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健康知识 > 健康养生知识 > 艾灸治疗黄疸的方法

艾灸治疗黄疸的方法

时间: 冠明863 分享

艾灸治疗黄疸的方法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艾灸疗法对治疗黄疸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艾灸治疗黄疸的方法。

  艾灸治疗黄疸的方法

  1.病因

  引起黄疸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总是内外相引,湿热相博,由气入血所致。由于人的体质差异,湿从热化则为阳黄,湿从寒化则为阴黄。

  2.症状

  本病初期,多发热恶寒,食欲缺乏,或恶心呕吐,周身乏力,小便深黄如浓茶。黄疸先从眼巩膜发黄开始,渐而周身皮肤发黄,如果黄色鲜明如橘子色,为阳黄,黄色晦暗如烟熏味阴黄,黄如酱油,并见高热烦躁、神昏、发病急骤,病变迅速,多为急黄。又因病因不同,故伴随症状亦异,治当详察。

  3.疗法

  取脾俞、中脘、三阴交、胆俞穴。

  灸法可以选用艾条温和灸或回旋灸,每次各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1~3日。

  艾灸治疗黄疸的要求

  迄今为止,国内外临床上应用的灸法种类,超过百种,本书即总结了114种。面对十分繁多的灸治方法,在实际操作应用时,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选用最佳的灸法。

  一、恰当选择施灸方法

  首先应因人而宜,不同的年龄,对应的穴位或施灸手法也是不一样的。如老人、小儿尽量少用或不用直接艾炷灸,这点非常重要。糖尿患者则禁用着肤灸,因易出现严重的化脓感染,伤口不易愈合。不同的人体部位也应有所不同。如面部,宜用艾条悬起灸或艾炷间接灸,而不能用直接灸等。

  第二点就是因病而宜,不同的病症对应的方法及治疗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随便施灸治病。随着灸治方法的发展,出现了专病专法化的趋向,所以在选用灸疗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此点。大量临床经验表明,采用直接灸(化脓灸)的方法,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有良好的效果;又如用灯火灸或火柴灸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已在大陆普遍应用;又如麻线灸治女阴白斑,铺灸治类风湿性脊柱炎等等。总之,一定要因人因病,选择合适的灸疗。

  二、严格掌握施灸剂量

  灸量是指灸疗对机体刺激的规模、程度、速度和水平等。它是灸治所致的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的乘积,取决于施灸的方式,灸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施灸时或施灸后刺激效应的时间等因素。掌握最佳灸量,有助于提高疗效,防止不良反应。按古今医家的经验,大致上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由天时、地理定灸量

  如冬日灸量宜大,方能祛寒通痹,助阳回厥。另如北方风寒凛列,灸量宜大;南方气候温暖,灸量宜小。

  2.由年龄、体质、性别定灸量

  不同的年龄、体质和性别,体质也是不一样的,其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灸的耐受性都是不同的,因此施灸时没有固定的量或时间,需要根据年龄、体质、性别定灸量。古有以年龄定灸量,称随年壮,即随年龄由小至大而递增壮数,以壮年为限度。尚应考虑体质情况,并据男女生理、病理之差异而定灸量大小。另外,由于种族差异,灸量对机体的影响亦殊。

  3.由病情、病性定灸量

  病深痼疾,一般灸量宜大。如《备急千金要方》言“凡言壮数者,若丁壮遇病根深笃,可倍多于方数”另如灸治急症、多数医家主张壮数宜多,如在众多著述中,灸“五十壮”、“百壮”、“二三百壮”、“五百壮”、“七八百壮”等描述随处可见。《扁鹊心书》言:“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西方子明堂灸经》指出脐中穴“主泄利不止……灸百壮”等。但也有医家持不同意见,如《千金要方》认为施灸壮数应以身体部位来定,“苦卒暴百病……灸头面四肢宜多,灸腹背宜少,其多不过五十,其少不减三五七九壮。”《类经图翼》则认为应以却病为度,“故灸者必令火气直达毒处,不可拘定壮数。”而老年或体弱之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须坚持日久。病在浅表、灸量可小;在内则灸量宜大。痈疽阴疮虽发于体表,但病根在内,故灸量亦须大。

  4.由所取部位定灸量

  所取穴位皮肉浅薄者宜以小灸量,皮肉厚实者宜以大灸量。如《备急千金要方》云:“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则须小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须生少”。实验也发现,肌肉浅薄之处的大椎、至阴穴,少灸则转胎效果佳,多灸之后效反差。

  5.由灸炷大小定灸量

  灸炷的大小,古籍述之颇详。《备急千金要方》云:“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要求艾炷底部范围不小于3分。此间接灸而言,若直接灸则不然,艾炷可小至粟粒大。在施灸时,通过选择适当大小之艾炷以控制灸量。迄今为止,国内外临床上应用的灸法种类,超过百种,本书即总结了114种。面对十分繁多的灸治方法,在实际操作应用时,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选用最佳的灸法。

  6.由患者感觉定灸量

  患者感觉分二类,一为施灸后的灼热感。根据不同病情,有的仅要求局部温热感,有的则要求有烫灼感,可按患者口述而加控制。另一类为灸的传导感觉,如隔蒜灸中的铺灸治疗虚劳顽痹,须灸至患者自觉口鼻中有蒜味时停灸。这也是一种控制灸量的依据。

  7.由施灸次数定灸量

  将规定的壮数,一次灸完为顿灸,分次灸完称报灸。对体质差者及头四肢等肌肉浅薄处,可以通过报灸的方式控制灸量,以防止不良反应,取得预期效果。恰如《神灸经纶》所云:“若并灸之,恐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

  上文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艾灸治疗黄疸的方法,大家可以尝试一下,这是个非常好的治病保健手法。

131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