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健康知识 > 用药知识 >

中医治疗黄疸的用药方法

时间: 健烽1143 分享

  黄疸的分类有两种,一种是生理性黄疸,另一种是病理性黄疸,前者就是古人所说的,晒两天太阳就没事了,而后者是因为自身出现的问题而导致的,需要进行治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有关于治疗黄疸的用药,希望能帮到你。

  中医治疗黄疸的用药

  湿热蕴结型

  症状: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鲜明,精神疲倦,不欲吮乳,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方药:方用茵陈蒿汤加减。药用茵陈12克、栀子10克、大黄3克、甘草3克。

  加减:热重者,加黄连、黄芩;湿重者,加茯苓、猪苓、泽泻等。

  寒湿阻滞型

  症状: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淡而晦暗,或黄疸日久不退,神疲身倦,四肢欠温,纳少易吐,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甚或腹胀气短,舌苔白腻,舌质淡。

  方药:方用茵陈理中汤加减。药用茵陈12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

  加减:湿盛者,加茯苓;寒甚者,加附子。

  邪毒内陷型

  症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病多危重,身黄如金,高热尿闭,衄血便血,皮下斑疹,或躁动不安,阵阵尖声哭叫,口角抽动或全身抽搐,或不吃不哭,角弓反张,前囟隆起,舌质紫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方药:方用犀角散加减。药用犀角粉1.5克(冲服)、生地12克、茵陈12克、玄参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大黄3克、黄连6克、甘草3克。

  加减:若有神昏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出现抽搐者,加羚羊角、钩藤、珍珠母;出现出血症,用犀角地黄汤加侧柏叶、仙鹤草等。

  中医治疗黄疸的方式

  首先,黄疸外治法

  (1)甜瓜蒂,研末搐鼻,每日数次,黄水流尽则愈。

  (2)茵陈蒿,生姜,捣烂,擦于胸前、四肢。

  其次,黄疸针灸疗法

  针刺章门、太冲、脾俞、肝俞、劳宫、脊中等穴。若嗜卧、四肢倦怠者,可灸手三里。

  最后,黄疸饮食疗法

  (1)鸡骨草煲红枣:鸡骨草,红枣,水煎代茶饮。适用于阳黄、急黄。

  (2)溪黄草煲猪肝:溪黄草,猪肝,水煎服。适用于阳黄、急黄。

  (3)丹参灵芝煲田鸡:丹参,灵芝,田鸡。将田鸡去皮洗净同煲汤,盐调味饮汤食肉。适用于阴黄。

  黄疸的表现症状

  1.生理性黄疸表现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巩膜)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出生后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也有在两三天内黄疸即可消退的新生儿。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父母也要注意密切观察。生理性黄疸一般都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2.病理性黄疸表现

  病理性黄疸可能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猜你喜欢:

1.什么是黄疸

2.黄疸指数是什么

3.黄疸有哪些分类

4.黄疸有什么病症

5.黄疸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389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