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节话养生
立春时节话养生
立春表示着春天的开始,有说属相即以立春作为起始点,也是新一年来到。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立春时节话养生,希望对你有用!
立春节气介绍
立春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故《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左河水)。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时节话养生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但早春,乍暖还寒,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这个时候应当适当的吃些葱、生姜、蒜、韭菜、芥菜,这些食物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生发,而且它们所含的碱成分,还有杀菌防病的性能。
另外,还可以适当的吃一些鸡肉、动物肝脏、鱼类、瘦肉、豆浆等营养品,以供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日趋活跃的需要。这个时候应当少吃寒性食物,以阻阳气升发。
特别一提的是萝卜功用,萝卜根叶皆可生、熟、当菜当饭而食,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常食萝卜不但可解春困,还可有助于软化血管,降血脂稳血压,可解酒、理气等,具有营养、健身、祛病之功。这也是古人提倡在立春时众人嚼吃萝卜的本来用意吧。北方人多爱吃生萝卜,尤以心里美和小红萝卜为最佳。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立春时节,冬季的寒冷还没有完全退去,所以在起居方面要特别注意。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人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身体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不要过早减衣。“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时节,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地减掉冬衣。这是因为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如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
要渐晚睡早起。《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逐渐晚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
食要少酸多辛。《千金要方》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立春后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辛甘食物可帮助发散阳气,温食利于维护阳气,立春节气养生多吃如山药、春笋、韭菜等,都可以吃些;但不宜吃大热、大辛的食物,如羊肉、人参、附子等,以免阳气生发太过导致上火;同时应当减少酸味收涩食物的摄入,如海鱼、虾、螃蟹等。
宜做适当运动。立春后,人们也要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这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有利气血运行。不过由于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打太极以及并不剧烈的球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