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健康知识 > 婴幼儿健康知识 >

宝宝在幼儿园常见健康问题

时间: 泽凡0 分享

上幼儿园是孩子走入社会的第一步,没有了家人的呵护,孩子能适应吗?最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发生意外、受到欺负,他们想知道幼儿园到底有没有安全隐患,孩子容易出现什么问题,作为家长,他们能做些什么?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宝宝在幼儿园常见健康问题,方便大家学习了解。

宝宝在幼儿园常见健康问题

宝宝在幼儿园常见健康问题

问题一:憋尿。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不愿上厕所。等到家长来接的时候,已经憋得不行了。有的小朋友因为上厕所的时间太长,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就害怕了,宁可忍着也不去。

孩子出现憋尿的情况,幼儿园的老师是有一定责任的。不过,幼儿园一个老师至少看十几个孩子,照顾不周的情况也是有的。这就需要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平时要多和孩子聊天,了解幼儿园的状况;接送孩子的时候多问问老师,孩子在园里有没有什么“异常”。

问题二:尿湿裤子。

有些孩子的情况恰好相反,憋不住尿,经常尿湿裤子。

小班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尿裤子的情况。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教孩子学会说“我要小便”,“我要拉臭臭”;告诉孩子如果老师工作忙,没听见,要拉着老师的衣角,引起他的注意;如果孩子总是尿湿裤子的话,家长要提前告诉老师,多照顾自己的孩子,而且要准备一套干净衣裤给孩子备用。

问题三:吃饭慢。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吃饭是不定时的,有时能吃一个多小时。到幼儿园后,他们最担心孩子吃得慢、吃不饱。

幼儿园有一定的进餐时间,一般为半个小时左右,前20分钟老师先让孩子自己吃,后10分钟,老师会喂那些吃得慢的孩子,直到孩子吃饱。不过,在这里要提醒家长,进餐习惯要从小培养,家长应该要求孩子定时定量进餐;平时少让孩子吃零食,别让他们边吃边玩。

问题四:不爱午睡。

有的孩子精力比较充沛,会有不爱睡午觉的问题。

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要求小朋友午睡1―2个小时。因为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每天需要十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仅仅靠夜间的睡眠是不够的,午睡是很好的睡眠补充,即使对那些精力充沛、没有困意的孩子也是必要的。而且,处在一个集体中,孩子要学会遵守规则,如果别人都睡,只有他例外,对他的个性培养没有好处。家长应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要求孩子按时午睡。

问题五:性格内向受欺负。

除了吃饭问题,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是家长最担心的了。

幼儿园“大欺小、强欺弱”的现象很难完全避免。家长不能光依靠老师,得让孩子先强起来。有些身体弱小、性格内向的孩子容易遇事时显得“退缩”,也就容易成为受欺负的对象。家长要告诉孩子,受欺负时不要跑,跑会给对方一个信息“你怕他”,要大声喊老师。家长最好能帮孩子从同班的小朋友中找一个“铁哥们”,这样孩子心里就比较有底气。另外,家长可以通过做游戏,让孩子扮演英雄,增强他的自信。

提高睡眠的7个方法

1、注意睡姿

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侧卧负担轻。研究表明,“睡如弓”能够恰到好处地减小地心对人体的作用力。由于人体的心脏多在身体左侧,向右侧卧可以减轻心脏承受的压力,同时双手尽量不要放在心脏附近,避免因为噩梦而惊醒。此外不要蒙头大睡或张大嘴巴,睡时用被子捂住面部会使人呼吸困难,导致身体缺氧;而张嘴吸入的冷空气和灰尘入会伤及肺部,胃部也会受凉。

2、多喝牛奶

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以及复习之后,会导致用脑过度,因此很容易造成失眠。因此每天晚上临睡前准备一杯温牛奶,这样可以舒暖过于紧绷的脑神经,从而有效的促进考生尽快进入睡眠状态。

3、缓和孩子身心

音乐被证明可以对大脑皮层产生影响。家长们可以在孩子房间播放一些节奏缓和、旋律优美的古典音乐,但音量要小。这样可有效放松神经,缓解精神紧张,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另外,在睡觉之前喝一杯温牛奶,或用温水进行泡脚都起着同样的效果。

4、有规律的作息

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让孩子身体形成生物钟,使他们每到某一个时刻就会产生睡意而顺利进入梦想。要形成良好的生物钟,就要保证不管是上学还是放假都要有作息时间的合理安排。一旦生活节奏出现紊乱,生物钟就会被破坏。

5、闭目入静法

上床之后,先合上双眼,然后把眼睛微微张开一条缝,保持与外界有些接触,虽然,精神活动仍在运作,然而,交感神经活动的张力已大大下降,诱导人体渐渐进入睡意蒙胧状态。

6、鸣天鼓法

上床后,仰卧闭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用指头弹击后脑勺,使之听到呼呼的响声。弹击的次数到自觉微累为止。停止弹击后,头慢慢靠近睡枕,两后自然安放于身之两侧,便会很快入睡了。

7、吃水果

若疲劳而难以入睡者,不妨食用苹果、香蕉、橘、橙、梨等一类水果。因为,这类水果的芳香味,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水果中的糖分,能使大脑皮质抑制而易进入睡眠状态。

健康宝宝膳食平衡10大守则

一、保持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平衡状态之一。健康人体,包括小宝宝,身体的酸碱度总是维持在7.35~7.45之间,呈现一种弱碱性的内稳态。超出这个范围后,不管是偏酸,还是偏碱,都会导致亚健康,比如厌食、乏力、精神委靡等,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智力发育和身体的生长。

健康人体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呈弱酸性,刚出生的小婴儿就是这个值。当pH偏酸到7.2左右的时候最容易成为病毒的培养基,就是说最适合病毒生长。所以,爱生病的都是体质偏酸的宝宝。他们还容易出现易哭闹、烦躁、吃睡都不好、易感冒、皮肤脆弱、抵抗力差、模仿能力和反应能力都比较差等情况;而体质偏碱性的宝宝吃、睡、玩相对规律,模仿能力、学习能力较强。

营养学将食物分成两大类:呈酸性食物和呈碱性食物。食物的酸碱性与本身的pH值无关,是指吃到肚子里代谢出来的产物到底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

不必太过留意吃的是酸性食品还是碱性食品。从营养平衡的角度来说,宝宝在吃鱼肉主食的时候也要适当吃蔬菜水果(0~3岁宝宝辅食的酸碱比例是1∶3)。酸性体质可以通过日常饮食调整成碱性体质。酸性食物包括:鱼、肉、谷物等。在果蔬中,草莓、西红柿、马铃薯、菠菜中含有草酸,和钙结合容易形成草酸钙(容易形成结石而且影响钙吸收),不要一起吃。碱性食物包括:大多数蔬菜、水果。茶就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呈碱性饮料(食疗满月以后适用,可以用婴儿专用大麦茶)。

二、食物寒热温凉的平衡

根据天(节气)、地(地域环境、食物品性)、人(体质)的反映不同,妈妈们可以自己调整宝宝身体的平衡。比如,夏天喝绿豆汤,冬天吃涮羊肉,就是根据不同季节对食物四性平衡的考虑。春夏热的时候要喝绿茶,到了秋冬冷的时候应该喝红茶,因为红茶是暖胃的。吃螃蟹的时候一定要吃生姜,因为海鲜属于寒凉的食物,特别是螃蟹,吃的时候搭配生姜就形成了一种平衡。如果没有生姜,只吃螃蟹,保证吃过一会儿就得上厕所。宝宝受寒、感冒、流清鼻涕或者风凉肚痛就一定要用暖胃升火的生姜驱除寒气。反之,如果宝宝因内热而流鼻涕,应该用清热去火的食物搭配来平衡体质。这样一种辩证的思想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小宝宝的饮食更有指导性意义。

三、摄取种类和方式的平衡

1.杂食和广食

妈妈给宝宝准备辅食,一定要做到杂食和广食。慷慨的大自然提供给我们人类很多可食用的植物性食物,共有7大类,分别是谷类、豆类、薯类、真菌类、藻类、水果类、蔬菜类;可食用的动物性食物有6大类,分别是肉类、蛋类、奶类、禽类、鱼类和甲壳类。选择饮食时不偏不废广泛摄取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平衡膳食。

我国德州地区的某个地方发现了一片小麦,严重缺锌麦秆、麦叶上全是斑块,但收割时一测量,发现麦粒里不缺锌。这件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为后代,这是大自然永远的法则。怀孕时如果胎儿严重缺钙,母体会自动脱钙来补充胎儿的营养需求,这并非母亲的行动,而是生物进化所带来的一种法则,一切要为了后代。麦秆本身缺乏营养,那是因为营养全部都补充到麦粒中去了,所以,成熟的麦粒不会缺锌。也因为如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了吃种子来维持健康,这是非常智慧的选择。坎贝尔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写了这么一句话,“美国人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都来自垃圾食品,把美式快餐,或是精致的谷类加工到如此细致的程度,以至于不得不人工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先把那东西去掉,再往里添,这个做法本身是很荒唐的。”所以,吃经过精细加的食物,不如直接吃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食物。

2.不偏食

再一个就是五味调和、不可偏食。很多人口重,加上过早给宝宝食用成人饭菜,导致宝宝肾脏负担过重,埋下健康隐患。世界范围内的调查数据显示,高血压与盐的摄入量成正比。以一个人平均每天的摄盐量统计:爱斯基摩人每天吃4克,高血压患病率为4%;美国人每天吃10克,患病率为10%;中国人大约吃14克,患病率约为13%;北京人每天吃18克,高血压患病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北海道农民每天吃27克,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0%,为世界之最。一般规律是摄盐量越少,高血压患病率越低。

亚洲营养协会标准为:

成年人每10千克体重每日食盐量为1克。

4个月以内的宝宝不建议摄入盐。

4~12个月的'宝宝食盐量为成年人单位体重的25%,即0.025克/日/千克。

1~3岁的婴幼儿食盐量为成年人单位体重的40%,即0.04克/日/千克。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大多数宝宝都超标了。

四.五味平衡

食物有甘、酸、苦、辛、咸五味,五味调和相得益彰,过多过少都会使某一味的作用过偏,带来弊端,影响健康。

五.粗细粮平衡

中华民族从生活实践中认识到五谷杂粮是重要的主食,粗粮中的很多营养物质是细粮中不具备的。现代人吃惯了精米白面,不妨让粗粮重返餐桌。五谷杂粮中富含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B族维生素是其他食物无法比拟的,因此要保证宝宝每天吃五谷杂粮,这不仅对日常活动、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也为饮食习惯和身体健康打下了良好基础。五谷杂粮分细粮和粗粮。大米、小麦等因为口感比较好,被称为细粮;粗粮包括谷类、豆类和薯类。

六、食速快慢的平衡

经常看见父母追在宝宝屁股后面喂饭,或者催着宝宝吃,过后又说他吸收得不好、偏食、挑食、不爱吃饭……总之问题多多。对于进餐速度,医书中是这样记述的:“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不论粥饭点心,都应该嚼得细细的再咽下去。咀嚼是帮助消化的重要环节,

宝宝的脾胃功能还不够完善,咀嚼能力差,狼吞虎咽是幼小的消化道难以适应的,于是就容易出现问题。建议父母养成好习惯,经常提醒宝宝:“多嚼嚼!多嚼嚼!”细嚼慢咽的宝宝肠胃功能都不错,生病少。即便生病,也会因为吸收的底子好、抵抗力强而快速度过。

七.饥与饱的平衡

古语有云:“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宝宝肠胃小,一次吃不了多少;但活动量大,一会儿就饿。很多父母怕麻烦,希望宝宝一次多吃点,就不停地催促,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宝宝积食,甚至几天不愿意吃东西。建议多准备些小零食:几颗枣、一块南瓜、一片面包抹点芝麻酱、鹅肝酱、乳酪什么的……做到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饥不可太饥,饱不可太饱。这就是饥与饱的平衡原则。

八.冷热平衡

要注意宝宝膳食的冷热平衡。很多小宝宝一到夏季就咳嗽,因为吃了一肚子冰激凌,胃里温度比外边低了30℃。胃的温度一下降,旁边肺的温度也随着下降了,造成毛细血管不扩张,自然就会咳嗽。到了秋天换季时,冷空气一刺激也会咳嗽,都是同一个道理。所以,古代有一句话叫“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就是说热别烫着嘴,冷别凉着牙,要控制好了,这才是健康饮食之道。

九.动静平衡

食前忌动,食后忌静。小宝宝也一样。饭前动来动去的,一定不专心吃饭;吃得多了,血液跑到胃里帮助消化,接着睡觉,身体休息胃也休息,吸收得当然不好了。因此建议父母,要给宝宝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固定进餐位置,将所有玩具拿走,不要打开电视以免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告诉宝宝吃饭时要专心,饭后可以带宝宝适当活动。

十.就餐身心平衡

最后一个平衡叫胃好恬愉,就是吃饭前后需要的心理环境平衡。有些高级饭店都播放着轻乐,就是为了让人神经松弛。除了大脑,我们人类还有一个“腹脑”,就是腹部的神经系统。腹脑胞的量不比大脑少,大概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一旦毒素进入胃肠道,腹脑会最先察觉,然后产生保护性反应,同时向大脑发出警告。所以,吃了有毒的东西会呕吐,生气了会胃疼……这些都是腹脑的保护性作用。俗话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就是在进食过程中要避免一切不良情绪,要把饭吃好。小宝宝尤其要注意。要帮助宝宝避免进餐过程中的情绪起伏,平静愉快的心情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运行。进餐前后保持良好情绪对健康的意义十分重要。

1833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