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冬病夏治
夏季养生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些冬季高发疾病在夏季会有所缓解,而我们可以趁这个时候调理冬季的相关疾病。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夏季养生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冬病的介绍
冬病就是在冬季易发作、常发作的疾病或不适。表现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骨关节系统。
具体来说“冬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长袖睡衣、穿袜子。
冬病夏治的原因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用药液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冬病患者阳气不足,冬季不利排寒;夏季阳气生发,毛孔张开利于排寒;冬病夏防,百病由寒起,寒在夏季生。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将冬病在夏季根除及预防。
因为冬病患者体质偏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象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
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但若是阳气衰弱,里面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去暑冷饮,然后整日在空调房间里工作,那真是陈寒未去,又添新寒。
要记住,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泡药浴,艾灸,推经络能很好的做到冬病夏治,珍惜这个季节吧!行动起来。
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
(一)“治未病”的思想
“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必发的疾病。夏季这些由风、寒、湿引起的“冬病”病情会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的季节辩证施治,去除其必发的条件或诱因,改变机体内环境。冬病夏治就是以激发人体阳气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二)阳气在生命过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抗御外邪侵袭,主持气化开合,维系阴阳平衡等多方面的功能,所以阳气在生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阳气虚衰,机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盛夏时节,外界是暑热骄阳,体内是心火正盛,人体阳气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是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腠理开泄,寒邪躲在膀胱经和四肢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三)冬天所发之病,大都是风、寒、湿所致
自然界存在着许多致病因子,中医将之概括为风、寒、湿、热、燥、暑,称为“六淫”。随着六淫的累计,从而诱发一系列的重大疾病,对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风为百病之首、寒为百病之源,寒则凝之、凝则瘀之,是中医的基本辩证原则。
气之盛则为热、热之盛则为火、火之盛则为毒,是中医的基本治疗原则。夏季也是毒素最容易形成的,所以趁这个季节扶助人体阳气,祛除发病诱因,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冬病夏治是时间医学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扶助人体阳气,激发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冬天易发、难治的疾病。冬病夏治,不是直接作用于疾病,而是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
冬病夏治的方法种类
(一)外治法
灸法(天灸、艾灸)、中药热敷(能量
石)、中药浸泡(药浴、熏蒸)、针灸(针刺、
开穴)、拔罐(药罐、3R排毒)、推拿按摩等。
(二)内治法:
口服中药、食疗养生。
(三)加强法:
情志调摄、合理的运动锻炼。
从而达到疾病在冬天的时候减轻发作症状或减少发作次数以至治愈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