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神话故事 > 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

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

时间: 秋梅1193 分享

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

  恩施日报“人来人往”问恩施州城的很多地名的来历,恩施州城附近的很多地名不是太熟悉,要从相关的地图核对地名,又要是查找相符合的地方。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恩施民间传说故事,希望能帮到你们。

   五峰山莲花池的传说

  施南城东的天池岭下,有一口莲花池,四周有五座山峰看守着。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荒芜焦土,很少人烟的地方。

  有一年,东乡有个叫谭顺山的猎户,和父亲一起出山卖兽皮。刚刚走到天池岭,忽然狂风大作,谭顺山一下子被卷到了空中。后来他睁眼一看,自己躺在了一个松软的土堆上。

  这时候已是半夜,四周黑蒙蒙的,谭顺山又饥又渴。他使劲爬起来,猛然看见远处有一点亮光,金黄金黄格外耀眼。他跑去一看,却见前面横着一口大塘,那金光是从水里面发出来的,把四周的山都照得有点亮了。一时间,水中突然升起了一朵大莲花,扑鼻的香味不断从水面飘来,四周原来光秃秃的山上,慢慢长起一片树林。过了一阵,天渐渐亮了。

  谭顺山又惊又喜,赶忙回头找父亲。找到父亲后,把昨夜看到的奇事讲了一遍。父亲忙说:“这是神莲呀!” 他们回到山里,赶忙把遇到神莲的事告诉了乡亲们,大家邀伙结伴去看神莲。后来,他们觉得这个地方有灵气,干脆和一些乡亲把家搬到了天池岭下,人们辛勤劳动,使这一带变成了五谷丰登的鱼米之乡。

  这事传到了施南府的于老爷耳里,这老爷心想:“把这神莲弄来献给皇上,定能得个高官。”他赶忙派几个下人,化装成几个老百姓的样子溜达到天池岭,乘夜深人静的时候把莲花偷偷地采走了。

  乡亲们不见了神莲,都非常着急,四周查访下落,于老爷生怕露了马脚,于是栽赃谭顺山父子,把他们捆起来投到了塘中 ……

  以后,神莲的下落,七说八不一,有的说神莲化作了一团大火,烧死了于老爷就腾云飞上了天;有的说,神莲又飞回了天池岭,化成了五座山峰,保护着大水塘。居住在大水塘边上的人们,为了纪念神莲就给自己的山寨取名为“莲花池”。周围的五座山峰就世世代代地守护着这个神池。此后,这一带地方又变成了五谷丰登的鱼米之乡。

    龙洞河的神话传说

  恩施城北有两个龙洞,洞里流出来的水四季不断。传说这水是从东海流过来的。

  在很古很古以前,恩施到处是一片焦土,老天爷不下雨,庄稼得不到收,居住在这里的土著百姓,日子十分清贫。

  在母猪岩附近,住着黄家两兄弟,哥哥叫大龙,弟弟叫小龙。兄弟俩看到地里的禾苗枯黄,乡亲们个个焦愁,心里十分难过,便商议去东海找龙王借水。兄弟俩告别了乡亲,背着干粮和草鞋就上路了。干粮吃完了就吃野果,草鞋穿烂了就打赤脚,他们翻了七七四十九道山,趟过了七七四十九条河,终于来到了东海边。

  兄弟俩在海边转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下海的路,急得他两对大海高喊,“龙王开门!龙王开门!”海水总是翻着波浪,却不见一个虾兵蟹将。忽然,从远处走来一个柱拐杖的白胡老汉,兄弟俩连忙上前请教下海的门路。老人指着前面的一颗大榆树说:“你们在树上雷三拳,在树根上拍三掌,大海就会开门让路。”说完就飘飘离去。兄弟俩按照老人的指教行事,果然大海开了一条水路,兄弟俩直奔龙宫大殿,拜见老龙王,把借水的事叙说了一遍。

  老龙王说,“东海离你们这里如此遥远,水不能流过去,要借水,你们二人就变成龙,从海底钻个洞,直通你们家乡,我的海水才能给你们。小伙子,为了家乡要水,你们变成龙后就永远变不成人了,愿不愿意?”兄弟俩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了家乡要水,我们什么都不怕,变什么都心甘情愿!”老龙王点点头说,“好吧你们把眼睛闭上。”兄弟俩刚一闭眼睛,头上就长出一只角。老龙王指着海底的一块礁石,叫兄弟俩朝着家乡的方向钻起洞来。

  钻呀,钻呀,也不知道钻了多少昼夜,也不知道钻了多少路程。这天,小龙对大龙说:“哥哥,我们分开钻吧,钻两个洞口,水不是流的更多一些吗?”大龙觉得弟弟的话有道理,于是,兄弟俩就分开朝家乡的方向钻。钻呀,钻呀,忽然亮光一闪,洞钻穿了。大龙钻的洞在母猪岩的北头,小龙钻的洞在母猪岩的南头,那滔滔不绝的海水,从洞里哗哗地流出来了。从此恩施这带地方就变成了山明水秀的地方。

  乡亲们看到两股长流不断的水,却不见大龙和小龙回来,都怀念他们兄弟俩,就给大洞取名为“大龙洞”, 小洞取名为“小龙洞”。

    “金子坝”由来的传说

  “金子坝”古时又叫“巾子坝”,方圆二十余里。它的样子好像一朵莲花,所以古人常称这里是“观音坐莲”。人杰地灵,风水宝地。

  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有个姓秦的,一家七口,住在北边的山塝上。那里的田地很肥沃,俗有“一籽落地,万颗归仓”之美誉。田上的飞禽走兽也特别多。到了秋季后,秦家父子就在田边猎打野兽,有吃有卖,年积月累,家里很富裕。

  山塝外的人知道了,便邀伙结伴,找秦家父子带路猎兽。秦家父子带着人们穿密林,攀藤葛,在荒林到处找。刚到林中,看见一群锦鸡,便追赶捕捉。秦家父子在山塝上住习惯了,自然跑得最快,追赶到“普陀岩”边,锦鸡不见了,却在岩边捡到一块金子。从此这里的人们把这里称之为“金子坝”。

  坝湾有个大财主,认为金子就是锦鸡变的,便一人暗在这一带找金子。他在山塝找来找去,忽然又见到一群锦鸡,追到另一处岩边,碰巧也捡到一块金子。他自然欢喜不尽。

  财主很贪心,第二天又一人暗自上山寻找黄金,来到一处岩边,又看到一块金子。刚要伸手去拿,突然岩边跳出一只黄额老虎,吓得他不顾一切,跑往家去,财主被老虎吃掉。

  财主的家人带着很多人到处寻找,财主没找到,却捡到了财主的头巾,所以古人有时开玩笑说也叫“巾子坝”,(这也点牵强附会)。

  其实“金子坝”,真是黄金地带,俗有“一籽落地,万谷归仓”之美誉。这地方,古往今来,家家富裕,人人幸福。

  “母猪笼”的由来传说

  在恩施州城南面有一个叫母猪笼的地方,古代称为穿洞大包。附近有个财主,诡计多端。看见别人的钱财,他总要想方设法欺骗到手。

  财主家有两个放猪娃,大的十三岁,小的十一岁,都是王宝城的儿子。一天,财主的恶婆娘要他俩到穿洞河坡上去放猪。山高坡陡,有几头猪儿溜滚到穿洞河里去了。

  兄弟俩看见猪儿滚到河里去了,吓得哭了起来。财主知道后,火冒三丈,狠狠地把兄弟俩毒打了一顿。财主骂道:“小杂种,滚回家去,喊你大人来赔猪。不然,老子要你两个的狗命。”

  王宝城见两个儿子浑身打得像猪肝,心如刀绞。王宝城没办法,只得带着两个儿子到河坡上去找猪。他们来到穿洞大包,天快黑了。忽然听到前面有猪叫声。他喜欢至极,以为是滚到河里的猪爬了起来。走近一看,是一头母猪带着十几只小猪,站在他们前边。三人几乎同时说:“哪家的猪?赶快赶回去。”多少声都无人应答。父子三人便不再管那些猪,很扫兴地头也不回,直往回家的路上走。

  说也奇怪,那群猪在后边也跟着他们来了。古人常言道,“猪来穷,祸事到;狗来富,没事找”。王宝城觉得很不吉利。急忙向外边赶猪,不管怎么撵,它们总是不走。王宝城想“人畜一般,天黑了,它们就在这儿算了,反正明天有人来找。”要儿子捞捆稻草,铺在屋的当头;又叫老伴提两桶潲水来喂它们,那猪吃了后相安无事地睡在草上。

  常言道,“惹了祸事多焦愁,逼人忧虑心烦闷”。这天晚上,全家没有睡好觉,鼓着眼睛等到天亮。天亮财主找上门来要赔猪,财主的事难办呀。

  天刚亮,财主带着家丁,乘着娇子,来了。他老远就大吼大叫要赔猪。若赔不起他们就放火烧茅草棚。那群猪就从屋的当头跑了出来,站在外边,“咯哼咯哼”地叫。财主看见那些猪油光水滑,膘肥肉壮,就说“有猪不赔,休想赖掉”。家丁们脚慌手乱地抢猪,抓了一大阵,一头猪也没有逮住。财主拉开圈子围着抓,那些猪全部跑到轿子里去了。财主赶快叫家丁把轿子抬起跑了。

  天快要黑了,王宝城一家更加忧愁起来,要是有人来找这群猪,那不是祸上加祸吗?

  却说,财主的家丁们抬着装着猪的轿子使劲地跑,累得满头大汗。母猪在轿子里乱拱乱撞,小猪又叫又跳。来到穿洞大包边,两头猪儿从轿子里拱出来跑了。在一路的财主急忙喊,“”住轿,赶快抓猪”。哪知轿子刚放下,那群猪全部跑到了穿洞大包上去了。

  财主和家丁们又到包上撵猪。那群猪,一会儿穿密林,一会儿钻刺蓬,一会儿拱草笼,在包上东窜西窜,搞得他们身上撞起乌包,脸上挂起了血口子,衣服刮破了,鞋子窜烂了。已经到了天黑,连一根猪毛也没有抓到手。

  最后撵到大坑边,那群猪全部钻到了大坑里去了。财主不管三七二十一,也跟着跳了下去,那些猪又拱又咬,财主大声喊救命,拼命往坑上爬。刚爬到坑边,忽然草丛中有跳出一只大母猪,用嘴把财主又拱到大坑里去了。

  财主的家丁们听到喊声,来到大坑边,只见大坑被大树包围的黑压压的,像猪笼子一样,不知深浅,都不敢下去。他们借着月光一看,有无数头猪把财主又撬又拱,又拖又咬,财主直滚到消水坑里死了。后来,这里的村民就把这个大坑取名为“母猪笼”。

  “大龙潭”的传说

  城外清江边上的大龙潭又叫打龙潭。从前,潭里住着一条孽龙,吃饱了鱼虾,就在潭里兴风作浪,掀翻江中的船只,淹毁两岸的庄稼。老百姓吃够了他的苦头,就去求山菩萨治龙。山菩萨说:“我管得了山里管不了水里,没法治它。不过,听说它身上有三块反鳞,只要把反鳞打掉,它就会变老实”。

  谁也没有本事去打龙,孽龙照样为非作歹。年复一年,潭南岸出了个姓柴的放牛娃,个子生得矮小,爹妈给他取名叫疙瘩。疙瘩三岁能识地里百样草,六岁能辨山上千种树,九岁能和牯牛摔“抱滚”,十二岁爬悬崖擒飞鼠。疙瘩见龙潭年年不得安宁,起誓要制服孽龙,为民除害。

  有一天,疙瘩出门放牛,见到三个人,一个是捕虎的,一个是捕鸟的,一个是捕鱼的。疙瘩走到捕虎的人前面请教制服孽龙办法,捕虎人说:“捕虎用陷阱,龙不走地上,我的办法没有用,你去问捕鸟的”。捕鸟的人说:“捕鸟要下套子,龙不入山林,我的办法没有用,你去问捕鱼的”。捕鱼的是个白胡老汉,正忙着做竹绷子(炸鱼用具),不理会疙瘩。

  疙瘩不灰心,把牛撵上坡,回头帮老汉做竹绷子,边做边问,“您做的竹绷子捕多大的鱼?”老汉说:“小捕小鱼,大捕大鱼,箩筐大的竹绷子,捕得龙大的鱼”。疙瘩一听,暗自高兴,连忙回家做了个箩筐大的竹绷子。

  孽龙又出来作乱。摆摆尾巴,大水淹北岸;踢踢腿,大水淹南岸。打个滚,潭里的石头飞上天,打得满山的房屋像米筛,满坡的良田成石滩。疙瘩气红了眼,提起大竹绷子就往龙潭跑。孽龙见有人来闯龙潭,张开血盆大嘴冲过来。孽龙看得真切,一下子将大竹绷子丢进龙口。一拉绳子,大竹绷子撑住了龙的嘴。

  这时候的孽龙,好比强牛穿上鼻绳,天大的力气使不出来,疙瘩乖乖地拉着沿潭跑。到了潭口沙滩上,疙瘩抽出牛鞭就打,打得孽龙鳞片乱飞,磕头求饶,疙瘩才放过手。打这以后,孽龙再不敢兴妖作怪,大龙潭一直风平浪静。

   “金鸭子”由来的传说

  清江流经恩施州城东门的地方,名叫捡儿湾。不管哪年涨水,别的地方都淹了,就是这里淹不到。据当地老辈子传说,在捡儿湾岩砍下,有一只美丽的金鸭子。

  清朝道光年间,施南府来了一位姓胡的知府。胡知府看中了捡儿湾,便令人赶走百姓,把衙门建在那里。胡知府生性贪婪,把土著人不当人。他仗着手中的大印,来不来就戳印捉人。满城的百姓对胡知府的大印又恨又怕。

  有一个田阿公,常在清江河里打鱼。胡知府限他每天交一筐清江鱼,交不出来就捉去打屁股。田阿公无奈,只得每天早出晚归下河打鱼。可因田阿公生了一场大病,有两天没能交鱼。胡知府就要盖印封门收船。

  田阿公实在无法,只好驾船到捡儿湾的深水潭里去下网捕鱼。他划着船儿,撒了一网又一网,竟连虾也没有捞到一个。太阳偏西,打麻眼了,田阿公心里又急又气,就靠岩边撒下最后一网。他喘了口气,然后慢慢地收网。心里七上八下的,担心又会落空,回去无法向官府交鱼。他收着收着,觉得这一网很重,等网出水时,忽见水面上闪出道道金光。急忙将网提到船上,仔细一看,是一只黄灿灿的金鸭子。

  他又惊又喜,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忽然,金鸭子开口讲话了,“老阿公,放了我吧,我会报答你的”。田阿公说,“要我放你好办,可你得答应我一件事。”金鸭子说,“那样的事?”“帮我在水里赶出鱼来,因我打不到鱼,知府老爷就会打我,还要盖印封我的茅屋,没收我的小船”。说着,田阿公竟流下了眼泪。金鸭子点了点头说,“这好办,我帮你”。

  田阿公连忙将金鸭子放入水中。金鸭子游了几步又转头说,“老阿公,以后若有为难之事就找我,你只要在水里碰三下就行了”。一眨眼,金鸭子不见了。

  田阿公还在愣神,渔船周围到处冒起泡泡来,还跃起了几条大鱼,有一条竟还蹦到船上。田阿公高兴极了,连忙撒开网,每一网都是沉甸甸的,不一会儿就打了好多好多的鱼。田阿公心里暗暗感谢金鸭子,收了网,欢欢喜喜的划船回家了。

  一连三天都是这样,不免引起了别人的注意。老实的田阿公就把遇到的稀奇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别人。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胡知府耳里。一天下午,田阿公刚摇着小船靠了岸,过来两个衙役用铁链子拴起他就走了。田阿公忙说,“差官老爷,我有鱼交呀”。一个衙役恶狠狠地说,“今天不要鱼,知府大人要你”。不容分说,把他捆去见胡知府。

  到了堂上,胡知府惊堂木“啪”的一拍,“老头,听说你在河里见到一只金鸭子,是真的吗?”田阿公忙说,“小人不敢瞒”。胡知府笑嘻嘻地道,“把金鸭子交出来,自有你的好处。否则,定要你进大牢。”田阿公忙说,“大人,金鸭子是清江河里的神,我怎么弄得到。”胡知府把眼睛一瞪,说:“放屁,限你三天,过期严办,退堂”。

  田阿公回到家里,心里想这下可闯了大祸,蒙了头不知怎办,嗨,还是去找金鸭子想办法。第二天要黑的时候,田阿公划船来到老地方,照金鸭子说的那样做,用石头在水里碰了三下。不一会儿,水面上哗啦啦地一阵响,金鸭子果真来了。它问道,“阿公,找我有什么事?”田阿公把自己为难之事告诉了金鸭子。金鸭子说:“这不难,把我带去就是。不过,把我交给那些坏东西后,阿公要叫城里人赶快搬家,不给衙门里的人说”。田阿公答应了。

  却说胡知府得到了金鸭子,嘴都喜歪了,忙叫人放了田阿公。田阿公急忙挨家挨户催人搬家,老百姓搬到了高山上。当天夜里雷声大作,从未见过的瓢泼大雨;清江像万马奔腾,大水一下漫上岸上来了。胡知府正在书房里和小老婆欣赏金鸭子,水已进了衙门,一个浪头打来,胡知府满身是水,他想跑,大水跟着他撵。小老婆抱着金鸭子,吓得直打哆嗦。金鸭子突然开口说:“丢大印退水,丢大印退水”。胡知府忙叫人拿出印来。金鸭子又说:“大印交我,大印交我”。胡知府把大印交给了金鸭子,跳入洪水中不见了。水还在上涨,直到胡知府的官帽从水里漂了起来,这水才渐渐消退。

  自那以后,清江边上的人就常去求金鸭子。至今(注,本书80版),娃娃们下河洗澡,还爱用石头在水里碰几下招呼它。

    “龙泉洞”的传说

  恩施城外有个龙泉洞,又名“倒龙嵌”。在清朝嘉庆年间,龙泉洞的地方大旱成灾。老百姓无吃无穿,只好找些草根、树皮充饥。

  有一天,龙泉洞忽然涌出许多鱼虾来。人们非常高兴,就捉鱼捞虾,维持生活。

  当地有个财主,要霸占龙泉洞,不准百姓到这里挑水、捉鱼捞虾。百姓质问他:“水是天生有的,鱼是地皮生的,为什么不许弄?”为了活命,百姓还是到龙泉洞挑水、捉鱼捞虾。说也奇怪,百姓们去,平安无事,可财主一到洞门前,洞内又叫又吼,泉水直翻,搞得财主惊心胆颤。财主不敢去龙泉洞,却拦路抢劫老百姓的鱼虾。老百姓只好等天黑以后,悄悄去挑水、捉鱼捞虾。

  有户穷苦人家,只有父女两人。老汉叫向发森,女儿叫向英琴,这天老汉摸去挑水、捉鱼,在回家路上被财主看见了,抢了鱼虾,倒泼了泉水。向老汉昏倒在地上。

  第二天早晨,向英琴把父亲背回家,就来到龙泉洞背水、捉鱼。救父亲的活命要紧,财主带着凶帮赶来,又要抢夺。见向英琴长得美貌,起了坏心,伸手拉住她,想侮辱她。向英琴大声呼救,又抓又咬。这时岩洞里轰隆作响,“昂”的一声,飞出一条青龙来,青龙飞腾盘旋,顿时天昏地暗。

  财主吓得骨软筋酥,瘫在地上,那些恶奴家丁也呆若木鸡,倒在坡旁。青龙着地,口衔向英琴,送回家中,在老汉床前放下,随即吐出一颗亮晶晶的宝珠,送给了父女。然后调转龙头,边往外飞,刚飞到洞口,就筋疲力尽,落了下来。以后这洞就叫龙泉洞。

   “官王庙”与匾的故事

  清朝同治年间,施南府出了个书法家,名叫李夺魁。据说,他写的字在全国数一数二,曾受过皇上的嘉奖。

  清朝末年,朝政腐败,买官卖爵成了风气。当时,买一个秀才的名号,价高八百两银子。那年,湖广学台孔祥麟到施南府主考秀才。一日,他上鳌脊山“文昌宫”游玩,见魁星楼前挂着一块匾,上书“秀夺金鳌” 四字,是李夺魁的手笔,笔力遒劲,孔祥麟十分喜爱。说:“我看匾上的每一个字都值得一个秀才。”当时,随从的有四个富家子弟听见了,半夜就把此匾偷走了,锯成四块送给了孔学台,孔学台果然都让他们 “中”了秀才。

  清朝,恩施州城关坡有个官王庙,一天官王庙落成,士绅们请李夺魁写匾,照例先设酒宴招待他。李夺魁多喝了几杯,写匾时已经飘飘然了,他带着醉意,挥笔写下了“义接桃圆”四个大字,就走了。第二天,李夺魁酒醒了,又到关王庙去,匾已经做好,挂上去了。他仔细一看,大呼“赶快取下来!”原来字写错了, “结”写成了“接”, “园” 写成了“圆”。 士绅们见字写得实在太好,舍不得取下来,还是一直挂着那块错字匾。

  以后,有人请李夺魁写字,总是先用酒把他灌醉,因为他醉后写的字,比醒时写得更好。

397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