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问题孩子的原因及对待态度
对“问题孩子”应否严惩一直是育儿界比较重要的问题之一,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孩子有心理问题,如何处理问题孩子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准备的导致问题孩子的原因及对待态度,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问题孩子”应否严惩
1、应对那些屡次欺凌同学、有暴力倾向的学生给予一定期限的观察期,如果其监护人依然不愿或不能制止其行为,就应该及时协同司法、社工等部门介入,甚至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如转入特殊教育学校、指定社工监护人等),避免给他们自己和周围的未成年人带来更大的伤害。例如英国的反社会行为法令规定,7岁以上的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反社会行为,政府即可提请法院作出“父母养育令”,责令监护人到家长学校进行专门培训,写出如何对自己孩子进行管教的心得体会和教育计划,社区工作者定期对家长和孩子进行督促检查,干预的时期至少达到12个月。
2、学校的管理者就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把发现、制止欺负同学的行为当做一项高度重要的职责来看待,对校园内暴力实行零容忍原则,并保持被欺负学生向教师求助的渠道畅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3、从教育改造的角度来说,大多数未成年罪犯还是能够改造、教育好的,社会对其采取一定程度的宽容与保护措施也是合理的。在这方面,对司法机关、社区帮教力量、教育机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重点依然应放在学校的日常教育中,毕竟最糟糕的学校也比最好的监狱要强得多。
导致问题孩子的原因
1、生理因素
如躯体疾病引发的心理问题。
2、社会因素
重大生活事件。来自自身、家庭、学校等的重大生活事件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如父母离异、家人过世、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等。
社会支持系统。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以求助者为核心,包括朋友、家人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在精神上、心理上等方面给予求助者的支持和帮助,这对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若因重大生活事件的变化失去了熟悉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不良的个人生活方式。如早晨睡懒觉、生活黑白颠倒、夜里睡不着、白天无精神。也有的人一日只吃一餐、两餐,最终导致精神不振、不思饮食、烦躁、空虚、彷徨、无聊。或者一些人长期沉浸在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上,如沉迷网络、赌博等,也容易产生赌博成瘾、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
3、认知因素
分析个人成长史,查看其自我认知系统,分析是否有错误观念、错误认知等。
分析内心世界有无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
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观方面的问题。
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
对待问题孩子的态度
1、应当正确认识孩子在交往中打架的行为。孩子在交往中打架,是他们在群体交往中协调、解决矛盾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就是通过这种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学会怎样坚持独立的见解,学会怎样竞争又怎样协调,学会适度地表现自己,培养忍耐能力,不断增长与其他孩子交往的知识。因此,如果孩子的打架行为发生在正常交往中而且并不十分厉害,家长就不应过多干涉,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好了。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协调性和社会交往能力。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家长要先加以制止,以防止不必要的肉体伤害。谨慎对待,不随意评判孩子的打架行为,而是探究孩子打架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要带着孩子找到他在现实某一方面的优越感,比如写作、运动、交流等,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现实环境里同样拥有“还行”的感觉,才不会让孩子如此强烈地需要游戏来补偿自己的需要。
3、父母需要改变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照顾”的观念,不仅需要引导孩子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得到锻炼,赢得欣赏,还需要逐渐树立一些“规则”。比如合理时间管理,社会活动体验,短期目标实践等,着手培养孩子自我成长的动机,通过一些具体计划的实施感受到成功和喜悦,真正回到属于孩子自己的成长轨道中来。
4、平时要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整洁、卫生、安全等顾虑较多,因而总是限制孩子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这样会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应鼓励孩子去玩沙、玩泥巴,踩雨后的积水,爬石子堆、黄沙堆等,其实只需穿上合适的衣服,注意安全即可让他尽情地玩。这样无拘无束的自由玩耍,会使孩子的性格开朗起来。
5、对青春期这一特定时期的孩子,应多一份关注,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对于他们自身因为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难以驾驭而出现的困惑与烦恼,其中包括家长和学校都不希望出现的“早恋”问题,且莫大惊小怪,如临大敌。应该正确地引导,在尊重其情感体验的同时帮助他们分析早恋的利弊关系,理性地对待这一现象,而坚决避免侮辱、责骂和粗暴的干涉行为。
6、不能因为孩子不愿招呼人而不带孩子外出。成人外出时应尽量携孩子,让孩子和成人一起参与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并且鼓励孩子接触陌生的环境。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而且成人要做好孩子的表率,遇到熟人或孩子不认识的人主动有礼貌地打招呼,然后再向孩子简单介绍,让孩子主动地招呼人。成人对于胆小羞怯的孩子要多加关心,还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来帮助适应他人与环境,如事先将可能见到的生人的相貌、特点告诉孩子,并了解孩子心中的忧虑、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些咨询,让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看过“导致问题孩子的原因及对待态度”的人还看了:
导致问题孩子的原因及对待态度
上一篇:自闭症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
下一篇:出游让独生子女更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