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的乐趣究竟是什么?
集邮的乐趣究竟是什么?
集邮是颇有兴味的一种文化活动。万千邮人,痴之迷之,不以披星戴月购邮品为苦,也不因遭遇挫折而辍。这里的秘密究竟在哪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集邮的乐趣究竟是什么?,欢迎借鉴参考。
一曰寻而得之。
专题邮品和传统邮品一样,有些唾手可得,有些却要付出寻觅之功。
在音乐家邮品中,有些虽然昂贵,却往往可以在邮商的柜台中见到。
如1933年德国发行的9枚瓦格纳歌剧邮票,价值上千马克,却不难寻到。
而有些价值只有几个马克的近期邮品,却要久觅才得。
如1977年巴拉圭发行的贝多芬小型张,从发行国到瑞士音乐专题集邮者,从国内诸多邮友到海外邮市,几年过去,我终未寻到。
当我已无心再寻觅它时,却在巴黎歌剧院的邮票店中见到了。
数年求索,一朝得见,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我的失态使老板多敲了几个钱。
即便如此,因圆了寻而得之的觅邮梦,心理上也无不平衡感。
久觅而得的邮品,不论其实际价值如何,在我的心目中,它总是珍贵的,因为融进了自己的追求与向往。
二曰失而复得。
人们常说邮识重于邮品,我在觅邮中尤有感触。
对于专题邮品,我最初只囿于收集邮票、小型张、封片和邮戳,不懂得收集难度更大的种类,如样张、印样、错体票、变体票、史前封片戳、边纸等等,因而,也有失却良机之时。
如在1987年,我从邮友处收到一枚珍贵的莫扎特样张,作价亦低,但因“不识货”而退了回去。
后来我才知道此种样张存世的只有20枚,比较难得。
再想收集,却难得之。
不过,集邮者有这样一种心理:已失去的总要设法再寻觅回来。
这种“寻找回来的世界”,不但使邮集有了力度,而且也使收集者获得了心理上的平衡。
上面提到的那枚样张以及1934年的匈牙利李斯特小型张实寄封,作为我的音乐家邮集的缺项,成为我的寻觅的目标。
几年来,我在国内外寻找这两项邮品,未果。’93全国邮展开幕式一结束,我便登上二楼邮市,翻看外国邮商的售品。
在意大利米兰邮商的一本邮册中,虽有一系列较名贵的实寄封片,但使我眼睛为之一亮的是那枚匈牙利李斯特小型张实寄封。
我审视再三,确信品相上乘,便购下来。
另一位邮友也寻此邮,迟来一步,引为憾事。
但他又告诉我隔壁的美国邮商处有样张。
我一去,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分明是我久违了的那枚莫扎特样张。
周围的邮友助我讨价还价,终以合适的价格购下了这枚样张和其他几枚样张。
6年来,我所瞄定的寻觅目标,竟一次性地得到了。
后来我对那位意大利邮商进行电视采访时,他说这两项邮品在国外也不多见。
我感到最难得的是我有了失而复得的一段历程,心理的天平摆平了。
三曰失之交臂。
邮人都知道“可遇不可求”这句话。
遇到而没有得到,是因邮识不足,更因不够果断。
再去寻觅,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或更大的财力。
大多数情况是失之交臂,寻不到,觅无力,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梅兰芳小型张属于音乐家专题邮品,且不说大学时代中国集邮公司标价3元时我未买,就是在80年代后期,标价千元左右时,我也没有下决心购下。
后来上涨到6000元时,我遇到一枚从东欧返流的品相稍差得梅兰芳小型张,要价1600元。
当我决心购买时,却又迟到一步,让别人捷足先登了。
如今,已到了无力寻觅的地步。
虽然拍伏尔加河电视片时认识的一位俄罗斯朋友答应我可用若干美元购一枚,我却不抱希望。
梅兰芳小型张给我留下的是有些苦楚的滋味。集邮的人既熟悉这种滋味,也以此为乐趣。
这是因为,集邮若没有曲折的寻觅历程,一切顺顺畅畅,心想事成,那集邮的趣味又何在呢?
寻觅是一种艰苦,也是一种快乐。
寻觅的结果对于邮人是重要的,而寻觅的历程,对于邮人却是一种催发与感召。
有了这种寻觅,才能调动起邮人的积极性与持久性。
李清照有词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邮觅邮谈不上“凄惨”,但也有冷冷清清的时候。
耐住寂寞,度过寻觅历程中停滞阶段的“冷清”,最后的结果不会是李词中的“怎一个愁字了得”,而会是邮趣无尽兴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