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用药知识>

老人常见的用药坏习惯及原则

时间: 玉凤862 分享

  上了年纪就难免备受各种疾病的困扰,所以药物是老年人日常离不开的东西,老年人服药的禁忌有很多,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老人用药坏习惯却不少,老人常见的用药坏习惯有哪些呢?本文是学习啦小编整理老人常见的用药坏习惯的资料,仅供参考。

  老人常见的用药坏习惯

  1、四五种药一起吃

  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服药的种类也不少。但在同一时间内用药种类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越大。因此,开药时一定要问清医生,容易“打架”的药最好在服用时间上尽量间隔开。

  2、偏听偏信

  许多老年人患病初期,都抱有希望尽早治愈的急切心理,一旦短期内达不到预期疗效,便更换医院、更换药品,或者偏听偏信,根据别人用药经验进行治疗,甚至听信小广告的虚假宣传,滥用“祖传秘方”“灵丹妙药”。殊不知,很多慢性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只有根据医嘱坚持用药,同时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才能尽量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3、乱用补药

  老百姓一种比较普遍的偏见,认为以人参为代表的滋补品再怎么吃都对身体有好处。可实际上,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只有明确的虚证才需要服用相应的补品。但也不宜久服,长时间服用会引起腹泻、失眠、神经过敏、血压升高、性欲亢奋、头痛、心悸等不良反应。

  4、不遵医嘱

  主要有两种情况:超量服药和减量服药。前者是由于部分老年患者治病心切,擅自增加用药剂量,以为这样可以好得快一些,结果常常是增大了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另一种情况是老年人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一定了解,担心产生依赖性或副作用,擅自减少用药剂量,甚至认为症状减轻就可以停药,结果却耽误了治疗。

  5、停药不问医生

  患多种疾病时,老人可能要看多达3~4位医生。不同科室医生会根据专科治疗需要,考虑是否用药。患者应告知医生正在用的药,以免影响判断。必要时需要多科室医生同意,才能停换药。

  6、用药也跟风

  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程度也是不同,有些老人发现自己用某种药效果不好,但其他人用效果却很好,这多是因为病情有差异,以及体质不同造成的。用药应遵医嘱,不能看到其他人用着效果好,就随意换药。

  7、不控制种类

  很多老人会自行使用非处方止痛药和止泻药。它们虽然副作用较小,但由于老人可能记不清需要服用的剂量、时间和顺序,如果服用不当(如间隔时间不够、剂量错误等),易引起过量。如果是复方药,还可能增大与长期服用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风险,建议老人咨询医生后使用。

  8、轻信伪劣假冒

  老人是非法销售各种伪劣假冒药品的主要对象。建议从正规医院、药店选购药品,不仅质量有保障,还有专业的医生和药师提供指导。若从网络购药,老人最好请子女帮忙,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网站找合法的网上药店购买。不要相信在街头兜售或到家里传销的所谓药品和保健品,也不要通过电话和健康讲座买药。

  9、偏听偏信广告

  当今社会信息发达,各种药品宣传广告形式多样,不易分辨真伪。老人选择药品时,最好咨询正规的医生和药师。现在许多医院药房设有免费的用药咨询窗口,药店有执业药师,可以向他们咨询。不要轻信广告宣传,未经医生诊断就随意买药服用。

  10、凭经验自服

  用药依从性对老人慢性病的治疗非常重要。依从性也称顺应性,是指患者用药、饮食和运动等行为与医务人员建议相符的程度。好的依从性就是按照医生和药师的指导服药。当老人看到别人用某种药物疗效很好,或听到亲朋好友推荐某种治疗方法时,一定不要简单照搬他人经验。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最好先咨询医生和药师看是否适合自身情况。

  11、随意丢弃包装

  药品说明书和外包装上的信息是很好的用药指导,买药后不要将药品的外包装和说明书随意丢弃。老人应养成用药前细读说明书的习惯,重点看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适应证(治什么病)、禁忌证(什么病症不能用),以及用药后可能会发生哪些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品应存放在什么地方。药品包装盒上主要看有效期,以防药品过期失效。

  12、变质过期服用

  家庭药箱管理的核心是有效期管理,建议每3个月检查整理一次。整理家庭药箱有“三部曲”:一是挑出过期药。过期药品不仅药效降低,延误病情,还可能发生严重的毒副作用。二是整理散装药。打开包装却没吃完的药片或胶囊,如果有效期不明确,或通过观察性状,发现变质,就要弃用。三是根据需要添置新的药品。

  老人用药原则

  1.避免盲目用药。有些老年人遇到许多与疾病无关问题而导致情绪紧张或者愁闷时,他们就想用药治疗,其实大可不必。老年人有许多不适可以通过生活调理来消除,而且还有许多疾病可以通过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改善来治愈,而不必求助于药物。一般来说,用药不能盲目,能不用时尽量避免用药。

  2.掌握适应症。用药要掌握适应症,只有明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如果只根据一些表面现象下结论而导致错误用药,只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导致治疗失败。而且用药还要因人而异,一般说来,体质单薄、瘦弱、贫血、气虚的老人,切忌大寒、大凉、发散、峻泻之药;体质肥胖、壮实或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的老人,应慎用大温、大热、升提、滋补之药。

  3.选择合适剂型。一些老年人体弱多病,一次性用药较多,而且有些老年人吞药有困难,这样便不宜用片剂、胶囊,可选用液体剂型。老年人胃肠道功能不稳定,不宜服用缓慢释放的药物制剂,否则会因胃肠蠕动加速而释放不充分,反之则使释放和吸收量增加而产生毒性。

  4.注意给药方法。老年人患慢性病,若能口服给药的人,就不必通过静脉点滴和肌肉注射方法给药。但如患急性病时还是需要静脉途径给药。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肌肉对药物的吸收能力较差,注射后疼痛较为显著且容易形成硬结,因此,应尽量减少注射给药。

  5.减少用药种类。用药多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在同一时间内用药种类越多,发生副作用的机会就越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据统计用一种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而同时用六种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增至27%,所以老年人特别是患慢性器质性疾病的老人用药种类应尽量少。

  6.选择合适剂量。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肾脏的排泄也较慢,所以,老年人用药剂量比青壮年应有所减少,一般认为:60岁~80岁为成人量的4/5;80岁以上为成人量的1/2。

  7.考虑用药后的副作用。老年人是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某些异常症状,应及时停药。对从未用过的药更要特别注意。已引起过副作用,特别是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决不能再使用。此外还应避免长期用药,以免产生蓄积中毒。老年人患慢性病,一般宜采用临时或短期用药。最容易导致老年人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有:利尿药、中枢神经抑制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高血压药、抗生素、抗酸药、强心甙类药物、抗凝血药、甾体化合物等。

  8.用药时间的选择。用药时间的长短应由病情决定,通常应当按“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尤其是对毒性较大的药物更是如此。但是,一些不能突然停用的药物如抗癫痫药、糖皮质激素类、降糖类等药物除外。

  9.不要滥用补药。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乱吃补药,会带来不少危害。例如,长期大量服用营养补益药,会诱发体内多处骨质增生。作为治疗的辅助措施,适当用一些补剂也是可以的,但必须按医嘱服用。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生理变化影响药动学改变

  (1)吸收:口服药物进入胃后,由于胃、肠功能减弱,排空延迟,使药物的离解速度减慢,从而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由于胃酸分泌减少,pH值升高,酸性药物吸收减少,注射剂药物也由于种种原因而使吸收减慢。

  (2)分布:由于老年人体内总水分与肌肉组织减少,在按体重或体表面积给药时,会出现较高血药浓度。由于脂肪的增加使得脂溶性药物易在体内蓄积,如巴比妥类药物等。

  (3)代谢:老年人肝血流成比例地减少,肝脏变小,肝微粒体酶活性降低,微粒体酶系统又是绝大多数药物的主要生物转化酶,从而降低了药物代谢的能力。

  (4)排泄:40岁以后肾血流量明显降低。90岁老人约为20岁青年人的1/2,老年人肾血流、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与分泌功能降低,使经肾脏排出的药物半衰期显着延长,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二、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1.不用或少用药物

  有抗胆碱作用的药物:抗胆碱药、抗组胺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 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镇静剂、抗抑郁药、血管扩张药、抗高血压药、利尿药。

  2.合理选择药物

  (1)抗菌药:

  a.抗生素剂量一般不必调整,但需注意避免高血浓度与毒性反应。 b.对肾或中枢有毒性的抗生素应尽量不用,如氨基糖苷类。

  (2)肾上腺皮质激素:

  a.尽量不用

  b.如必须用,应加用钙剂及维生素D.

  (3)解热镇痛药:

  损害肾脏;导致出汗过多、虚脱。

  (4)利尿降压药:

  a.噻嗪类不宜用于糖尿病和痛风患者。

  b.老年人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注意血压变化,不要降得太低。

  c.最好不用利血平,可加重抑郁。

  d.宜选吲达帕胺。

  3.选择适当的剂量

  每次增加剂量前至少间隔3个血浆半衰期 、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4.药物治疗要适度

  降压治疗:135/85mmHg左右即可。

  频发室性早搏控制到2~3次/分钟。

  癫痫2年未发作,应停药。

  5.注意药物对老年人其他疾病的影响

  6.提高老年人用药依从性

  (1)治疗方案简化,服药时间结合患者的进食或其他活动,以便于记忆。

  (2)制剂以糖浆或溶液较好。

  (3)药物名称和用法要写清楚,难记的名称可用形象化的方式来代表。

  三、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在老年人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比正常成年人高三倍,药物不良反应可使体质较差的老年人思维混乱和机能丧失。为此,老年人药物治疗必须经常对其体质和耐受性、药物选择和剂量方案以及是否需要护理给予慎重的考虑。老年人的用药原则有以下几点:

  (1)首先应确定药物治疗是必需的;老年人的许多健康问题无须用药亦可处理。

  (2)尽量避免一次服用多种药物,最好同时用药不超过3种。

  (3)服药剂量方案尽可能简单,如果可行,最好每种药物每日只服一个单剂量。

  (4)为了确定个人的耐受性,多数药物首剂量通常最好小于标准剂量;维持剂量也应该慎重确定,一般60岁以上老年人的维持剂量要比年轻人小一些。

  (5)如果服用其它剂型,应避免大的片剂或胶囊;液体制剂对老年人较易吞服。

  (6)应注意不要用错药或过多用药,尽量不要将药置在床边的桌子上(硝酸甘油除外)。

  (7)老年人用药应进行监督,不断观察药物的作用,以保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老年人患病时应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酌情处理,有条件时应结合实验室检查,仔细询问用药史、药物过敏史等。要选择疗效确切,对肝、肾功能损害较小的药物。单用一种药物能治疗者不用二种或多种药物。如病情确需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应注意其毒性有无相加作用,如抗感染首先要使用抗生素,用广谱抗生素期间应注意菌群失调,防止二重感染。总之,老年人用药必须掌握用药指征,全面考虑,权衡利弊,减少合并用药,品种尽可能简单,合并用药时尽可能避免严重副作用。由于老年人个体差异大,用药要做到老年化、个体化,对毒性较大而非用不可的药物应做血液药物浓度监测。此外,应老年人用药特点及注意事项,对患者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应记录在病历上,并嘱咐患者再次就诊时供复诊医生参考,以免造成危害。

看了老人常见的用药坏习惯的人还看了:

1.老人长寿好习惯大全

2.老人健康生活知识

3.中老年人健康生活习惯

263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