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话养生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那么雨水节气如何养生呢?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雨水节气话养生,希望对你有用!
雨水节气养生1:忌“春捂”过头
“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过了头,同样对健康不利。“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
雨水节气养生2:宜看淡得失
雨水时节,气温由寒转暖,湿度由燥转润,气候变化不稳定,此时人情绪上容易波动,容易诱发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等疾病。要保持平和的心境,情绪稳定,气血和畅,心神调和,这样元气充沛才能保证身心健康。
雨水节气养生3:忌沐浴在花丛
皮肤科专家指出,春天晴朗风大,紫外线增强,空气中过敏原增多,花粉指数偏高,有些花粉颗粒很小,很容易随着春风在空气中飘荡,过敏性皮肤接触后,就可引发症状。因此医生建议,郊游踏青,尽可能选在花粉指数最低时,如清晨、夜里,或绵绵春雨过后;若非得要外出,回家后要换上干净衣服。
雨水节气养生4:忌惹“水祸”上身
洗头及时吹干。洗头之后应及时用热风机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中变凉,“同气相求”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如毛发未干又被冷风吹过,易出现“偏头风”之症。
年老体弱者勿用冷水。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雨水节气养生5:宜当个勤劳宝宝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每逢季节交替时人人都有过的经历就是白天昏昏欲睡,早晨总觉得睡不够,不想起床,想多睡会儿。其实睡的时间过长跟太短一样对健康都是不利的,要克服季节变化对睡眠的影响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劳逸结合,顺应自然,规律起居。
雨水节气养生6:忌激烈比武
雨水仍然是早春节气,特别是北方,仍然较为寒冷,因此,不宜于做过于激烈的运动,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的上升,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
雨水节气养生7:宜排排坐吃果果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是饮食调养的好时机。吃食物以平性为宜。春季气候转暖,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见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可多食红枣、淮山、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北方人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
雨水节气养生8:忌“火上浇油”
“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壅阻,因此不宜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令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要少吃鱼虾、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
雨水节气养生9:宜常提肛 吞津 揉腹
雨水时节,应根据“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注意养阳、养脾胃。
雨水至惊蛰期间可于每日上午10时前后及晚上睡前做下列运动。
漱口吞津:每日上午10时前后,用舌体搅拌口腔,产生唾液后慢慢咽下,每日36次,可以清除大部分有害物,有益健康。
雨水节气养生10:撮谷道:做收缩肛门的小动作。
春节期间人们饮食偏辛辣油腻,致使肠道湿热内蕴,发为痔疮。雨水时节宜常“提肛”,可加快肛门血液循环,预防痔疮。
放松全身,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收气,舌舔上腭,向上收提肛门,稍闭气,然后慢呼,全身放松。每天坚持收(提)缩一百,每次1―2分钟,若大便后应延长至2―3分钟,可以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防治静脉瘀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内痔、外痔、肛瘘、慢性肠炎等;同时对治疗和预防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等慢性疾病有显著效果。
揉腹:用手来回擦或搓介于胸和骨盆之间。最佳时间为每日上午10时前后以及和晚上睡前。每次先用右手大约在胃腔部按顺时针方向揉12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120次,再用全手掌揉全腹120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
雨水节气养生11:宜“照顾两头”
对于“春捂”,医生的建议是注意“捂”两头,即重点照顾好“首足”两头。由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湿气较大,早晚低温,细菌病毒活跃,人容易生病,重点“捂”头颈与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