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有哪些
民间故事有哪些
很多父母老师想给还说说中国的文化故事比如民间故事的时候,却不知道民间故事有哪些,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民间故事研究素材。
民间故事研究素材1:宋江劫粮
一天,梁山寨打探消息的小卒禀报:济州府的十三条粮船,早是从济州出发,已过汶上县地界,天黑时将靠安山镇码头过夜。宋江听了心想:这许多粮食,都是百姓血汗,如今正是春荒,山寨里屯粮也不十分多了,不如夺了回来。吴用也有意夺粮,对宋江说:“大哥,这安山镇离梁山泊近在咫尺,又有河汊相通,若要夺粮,请早做定夺。”
宋江连连点头,传令水军备下十条快船,一队由李俊带领,另一队由张顺带领,每队二十人,从安山镇东西两方划近码头,夜交二更动手。
入夜,安山镇码头的济州府粮船,桅杆上吊着一只只大灯笼,把河面照得通明。守船的官兵受了一天的颠簸,身子骨乏了,坐在船头上,拄着杆长枪打盹。夜交二更,只见码头上游漂来几条小船,箭一般靠近了粮船。守船的官兵听见水响,打了个愣怔,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这时只见小船已经贴上了船帮。
“谁?”守船官兵大声喝问。小船上的人,也不答话,扳着粮船的船帮一纵身子,嗖嗖地蹿上了粮船。后头粮船上守夜的官兵,见前边出了事,一齐赶来,把小船上上来的人堵住,在前边的船上厮杀起来。
约摸半个时辰,忽听人有高喊:“不好了,尾船上有人偷粮!”正在前边助战的官兵一听,慌了手脚,舍下前边,又一齐向后退来。也真奇怪,前头小船上上来的人,也不追赶,各自跳上了小船,一声呼哨,飞一般地走了。等官兵退到后边的船上,三条尾船上的粮食全不见了。官兵知道中计,想要去追,河面上却连个人影也没有。
原来,宋江令李俊把船从河上游划近粮船,缠住守夜的官兵;叫张顺逆流上去,爬上尾船,带人搬运粮食。等小船装载满了,叫人故意喊叫,把前边的官兵向后引,好叫李俊脱身。
宋江设计劫了这几万斤粮食,一半留在了安山镇附近,散给了四乡百姓;一半运回了梁山寨上,补做军粮。事后,吴用又让戴宗到安山镇贴了一张告示,告示上写:“凡过往官府粮船,须留下三条尾帮船只的粮食,方可通行。如有违令,除将粮船全部夺走外,并将押运官吏处死。”末尾,写着梁山泊寨主宋江的名字。
告示贴出后,有几起官府粮船不听,强行过境,宋江便派人截住全部粮船,杀了押运官吏。从此,再没有人敢用脑袋去试梁山好汉的钢刀了。
民间故事研究素材2:武松找出息
武松的母亲下世较早,家里只有他的父亲和他的哥哥武大。哥哥武大,生得锅锅背,罗圈腿,打小就是个窝囊废。武松的父亲是个精通武艺的老人。一家人靠着租种举人老爷的土地为生。农闲时候,武松跟父亲习刀练棒,学会了十八般武艺。转眼,武松长成个壮壮实实的小伙子啦,父亲一心想叫他将来当个武官,到边庭上一刀一枪,替国家出力。父亲叫他京赶考三次,连个名儿也没挂上,这并不是因为武松的武艺不好,只是因为武松在京城里没有根子,又没有钱走门子,蔡京一伙混蛋连个武举也没选上他。父亲可不知内里的原因,只是埋怨武松没有出息。父亲临去世时,把武松唤到床前说道:“孩子啊!俺听说泰山极顶上有一个老人,他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代。俺死后,你到泰山极顶问问泰山老人,你这辈子怎么才能有出息?”
埋葬了父亲,武松备了点干粮,收拾了两件衣裳,捆成了一个包裹,包裹上面插了条朴刀,辞别了哥哥武大,上路奔赴泰山去了。
武松在路上不停脚地走。他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涉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一天,太阳落山时候,他走到一个村头上,遇到一个拾粪的老头儿。这老头儿满脸皱纹,下巴上长着一撮黑胡子。老头儿问武松:“小伙子像往哪走的?”
武松说:“俺到泰山去,访问泰山老人。”
老头儿迎上前来,对武松说:“访问泰山老人,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啊!只有不怕困难有志气的小伙子,才能见到他老人家。听说他老人家住在泰山的顶峰上,伸手能摘星,弯腰能拾月,可是个不容易上去的地方呐!泰山老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代,真是个老寿星哇!不知小伙子去找他问什么事?”
武松将爹爹临去世时的嘱咐说了说。拾粪的黑胡子老头儿说:“小伙子,眼看就要天黑了。今晚到俺家住宿吧!”
武松跟着老头儿,来到他的家中。老头儿将武松安置在小耳屋炕上,说道:“今晚你就和俺一炕睡吧!”
吃晚饭的时候,老头儿叫自己的老婆儿将酒饭拾掇到小耳屋炕上。老头儿给武松斟了满满一碗酒,又给自己斟了一碗,这一老一少就对饮起来。饮着酒,老头儿说:“俺老两口子一辈子只有一个独生女儿,托亲求友供她念了几年书。这孩子极其聪明伶俐。俺老两口子更是把她惯养得捧在手里怕烙着,含在口里怕化了。常言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俺和你大娘已经这么大年纪啦,一心想给她找个称心的女婿。可是,俺老两口子每次托人给她办这件事情,她一听说了,就饭不吃,水不喝。问她为什么?她说,她对婚事不愿意。吓得俺和你大娘再也不敢给她提亲事啦。唉,这么大的闺女啦,还能养在家里一辈子?这真叫当老人的没有法儿想啊!”
旁边的老婆儿抹一把泪水插上了话:“俺这么个花儿似的俊闺女,找不着个她自己满意的好女婿,俺和你大爷急得整夜里睡不着觉!俺求求您,您见到泰山老人代俺问问:怎样才能给她找个好女婿。”
武松听了应承了下来。老头儿高兴啦,对老婆儿说:“还不快去找咱闺女来感谢她这位大哥!”
老婆儿说:“这是为咱闺女的终身大事,咱闺女还能不来谢谢她这位大哥?”老婆儿说完,欠身下炕,到北屋去啦。
没多会儿,老婆儿引着自己的闺女来了。武松一看,这闺女俊得呀,方圆百里难挑一啊!真就像年画上的嫦娥那么美啊!只见这姑娘轻飘飘地随她母亲来到炕前,先是羞羞答答,不也正视武松。老婆儿说:“这就是去访泰山老人小伙子。还不快给这位哥哥施礼!”
那俊姑娘在母亲的催促下,红着脸儿朝着武松弯腰施礼后,又到老婆儿的身边,扶着老婆儿的肩头站在炕边。这俊闺女瞅武松不注意的空儿,不断用眼角偷看武松的脸,把个武松看得脸上火辣辣,心里热乎乎。说书人好把英雄夸成不爱姑娘,这全是胡诌。英雄也是肉长的人,年轻的小伙子,哪个不想给自己找个好媳妇啊,当时武松也看中了这个俊闺女。他喝着酒,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第二天,武松辞别了老头儿,又上路了。他过了一滩又一滩,拐过一弯又一弯。又走了整整一天,来到一条大河边。这条大河,足有一里宽,河里的黄水泛着急浪,哗哗地流淌。那些大大小小的水鸟在河面上飞上飞下,吱吱喳喳。河岸上,密密排排的参天古树,树头被风吹得呜哈呜哈直响。河里没有船,四周八面,连个人影儿也没有。武松在河岸上,两脚踏着绿草来回走着,心里真是愁苦。武松正想不出渡河的法儿,忽听背后有人说:“你这位大哥,一脸愁容。在这河边想做什么呐?”
武松回头一看,见自己身后站着一位书生打扮的年轻人,年纪和自己不差上下。武松说:“俺是去访问泰山老人的。路远迢迢走到这里,遇上这么一条大河拦路,无法渡过,心里怎么不愁苦呐!”
那书生说:“大哥,不知您去找泰山老人想问什么事儿?”
武松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说。那书生说:“大哥,俺也有件心事:俺本是东海龙王的小儿子,三年前海里涨大潮,俺一时高兴,随着海潮跨过龙门,游到这条大河里。海潮退了,俺就再也跳不过龙门,回不了大海,也见不到父母……”说到这里,那书生伤心地落下泪来,“大哥呀!您见到泰山老人,也捎带给俺问问:俺怎样才能跳过龙门,重回大海和父母团圆呢?”
武松听了,同情地说:“兄弟,不要难过。俺要是见到泰山老人,一定先给您问问这件心事。可是,大河档路,俺渡不过河去,怎么能见到泰山老人啊?”
那书生说:“过河容易。大哥,俺把您背过去就是了!”
那书生来到河沿,弯下身子,武松伏在那书生的背上,两臂紧紧搂着那书的脖子。说也奇怪,那书生背着武松踏上河面,比走平地还容易。霎时间,就来到了河对岸。武松从书生的背上下来,对书生真是感激。书生说:“大哥不要感激俺。盼望大哥早早回来,俺在这河边等您!”
武松辞别了书生,又上路了。饿了,停下来啃口干粮:渴了,到山泉边捧几口清水喝。他走了一天又一天,来到了一座大山边,这便是远近闻名的泰山了。这座山真高真大呐!山上到处是奇花异草,树丛生。山顶上,云雾迷蒙,百鸟啼鸣。仔细听听,老远还传来了丁冬丁冬的山泉声,像是仙在在弹着琴弦。好一座美妙、古老的仙山啊!武松攀上了十八层陡壁,越过了十九道悬崖,树枝子把他的衣裳挂破了,荆刺儿把他的皮肤划出了血,他没有说声苦,也不有嫌累。太阳偏西了,他终于攀上了泰山极顶。泰山的极顶上,有巍峨的古刹宝殿,武松顾不上去参拜,径直来到了一块丈把见方的平台上。这平台四周古树参天,平台中间有石桌石凳。一个白胡子老汉和一个黑脸黑胡子的老汉正在下棋。那个白胡子老汉,身上穿着一身肥大的米黄色衣裳,他伸在石桌上的手,那指甲也有一寸长。武松见这白胡子老汉两个手指在石桌上面捏起写着“车”字的棋子,又叭地放回石桌:“将军!”那黑脸黑胡子的老汉,身上穿着一身肥大的墨黑色衣裳。他见白胡子的老汉“将”了他的“军”,忙伸手到石桌上面,两指捏起那枚写着“马”字的棋子,叭地又落在石桌上,说道:“挡马!”
武松站在一边,见这两个老人的棋兴正高,就不忍心打搅他们,只悄悄在旁边等待。他耐着心性儿等待着,等待着,也不知等了多长时间,只见树上的树叶儿渐渐地变黄了。一阵风吹过,干黄的树叶儿刷刷啦啦往下飘落。过了一歇,树上又渐渐长出了绿绿的叶子,绿绿的树叶子又渐渐变黄了……就这么着,树上的树叶儿绿了三次,黄了三次,落了三次,两了老汉才将这盘棋走完了。两个老汉站起身来。那黑脸老汉说:“您来了客人,咱改日再下吧。”说完,他两脚就地上一蹬,驾云腾空,像个黑蝴蝶似地远去了。白胡子老汉回头一看,见武松这小伙子耐心地候在身边,就说道:“小伙子,叫你久等啦!你来这里有什么呀?”
武松向白胡子老汉行了礼后,将自己来的目的以及老治好了和书托他问的事儿,都向白胡子老汉说啦。白胡子老汉听,笑着说:“你来得晚一步啦。泰山老人到如来佛那儿去啦,住三千年才能回来。俺比他的学识浅。对你的三件事儿,俺只能告诉你两件。小伙子,你掂量掂量,选两件你认最重要的事儿问问俺吧!”
听了老人的话,武松着急地要求道:“老爷爷,俺好不容易来一趟,将三件事儿都告诉俺吧!”
老头儿笑着说:“小伙子,老朽年迈,俺只能告诉你两件事。再问第三件事,俺这头脑就糊涂啦!”
武松一听犯了难。光别人的事儿就有两件,自己还要问一件事呢!千里迢迢来到泰山,先为谁询问事情呢?问了别人的事儿,扔下自己的事儿不管吗?问了自己的事儿,扔下别人的事不管吗?想来想去,他想到那老两口子为自己的爱女的婚事着急的心情,又想到那书生想念自己父母的心情,都比自己的“出息”重要啊,就将这两件事问了问。白胡子老汉耐心地将这两件事向武松说明白了,又夸赞武松说:“好小伙子,舍己为人哇!久后一定能为黎民百姓做一番大事业,自己也就找到出息啦!”说完,白胡子老汉化为一阵白烟,飘散在雾气中,不见了。武松只得独个儿又下了泰山,循着原路一步一步地走回来。
当武松回到那条大河时,那个背他过河的书生早在河边等着他啦。两人一见面,真是亲热呀!书生说:“大哥,您一去三年,俺在河边等了您三年啦!”
武松听了心中吃一惊。但想起在泰山顶上见到的三次树叶落了又绿,心里也就明白了:可不是吗,一去就是三年啊!武松说:“兄弟,俺已经代您问过了。那老人说:您耳后有颗鸡蛋大的宝珠。俺给您抠出那颗宝珠,您就跳过龙门重回大海和父母团聚了!”
那书生听了,急忙俯身,请武松给他抠出那颗宝珠。武松掀开书生披散在肩头的头发,露出片片明晃晃的金鳞。武松掀开书生耳边的一片金鳞,抠出了一颗鸡蛋大小的宝珠。那宝珠在武松的掌心中,光彩夺目哇!武松说:“老人还说:这宝珠是件法宝啊!拿它到深山去打豺狼虎豹,喝声‘着’——百发百中!喝声‘回’!——又能回到主人的掌心中。到疆场上对阵,百步杀敌,是颗神通广大的没羽箭!这样的好宝,千金难买啊!兄弟,呐,您的法宝,您保存着吧!”
那书生说:“大哥,您千辛万苦,为兄弟办了大事,使兄弟能跳过龙门重回大海和父母团聚,兄弟情愿将这法宝赠给大哥,保大哥日后到边疆战场,为国家出力。”
武松又和书生推让了一阵,书生执意要将法宝给武松,武松只得将这法宝小心地藏在身上。书生又将武松背过河去。武松辞别了书生,又上路了。
这天傍晚,武松又来到当年住宿过的村子。在村头上,他又遇上当年留他住宿的那个老头儿。这老头儿一见武松,高兴地迎上前来,说道:“小伙子!你一去三年,俺在村头上等了你三年啦!俺托你问的那件事,不知你问明白了没有哇?”
武松说:“大爷,俺问过了。那老人说,你女儿的终身大事,得等那打虎的英雄骑马路过村头,您将他请到家中,结为婚配,你女儿就愿意啦!”
老头儿听了半信半疑,心里想:到哪年哪月出个打虎英雄啊?就是出了打虎英雄,咱和人家不认识,怎么能将人家请到中啊!老头儿心里这么想,但他见武松说话很认真,也就没有说出来,只自己在心中纳闷。老头儿又领武松回家喝足吃饱,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又送武松上路了。
武松又走呀走呀,来到一个村镇上。他老远看见一堵墙上贴着一张告示,两边有两个衙役守着。一群人正围在那里争着看。武松也忙走向前去,挤在人群里观看告示。有个穿长衫的老先生边看边念:“近因北山猛虎伤人。本县除杖限猎户追捕以外,过路客人有谁能除此害,奖赏骏马一匹,黄金三百两,并赠予‘打虎英雄’美名,以便众人效法。”武松上前把告示揭下。守在告示旁边的一个衙役,见武松虽然是个虎虎实实的小伙子,但身上只有一个包裹、一条朴刀,又无强弓硬弩等其他器械,就对武松说:“小伙子,你还是多活两天吧!本地猎户拿了刀枪剑戟,强弓硬弩,还被这畜生伤了好几个呢!”
守在告示旁边的另一人衙役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他能揭告示,他就有捕大虫的本领。别看他年轻,不可怠慢他!”
当晚,武松被两个衙役安排在店里,住了一宿。
第二天一早,两个衙役召来了几个本地猎户,和武松一起上了北山。直寻到约有中午时分,连那畜生的影儿也没找到。猎户们不知是被那畜生伤害怕了,还是肚子饿了,商量着等武松回去吃过中午饭再回来找寻。
武松也同意了。武松带领猎户们下山没有走出多远,只见在近处的灌木丛中,一只如牛大的猛虎蹲坐在荆棘丛中,两眼向着人们闪着凶光。猎户中有被这畜生伤害怕了的,吓得慌慌张张往树后躲。武松不慌不忙从腰中掏出那颗宝珠,又从背上的包裹上抽出那条朴刀。他左手攥着那法宝,右手挺着朴刀,摆开架势,准备对付那个畜生。
只见那个畜生,爪子朝武松这面一扑,身子一伸,尾巴一扬,张开大口,哞哞地在叫一声,权上的树叶被这畜生的叫声震得哗啦哗啦飘落。那畜生两爪在地上一扒,就向武松跳来,一扑、一剪,都被武松避过了。
武松随即举起朴刀劈,又没劈着;又举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力气,只顾打,也没有把老虎打死。这时他忽然想起那颗宝珠,说时迟,那时快,扬手将宝珠向那畜生打去,嘴里喊着:“着!”不斜不歪,那法宝将好畜生天灵盖上的“王”字穿上一个鸡蛋大的窟窿。
那畜生惨叫一声,一个蹦子蹦了个天高,好大一会儿又叭地落到武松的面前,口鼻和那“王”字上的窟窿里,往外喷涌着鲜血。武松见那畜生还牢牢地站起来不动,又扬起朴刀,向那畜生头上砍去,一个猎户忙上来拦阻:“不必砍了。别看它还站着,它已经死啦!这叫虎死不倒尸呐!”
武松打死了猛虎,猎户们都很惊奇和佩服。武松收了法宝,把朴刀插到包裹上,叫猎户们将那猛虎捆绑起来,又叫他们就林中砍了几根木杠子,将死虎抬上,高高兴兴地下山来了。
村镇上的人们听说远路的小伙子把猛虎打死了,呼呼啦啦地都出来看热闹。两个衙役也高兴了,给武松胸前戴上红花,叫武松骑上骏马,两个衙役自己骑上骏马护在两边,后边猎户抬着猛虎,到县城里去见县官。一路上,看热闹的黎民百姓男女老少一溜一行地赶来,人人争着观看打虎的小伙子。这个说:“好个虎实的小伙子!”那个说:“年纪还不大,顶多有十八九岁吧?”猎户们为追捕不到猛虎,没少挨了县官的脊杖,武松打死猛虎,他们更是感激。
武松骑在骏马上,高高兴兴地和众人走了一阵,到太阳偏西时,来到一个村头上。那个留过武松住宿的老头儿在人丛中,见打虎英雄不是别人,原来就是去登泰山的小伙子!骑在骏马上的武松也看见了老头儿,就翻身下马,向老头儿走来。老头儿又惊又喜,胡子抖着,流出热泪……众人见这一老一少这等亲热,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呐!
故事到这里就不往下讲啦。反正武松找到出息啦!什么是武松找到的出息?你们自己想想便知。至于武松到县里领赏没有?武松和老头儿的俊闺女成亲没有?这两件事不必罗嗦,本是明摆着事儿。武松后来在梁山上,他用那法宝百步杀敌,他用那朴刀杀富济贫,真的为黎民百姓做了一番大事业,武松自己也找到了大出息啦!
民间故事研究素材3:段景柱是如何盗得“照夜玉狮子马”的
“金毛犬”段景柱,盗得大金王子坐骑“照夜玉狮子马”,作为进见之礼,想献给梁山泊,不料途中被曾头市曾家五虎劫去,由此引起了一场大拼杀。详情《水浒传》第六十回都有交待,这里不再复述,单说段景柱是如何盗得这匹照夜玉狮子宝马的。
段景柱涿州人,生得赤发黄须瘦小枯干。平生只靠去北地盗马。然后来内地倒卖。段景柱盗马,有一套独特的本领。当他认准马头后,便施展自己的绝技,将全身贴在马肚子底下,然后驱马而去。头马一跑,群马而随。打远处看,不见有人驱赶,以为是马惊了。段景柱就是凭此绝功,屡屡得手。
这年春天,段景柱又来北地“想买卖”。这儿是大金疆地,马群极多。来到枪竿岭下,只见从北边来了一队骑马的官军。他们个个搭弓背箭,马上拖着黄羊野兔,直奔岭下一处庄院而去。马队中有一位二十多岁的小将,骑一匹雪练也似的白马,浑身无一根杂毛,头至尾,长一丈,蹄至脊高八尺,一看便知是一匹宝马良骏。
段景柱做马的“买卖”这么多年,如此骏美矫键的宝马还是第一次见到,不由得暗暗打上了这匹宝马的主意。
段景柱找了个客店住下来,便开始打探这匹马的主人是谁。这处庄院都住着谁,以及进院的路线……
原来,抢竿岭下有一个大户人家,家中有一位绝顶美女。大金小王子看上她,意欲娶为侍妾。老王子和王妃一时不允,小王子就这么偷偷地与心上人来往,等待时机。今天他这是带领亲随行围打猎之后,来会心上人的。小王子骑的这匹马,唤作照夜玉狮马,能日行千里,夜跑八百,是大金国少有的良骏。
段景柱打探到了这些情况后,心中暗暗欢喜。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天赐良机。此马要在王宫得盗。的确不是件容易事儿,这地方就好办多了。
当天夜里,段景柱悄悄进了院子,轻得知一只狸猫。只见门楼耳房里有人“坐夜儿”。显然,小王驾临,主家加强了戒备。
段景柱是梁上老手,自有办法对付。此时已经半夜,坐夜的哈欠连连,搂着刀倚墙眯糊眼儿。段景柱来到窗下,百宝囊中摸出迷魂药,吹了进去。这药果然奇效,工夫不大,两个坐夜的便呼呼睡着了。
段景柱轻轻打开了大门。之后,直奔马厩而来。由于照夜玉狮子马是匹宝马,小王子十分喜爱,他担心被盗,夜里有专人看守。
两个看马的武士大概也是跑累了,坐在马厩上下眼皮直打莲花落。其中一个说道:
“天都这时了,大门口又有把守,谁能进得来呀。老弟,你先看会儿。我打个盹儿,困死我了!”
另一个也 打个哈欠说:
“别价,小王子让咱看守宝,出个差错咱可担当不起……”话没说完,呼噜声就响了起来。
段景柱在外面听了个满耳朵,看了个满眼,不由得暗自好笑。为了让他们彻底睡实,以便“干活”,他掏出迷魂药,又从窗户里吹了进去。
过了一会儿,段景柱进了马厩。照夜玉狮子马和其它几匹马栓在一块,见有生人进来,立刻所鬃乍耳“咴儿咴儿”暴叫起来。
凡是常盗马的都有一种对付马叫的本事。段景柱自然精通此道。只见他扬起手,使劲照着马脑袋上的一个穴道拍去。这马立时不再暴叫。段景柱行动敏捷,掏出破布,将马的四蹄包好,然后解了缰绳就往外牵。
意外发生了!
且说小王子的随从被尿憋醒,正要起来小解,忽听传来马叫声,此种叫声是宝马见到生人后才有的。随从说声“不好”,推醒身边伙伴,提刀跑了出来。
段景柱一看有人来了,方感大事不妙。急忙解开另几匹马,然后施展神功,将身子贴到了宝马的肚子上,驱赶它们都跑出来。
照夜玉狮子马出了马厩,那几匹马也跟着跑了出来。闻讯跑来的随从马出了厩,不见有人,放了心,以为是马栓的不牢,呼喊着守夜兵名字,想提醒二人跑了马。看年未央有动静,知他们是睡着了,这人便自个来圈马。然而这马根本无视他的拦截,像是有人驱赶着似的,直朝大门跑去,另几匹也尾随而去。
这人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大声喊叫起来,小王子和众人起来后,这些马早跑得无影无踪了。
看了民间故事研究素材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