段时间里没有工作;
学生参加了儿童发展进步计划;
学生的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
学生经常被打屁股;
学生经常看电视;
学生的父母几乎每天都给孩子读书;
这个结果有些令人困惑。许多往往被认为是很有影响力的因素,比如搬家到一个比较好的社区,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每天给孩子读书,却被证明不能影响孩子的成绩。
而另一些因素,比如晚育(30岁才生第一个孩子),却被证明可以影响孩子的成绩。晚育的孩子往往成绩较好。
这两组家庭因素的分布,其中有什么规律?
研究者指出,规律就是:那8项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实际上表明的是父母本身的特点,即“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而那8项不能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则是父母的行为,即“父母对孩子做了什么”。
换句话说,在教育孩子时,父母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远比他们对孩子做什么,采用某种教育方法,更重要,更能影响孩子。
这个结论的意义远比看上去深刻得多。且听我继续往下说。
实际上,除了遗传因素,决定孩子学习成绩和人格发展的,一定是父母的行为,包括他们对孩子做了什么。那么,为什么说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他们对孩子做了什么更重要呢?
那是因为,真正决定你在日常生活中做什么的,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你有意去做什么事。刻薄一点儿说就是:你装得了一时,装不了一世。
你是个爱读书的人,家里有很多藏书。就算你没有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你天天兴致勃勃手不释卷的样子,也会被小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会认为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当他们认字以后,就会自然而然地读书。
如果你的最大爱好是打麻将,家里日日都有牌局,天天出入的都是牌友,两口子讨论的都是牌技和牌运,就算你每天晚饭后坚持给孩子读上一小时的书,小孩子对书的兴趣也不会比对麻将更大。对他来说,麻将牌而不是书,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政治家的孩子,从小就看到父母在家中举行政治集会,和同事商讨各种政治话题,很自然地就会掌握其中的言谈举止和交往技巧,虽然他很可能意识不到这是在学习。
商人的孩子,从小就见惯进货销售、盈利亏损。如果他长大以后决定经商,即使是新手,他对商业的理解和兴趣,也和那些父母一辈子拿工资从来不知道商业风险为何物的孩子大不相同。
当然,论及人,结论永远不会绝对。相反的案例一抓一大把。而且,上述规律,不应该成为个人逃避努力的借口。决定你生活和命运的,永远是你自己,而不是你的父母或其他人。
揭示这条规律的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但说到底,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或者说,你的性格和优缺点,很可能就是你子女未来的性格和优缺点。
诚实者的子女也可能成为骗子,但更多的骗子,是从小就从家里学到了撒谎和欺骗之术。勤奋者并不能确保孩子一定也同样勤奋,但如果你日上三竿还在高卧,就别为孩子的懒惰而怨天尤人了。
说了这么一大堆,有人也许会问:你是不是打算改行,开始做教育咨询了?
不,我没那个兴趣和能力。我之所以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并写下这篇文章,重点是在后面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和市场经济观念有关。
先让我复述一下上面的规律: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远比他们对孩子做什么,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这是因为,真正决定父母在生活中的行为举止的,不是他们刻意实施的某种教育方法,而是他们自己本身是什么样的人。父母必定会把自己的人格特质带入到日常生活中,并影响孩子。
这个规律并不仅仅适用于为人父母者。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最大部分的行为举止都不是来自刻意的选择,而是遵循多年的习惯和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人格,而不是刻意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绝大部分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你睡眠的习惯、洗漱的方式和速度、吃早餐的方式、走进办公室做的第一件事、办公桌上物品的摆放、你的坐姿、吃饭的速度、和他人对话时的态度、语气、你生气或高兴时的表达方式……
这种种的行为,并不是你在几个可能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才加以实施的,而是沿袭多年以来的习惯。而这些,也构成了你这个人的人格特点。
虽然我们是有理性、会选择的人类,但如果生活中的事事都要像标准化考试那样几选一,那将不堪重负。为了摆脱这种重负,为了让生活可以持续,人类就把大部分生活知识转化为无须时时选择的习惯、习俗和生活方式,而让大脑集中去分析判断少数重要的选择,比如是开车出行,还是坐出租车?是买单反相机,还是买单电相机?
人们把这种不明确表现出来、但大量存在且必不可少的知识称为默会知识。
默会知识的好处是让生活可以继续下去而不是变成不堪重负的持续选择,不利之处是在生活和可见的知识之间发生了脱节。
在和其他文化的人相遇时,默会知识表现得最为明显。当你和一个外国人交谈时,不管用什么语言,都会感到很多重要的内容无法表达;而很多他不明白的地方,对你来说却根本意识不到那还需要解释。对同一个词,即使成功翻译,不同文化的人也有迥然不同的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很难摆脱那种永远无法走进对方屋子的感觉。
说了半天,意在何为呢?
意在指出开放社会的不可替代性。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这个国家从封闭社会走向开放社会的过程。改革开放,当然是承认落后,要向先进者学习。那么,应该如何学习呢?
根据学校教育的方式,一般认为,学习先进国家,方法无非是派出留学生、邀请外国专家来传授,组织翻译书籍、购买引进新技术。
现在我们知道了,仅靠这些,不可能弥补和先进者之间的知识差距。这种学习方式,只能让一小部分人学到我们所需的知识中极小的一部分。大量其他更重要的知识,其中主要是默会知识,我们要靠一种不像学习的方式去习得——那就是对外开放,建造一个开放的社会。
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中国最大最根本的进步,其实在于知识的进步。这种进步,并不是指少数精英学术和技术的进步,而是指全体社会成员生产、经营、生活知识的大幅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数亿人用一代人的时间就掌握了工业化社会所需的大量默会知识。
这种知识的进步,决不可能来自学校式的传授,而只能是来自于社会的开放,靠无数人与人之间近距离的、有意无意的模仿。模仿身边的成功者和高效者,是默会知识传播、扩散的唯一途径。
中国的改革开放,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资。这些海外投资不仅带来了钱,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带来了人,带来了大量具备丰富资本主义社会经营、生活经验的人。这些知识不仅有高端的,也有低端的,不仅有技术型的,也有管理型的、生活型的。
仅是伴随着到大陆投资的大量海外华人,市场和资本主义的知识就如潮涌一样重返中国。更不用说还有其他海外投资者了。
知识的传播不仅不仅发生在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也发生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之间。数亿人从乡村进入城市。他们原本的农村生活不可能让他们掌握城市生活、工业生产的知识。是大量的人员流动和共处把这种知识传播给几亿人。
超市是什么样子,4S店是干什么的,私营企业是什么样子,到饭馆吃饭如何点菜,如何使用自动取款机,怎么买飞机票,怎样找工作,面试时应该怎么做,体面的着装是什么样子的,参加宴会的礼仪……
如何开办一个企业,怎样起草签订一个合同,如何管理员工,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办公室如何装修布置,文件如何管理,怎样解雇员工,怎样计算企业成本……
热情服务是什么意思,店前招牌应该怎样设计,顾客不满意时应该怎么办,商品应该如何陈列,包装怎样才是合适的……
这些知识单独拿出来,哪一个都不难,甚至很简单,但却数量繁多、头绪复杂。而且,许多时候,那些掌握了这些知识的人,意识不到自己拥有的是值得学习的知识,应该拿出来教给别人。默会,就是指本人也不知道那是一种知识,虽然他每天都在按照这种知识来生活。
在小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生活习惯的养成,道德观念的培育,语言的习得,都不是靠正规学习,而是靠模仿身边的人,尤其是模仿身边的父母。
同样,成年人之间生活方式、观念的传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途径其实也不是有意识的正规学习,而是人员的日常来往和共处。而这,就是开放社会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密切的接触,在传播知识和观念方面,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你让一个发达社会的人教给我们建设发达社会的知识,他会觉得无从说起。我们也很难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但只要让大家共同工作生活在一起,我们自然就会发现、感知许多差异和值得借鉴效仿之处。
距离或许可以产生美,但距离也阻断了默会知识的传播。尽量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默会知识才能顺利传播。
说到这里,也就解释了我为什么会对儿童教育问题产生兴趣。正确的教育方式是父母首先提升自己的素质,这揭示了大量默会知识的传播途径——模仿那些更成功的个人和群体。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建成一个发达文明的社会,想要从其他社会中吸取有益的知识,唯一的途径是保持社会的开放,让社会成员可以自由流动自由交往。
当大量的人们互相往来、密切相处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不可避免、也不可压制地互相影响。人们会效仿那些成功者、先进者。而成功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从来都是这样传播开来的。
而且,除了这种方式以外,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让数以亿计的人获取无处不在数量无限的默会知识。开放社会,不仅是有效的方式,而且是唯一的方式。知识的传播,同样不可能以计划和统一安排的方式进行。默会知识的存在,让所有开放社会以外的人为控制式的知识传播方式归于无效。
当代中国人,经历过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虽然如此,许多人并不充分理解开放社会的意义所在。所以,当遇到某些社会问题时,他们往往选择封闭式的解决办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