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药源性疾病
常见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那么常见药源性疾病有什么呢?下面和学习啦小编一起看看吧!
常见药源性疾病:
( 1 )引起心律失常的药物
①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洋地黄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胺碘酮、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利多卡因、双异丙毗胺、美西律(慢心律)及苯妥英钠等。
② 其他药物:血管扩张药(如普尼拉明、利多氟嚓、非诺地尔、节普地尔等)、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嗓、甲硫达嚓、硫利达嗓、马普替林、多塞平、阿米替林)、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吠喃苯胺酸、阿托品、氯唆、卡马西平、水合氯醛、拟交感胺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素等)、日受体阻断剂、西米替丁、左旋多巴、地塞米松、强的松、利尿剂、氟烷、头抱唾吩钠、环磷酞胺、阿霉素及长春新碱等。
( 2 )引起心功能抑制的药物包括日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拟交感胺药、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美西律、洋地黄、金刚烷胺、氟苯丙胺、氯喳以及含构椽酸盐的药物。
( 3 )引起心肌病的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三环及四环类抗抑郁药、乙醇、依米丁(吐根碱)、拟交感胺药、锉盐、磺胺和苯苟二酮等。
( 4 )引起心肌缺血的药物包括叫噪美辛(消炎痛)、脑垂体后叶素、二甲麦角新碱、硝酸甘油、硝苯地平、地尔硫覃、维拉帕米、普蔡洛尔、双嗜达莫(潘生丁)、脱屈嗦、米诺地尔(长压定)、呱哇嚓、二氮嚓、酚妥拉明、婴粟碱、乳酸普尼拉明、硝普钠、乙胺香豆素、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肾上腺素、麻黄素、苯丙胺、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长春新碱、避孕药、甲状腺素等。( 5 )引起心包炎的药物二甲麦角新碱可引起心包炎。
( 6 )引起高血压的药物
①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氢氟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影响水、盐的代谢,使钠离子停留在体内,导致血容量增加;同时激素又使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增强,促使小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② 解热镇痛药:叫噪美辛(消炎痛)、毗罗昔康(炎痛喜康)、美洛昔康(莫比可)、氯诺昔康(芬诺昔康)等,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血管收缩,水和钠停滞在体内,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③ 减肥药:西布曲明(曲美)服后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再摄取而增强饱食感,但游离的去甲肾上腺素等可刺激血管收缩而升高血压,对有高血压病史者应慎用,对血压控制不好的高血压者禁用。
④ 减轻鼻充血剂:盐酸麻黄素、盐酸蔡甲哇琳(鼻眼净)、轻甲哇琳(滴通)、赛洛哩琳(诺通),可促使鼻豁膜血管收缩,缓解鼻塞症状,但在滴鼻时过量,易发生心动过速、血压升高。
⑤ 抗感冒药:在抗感冒药的复方制剂中,如特酚伪麻(丽珠感乐)、联邦伤风素、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新康泰克)、双扑伪麻颗粒剂(服克)、氨酚伪麻那敏片(银得菲)、氨酚伪麻片(代尔卡、诺诺感冒片)含有盐酸伪麻黄碱,用于缓解感冒或鼻塞症状,但盐酸伪麻黄碱为血管收缩剂,可引起血压升高。有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利福平、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虽不直接引起血压升高,但可抑制一种专门水解酪胺的单胺氧化酶的活性,若与香蕉、牛肝、柑橘、菠萝、腊肉、红葡萄酒、啤酒等富含酪胺的食品同服,使酪胺难以水解和灭活,以致刺激血管,使血压升高。
( 7 )引起外周血管挛缩的药物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时漏出血管,麦角胺、多巴胺、麦角嗅隐亭等,都可引起外周血管挛缩。
药源性疾病的预防
(一)充分重视
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性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危害。要充分认识到,药物不单是治疗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致病的因素,如果对其致病作用认识不足,不加以科学管理,它将成为社会的公害因素,可以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药源性疾病和其他主要一样,应提到重要的谇事是程上来考虑。在诊断过程,要警惕药物可能是致病的因子,参与发病,应及时排除药物的危害。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药物反应。以便及时剂量或调换治疗药物。总之,要尽可能把药物源性疾病的发生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做到合理用药
滥用和误用药物是引起药源笥疾病的主要原因,如能合理用药则大多数药源性疾病是以避免的,如何做到合理用药,下列几点必须考虑。
1.选药要有明确的指征,选药不仅要对适应证,还要排除禁忌症。要充分认识滥用药物的危害性反用不确切药物。
2.要有目地联合用药,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争取能用最少品种的药物达到治疗目的。联合药时要排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3.根据所选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即药效学与药动学规律,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4.应用新药须预先熟悉基药效学与药动学知识,切忌盲目使用。
(三)加强药源性疾病的监督
药源性疾病的监督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病人使用药物安全有效,同时又为健康、优质、幸福的人类社会创造条件,但目前对于药源性疾病的监督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综合有关资料,大致包括下列三方面:
1.新药研制过程毒理学监督: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任何一种新药在作为商品投入市场前均应经过新药审批。新药系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但增加新的适用症、改变给药途径和改变剂型者。一个新药的研究,要包括对工艺路线、质量标准、临床前药理和临床研究等内容进行评价。新药临床前的安全性评价是其核心内容,我国1985年正式颁布的《新药审批办法》对临床前的毒理学评价作了详细的规定,包括评价的内容和规范操作。即通过相应的毒理学试验预测新药对人体的可能危害。
2.病人用药的安全监护。
3.新药上市后安全性监督。新药上市后的监督工作即Ⅲ期临床试验,它是临床药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有利于深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防止药源性疾病出发,通过工作往往可以发现原先没有预料到的新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有责任报告所遇到的药物不良反应,这一工作在我国尚未分开展,有待加强。根据他国经验,在医务人员提供不良反应资料基础上,编成“药物不良反应专辑”如1967年报告氯霉素可引起致命的再生障碍性贫血,1969年报告口服避孕药与血栓栓塞病的关系,1975年报告心得宁可引起眼一粘膜一皮肤综合征,1979年报告林可霉素与史林霉素可致出血性的肠炎等等。因此新药上市后的监督是对新产品毒性继续观察,也是对老药的质量监测和再评价。另一方面还要特别加强对医院等用药单位进行经常的系统的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和分析。要用药物管理政策和制度来保证药物的社会安全性评价。常用的监测方法有:回顾性报告,自愿有组织报告(黄卡制度),事祥尽报告,病例组和对照组研究等,上述几种监督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