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中学生的心理在高速发展,对外界的失误吸收很快,所以要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往健康的方向发展。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1
案例一:李某,初一女生。
小学时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很好。进入初中后,学习依然刻苦努力,但心理压力十分沉重,
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刚开始,他的文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他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常伴有口干、恶心、呕吐、吃不好、睡不好,有时考试时甚至手指哆嗦、腹泻等。考试就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上,成绩也每况愈下。
案例二:张某,进入初中后,虽刻苦有余,成绩却不理想,在班上处于中下游水平。原因是:
数学极差。虽然情况如此,但该生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很高,尤其上数学课时认真听讲,专心笔记,考试时却手忙脚乱,似是而非,与自己的期望值总是差距很大。本学期情况发生了180度大转变,第一次数学测验破天荒的考了90分,这给了他极大自信和动力。以后他感觉上数学课很有兴趣,听得也很明白了,慢慢的对数学产生了信心,不怕考数学了,而且还带动了其它科的学习。
上述是一组对比案例,但有着共同的特点:
1、两位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她们一心想获得好成绩。
2、两位学生在遇到挫折后,均陷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中,但结果不同。
从根本上李某需要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激发出内在的动力;
而张某通过一次小小的数学测验这一外界因素激发了内在的 信心和功力,获得了学习上一种成就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上述两个案例代表了初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
而这种心理压力问题往往导致学生走两个极端。所以,把握和调适这种心理压力,并探索出一种科学的对策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一、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
1、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成绩越好,比例愈高,好多同学用“好烦,好累”来形容心理压力,显然心理压力已经超负荷。
2、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人际关系或环境方面。
二、心理压力的调适
面对心理压力,我们应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如①运动,游戏;②向朋友倾诉;③写日记;④与师生谈心;⑤大笑一场;⑥大睡一觉;⑦听音乐等。心理压力的疏导与宣泄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很是重要,老师要主动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教会他们如何调整心态,减轻压力,面对人生。
三、心理压力的对策
针对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和产生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心理教育,切实做好攻“心”的艺术。
1、针对学习方面的压力。我们既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方向;又要重视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生活,尽可能减轻负担;要“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和分数观。
2、针对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一方面,要加强人际交往教育,鼓励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信任,自我反省。另一方面,父母与孩子要“和平共处”,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交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指导;肯定成功的同时,也有失败和挫折。再之,教师要对学生公平、公正、尊重、信任,更要有“让我们一起努力”的思想。
3、针对环境方面的压力。
一方面,家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父母要洁身自好,为子女营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尽量体现人性化,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4、“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对心理压力的调节和对策,我们还需强调以下方面:
①科学适时地加强心理挫折教育
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③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其实,初中生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心理压力问题是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我们只有科学地处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解决他们学习中的根本问题、内因问题,才能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才能有助于青春期学生的正常发展,使其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2
案例中提出:“我表面看起来又活泼又开朗,可内心却特别敏感、多疑,尤其是我容不得别人比我强,不管是同学还是好朋友。所以,我很少有真正的快乐。从小学到中学,我一 直是老师、家长、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可以说,我是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可能是拔尖惯了吧,从上初中开始,我就总是和人较劲似的,不容许任何人走在我的前面,否则我就会不理人家或找人家的不是。我也曾下决心改正,可都没有用。有时候,我真觉得自己很卑下、很自私。难道我真的要这样痛苦地过一辈子吗?”
由案例中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有点心理问题的学生总体上来说还是较为优秀的。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面上活泼开朗,内心却特别敏感、多疑;也想要改正,但是其较强的嫉妒心理,让他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甚至有点矫枉过正,转而认为自己“卑下、自私”。“争强好胜”,不再是引领他积极向上的一种心态,而成了他积极向上的绊脚石。对此类问题,我们应分清问题所在,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帮助,对其予以心理上的疏导。
该学生由于自小是一个优秀生,正如他所说,是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长期积累起来的优越感,让他不容许别人超过自己。由于这种心态过强,该生就驾驭不了自己的心态,导致嫉妒占据了自己的内心。这是父母、和老师因其优秀,长期的夸奖赞扬的结果。为此,要解决该生的心理问题,还是需要父母和老师配合,才能予以解决。
由于中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生活上还不能完全自立,他们还需要父母、老师的指点与帮助。所以,对于该生的问题,教师首先应该直指其错误之处,让该生直面自己的错误;其次,要帮助该生分析其错误的成因,避免该生因此而产生的心理落差;第三,要对该生进行及时而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该生解决自己心理上的问题,学会宽容的对待他人,对待这个世界;第四;引导该生学会宽容,学会换位思考,更好的理解他人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对该生应当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如果能够坚持不懈的做下去,是可以解决该生的心理问题的。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最多的心理问题是常常听到孩子们的抱怨:“我的父母太啰嗦,他们总是把我当孩子,好像我什么都不懂,永远长不大。”这其实是青春期的孩子共有的一种心理,认为自己长大了,可以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了,但是,他们又不能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此时父母不仅不能撒手不问,反而管理更严格。这使学生从心理上到行为,与父母的交往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他们要求父母对他们少管束一点,对父母的“唠叨”嫌烦,而一旦离开了父母的管束又会失去自控,产生行为偏差。他们要求父母让他们独立,不要“多管闲事”,但当他们遇到心理冲突和矛盾时,又多么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与疏导。这组矛盾的产生有其必然因素:作为成年人的父母与作为中学生的子女,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心理成熟程度不同,所处地位不同,对待现实与未来的看法与态度也不同, 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是正常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代沟”。为此,我常常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在换位思考中学会感恩。换位思考让学生明白父母对他们的良苦用心,也让他们明白了父母的苦处与难处,孩子也学会了感恩。当然,力只从一方面使是难以形成合力的!如有条件的话,我一定会和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形成合力,促使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中学阶段,正是孩子处于与父母、老师交往关系中的疏远期。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孩子,他们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活动能力增长,他们迫切期望摆脱父母羁绊而获得心理上的自由。从情感上,意味着中学生对父母的依恋已被对其他的依恋(如对同龄人的友谊)冲淡;从行为上,意味着父母对子女的约束已不能像儿童时期那么严格;从法规上,意味着青年心目中的法规与价值不再是自己的父母了。因此,在这一阶段,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我们都应当少说教,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获得孩子的认可,和孩子有共同的向心力,才能有益于孩子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3
一、背景介绍:
小同,男,12岁,比较自由散漫,父母工作比较忙,虽然对孩子的教育很关注,但是因为缺少方法,也显得无能为力。该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经常发呆,与同学相处,别人稍微触犯他,他就会报以拳脚,而且,该生对老师的教育常常抱以漠然的态度。
二、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父亲的交谈,侧面了解到他的父亲不太管教,回家时对该生所做的错事缺乏教育方式方法,常常是一味的打骂,同时他母亲对该生却很是溺爱,父亲的粗暴造成了他的固执和任性。另外,孩子的几位前任老师多次教育,没有什么效果,对孩子也感到无能为力。家长的批评责骂溺爱,老师的无能为力,更让孩子得寸进尺。
三、辅导过程:
孩子所有的外在表现,是其内心的反应,所以,教育要从心入手。
第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他的父亲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每周五家长来接孩子,我都要同他交流孩子在学校在家的表现,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渐渐不再那么倔强。
第二: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同学不愿意与他玩耍,他对老师的询问也是一问三不答,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他不愿意开口,我也不着急,而是主动与之接近,慢慢缩短心理距离,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慢慢地,他不再那么抵触,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了。
第三:协同各科任老师,在课堂上,多创造一些给他表现的机会。课后,多给他补习。孩子这种性格的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实归根到底是学习成绩的差导致的。学习差,父亲责骂,学习差,老师责怪,学习差,自己自暴自弃……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心,使他重新找到了自信。
第四:在班级中,给他一点职务,让他在集体中发挥作用。因为参与了班级管理,他的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另外,因为他的职务涉及到记录,需要写一些表述性文字,遇到不会写的字他就请教别人,或者查字典,从另一面也提高了他的学习成绩。
四、辅导后记:
虽然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却永没有结束。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所以要改正也肯定需要漫长的时间,中间还可能出现反复,这需要我们老师更多的爱心、耐心与信心。
看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