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中药退烧方法
孩子发烧中药退烧方法
现在孩子发烧家长们都会选择西药进行退烧,其实中药也能达到效果,而且副作用小很多,孩子发烧中药退烧方法究竟有哪些呢?
孩子发烧中药退烧方法
柴胡注射液适用于病毒性感冒发烧,肌肉注射见效迅速。但目前国内的中药注射剂工艺不很成熟,不建议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使用。鼻腔给药生物利用率高,药物吸收快,作用强,使用方便,值得提倡。用时将柴胡注射液2~3滴湿润消毒棉球,塞入双侧鼻腔内;或取柴胡注射液适量,加入滴鼻器滴鼻,半岁以下双侧各滴2滴,7个月~1岁各滴3滴,4岁以上各5滴,30分钟重复一次。
紫雪散清热解毒,泻下通便,可使宝宝高热很快得到控制,且无不良反应。用时取紫雪散1支,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敷于肚脐窝内,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天换药1次。
风油精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促使体温下降。用时取风油精1毫升,用冷开水20~30毫升混合均匀,擦浴患儿上下肢两侧、背部、腋下、腹股沟及四肢关节屈侧,边擦边揉7~8分钟。15~20分钟后重做一遍。但出生1个月内的新生儿禁用,因其可引发新生儿黄疸,甚至使脑功能受损。
伤湿止痛膏疏风清热,解表退烧,对宝宝上感发烧特别有效。用时取伤湿止痛膏贴敷于双侧手臂“曲池”穴上,很快就开始退烧。
中药外敷法
中药外敷不仅退烧效果好,而且易为患儿所接受。先由中医师根据宝宝病情选定中药,将其研成细末,调和成膏,外敷于病变部位或特定穴位即可。
方一:吴萸、牛膝、大黄、生山栀各10克,黄连5克,共研细末。用时取药末适量,以陈醋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足掌心前正中部位)。若12小时烧未退,可再敷1次。
方二:生山栀10克,研成细粉,用鸡蛋清调成糊状,做成药饼,敷于涌泉穴,每日1次,每次敷8小时左右。
方三:栀子、杏仁、桃仁、大黄各6克,共研细末,蛋清调糊,外敷患儿手心(劳宫穴)、足心(涌泉穴)及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每次每穴2~3克,每日一换。
温馨提示:因为宝宝皮肤娇嫩,对药物刺激较敏感,敷药后如皮肤周围发红或起泡,应及时去除药物,并将皮肤擦洗干净。
中药灌肠法
将中药煎液,晾凉后灌入直肠内,通过肠道黏膜吸收,可收到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的双重功效。但需要在医院请医生操作。
快速退烧的方法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用退热贴: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哪些
1.感冒发烧。从中医学角度来讲,人感冒后,体表皮肤被风、暑、寒、湿、燥、火等邪气侵袭而造成蔽塞,体内热气无法从皮肤毛孔排出,从而造成发烧。
2.消化不良导致发烧。由于饮食不当,造成食物在肠道内堆积,食物无法消化而在体内发酵产生热量,从而造成发烧。此类发烧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
3.虚劳发烧。因身体衰弱,心肾功能不济而导致的虚热发烧。如妇女更年期,身体衰弱,容易导致心虚发热,肝虚发热等症状,此类发热,应对症下药,不可强行消炎退烧,否则身体愈发衰弱。
4.淤血阻滞引发发烧。受伤后体内残留的淤血影响人体气血循环,导致体温上升而发烧。此类发烧只需活血化瘀即可。
5.情志不顺引发发烧。过度思虑,导致脾脏损伤,也会引发发烧,只要消胀气定心神,烧即退。
6.药物中毒发烧。某些药物的滥用会导致中毒,头痛,呕吐,发烧等症状。
7.“月内风”引发发烧。妇女坐月子期间伤风感冒导致发烧,此时的感冒与普通的感冒不同,应在祛风的同时调理气血,方能退烧。
看过“孩子发烧中药退烧方法”的人还看了:
1.怎么通过中医退烧
5.小孩发烧退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