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神话故事 > 蚕花娘娘的神话传说

蚕花娘娘的神话传说

时间: 秋燕980 分享

蚕花娘娘的神话传说

  蚕花娘娘又是谁?这里又有个流传很广关于蚕丝生产的民间故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蚕花娘娘的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用!

  蚕花娘娘的神话传说篇1: 蚕 花 娘 娘 和 含 山

  很久以前,太湖边住着户人家,家里只父女二人,父亲打仗走得很远,家里只女孩守着一匹喂养的白马,女儿孤独一心盼望父亲早日回家,就摸着白马耳朵玩笑地说:“马儿啊,若是你能让父亲马上回家,我就嫁给你。”

  白马竟然听懂并点头,几天后白马真的驮着父亲回了家,可是女孩怎么能嫁马?她很担忧,父亲得知此事后,替女儿着想,趁其不在家一剑射死白马,把马匹剥下,晾院子里竹竿上,女孩回家抚摸着马皮伤心痛哭,忽然,马皮从竹竿上滑落下来正好裹在姑娘身上,院子里瞬间刮起旋风,马匹裹紧姑娘顺着旋风打转一会儿冲出门外,父亲赶去寻找,早没了踪影。

  几天后,人们在树林里发现了失踪的姑娘,雪白的马皮仍紧紧贴在她身上,头已变成马头模样,她爬在树上扭动身子,嘴里不停吐出亮晶晶的细丝,把自己身子缠绕起来,从此这世上就多了一样生物。它总是用丝缠住自己,人们就称它为“蚕丝”(缠)。又因它在树上丧生的,于是那树人们就成为桑(丧),而后人们觉得马头神(其头形状如马,又谓之马头娘,古书称为“马头神”)样子不好看,就塑造一个骑在马背上的姑娘形象,放在庙里供奉。人们尊奉她为“蚕神”。江浙一带农民一半靠蚕,蚕农都喜欢将蚕神称为“蚕花娘娘”。

  有一年清明观音菩萨又派蚕花娘娘到含山来,只见山上香烟袅袅,又听庙内祷告声声,她变成身穿红杉乌裙脚穿红鞋的村妇,山上观音庙里,人们上香叩头,求观音菩萨保佑他们蚕花十二分(即蚕桑丰收),蚕花娘娘发善心了,她走上前去,将人们一一扶起,边说:“观音菩萨已经知道了大家心愿,今年蚕花你们一定得二十四分。”蚕花娘娘满身蚕气,被她扶过的人也染上蚕气,蚕茧自然获得丰收。蚕农们都说,清明日扶蚕农的人就是观音菩萨。

  转眼已是第二年清明,含山方圆几十里蚕农都上含山,都背上红绸蚕种包,想让观音菩萨扶一扶身子,只为求个蚕花二十四分。

  这一天,蚕花娘娘真的又来了,她在云中往下一望,庙内庙外山上山下,还有四面八方旱路水路的人源源不断涌向含山,这么多人,哪能个个扶到?于是就变作一个当地打扮的姑娘,上山又下山,绕山绕了三六九遍,想把蚕气都留在山上,但这一年虽有不少人家获得蚕花二十四分,却仍有不少人家蚕花平平,怎么回事儿?原来含山大,自己的双脚不可能踏遍寸寸土土,想啊想终于有了好办法。

  第三年清明,蚕花娘娘扮作卖花姑娘,挽着篮蚕花,在山上叫卖,因叫声甜脆一下引来很多蚕农,大家见姑娘漂亮非凡,蚕花又做得可爱,让人眼花缭乱,就个个争着买几朵带回家去,奇怪的是成百上千的人来买蚕花,姑娘篮里的花竟永远卖不完。蚕农买了这些蚕花放在家里,一直到蝉蚕时,将蚕花插在蚕匾上,似祝蚕花能得二十四分!果然,这一年但凡买了蚕花的蚕农家都得到蚕花二十四分。于是买卖蚕花的风俗就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买卖蚕花仍然十分热闹。

  蚕花娘娘三次巡视含山,使游含山的蚕农越来越多,后来简直人山人海,才又行出“轧蚕花”的风俗。

  蚕花娘娘的神话传说篇2

  在古代有蚕女、马头娘、马明王、马明菩萨、蚕花娘娘、蚕丝仙姑、蚕皇老太等多种称呼,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司蚕桑之神。中国是最早发明种桑饲蚕的国家。在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中,蚕桑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无论是古代统治阶级还是普通的人民都对蚕神有着很高的敬意。

  自古以来,古代统治者一直对祭祀蚕神活动很重视。历朝历代皇宫内都设有先蚕坛,供皇后亲蚕时祭祀用。每当养蚕之前,须杀一头牛祭祀蚕神嫘祖,祭祀仪式十分隆重。民间的蚕神崇拜是蚕乡风俗中最重要的活动。除祭祀嫘祖外,各地所祭拜的蚕神“蚕母”、“蚕花娘娘”、“蚕三姑”、“蚕花五圣”、“青衣神”等蚕神者。浙江温州曾发现宋代的“蚕母”像。

  民间供奉蚕神的场所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建有专门的蚕神庙、蚕王殿,有的在佛寺的偏殿或所供养的菩萨旁塑个蚕神像,有的蚕农家在墙上嵌砌神龛供奉“蚕神纸马”。

  有关蚕桑生产、祭祀蚕神的风俗习惯,有的来源于对蚕、桑的原始信仰和崇拜,有的出于祛除蚕桑病祟的迷信行为,有的反映了对蚕桑丰收的祈祷和丰收后的庆贺,有的关系着蚕桑生产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这些风俗很多都带有迷信色彩,其精华部分成为健康的文化遗产。民间蚕神先蚕 汉以前,蚕已被神化,称其神曰先蚕,意指始为蚕桑之人神,其姓名、来历有不同的说法。

  东汉时,所祀先蚕为“菀窳妇人,寓氏公主”。 《汉旧仪》曰:“春桑生而皇后亲秉于苑中,蚕室养蚕,千薄以上,祠以中牢羊豕,今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凡二神。”北齐时,改祀黄帝。北周时,又改祀神话中的黄帝元妃西陵氏(即嫘祖,或作累祖、傫祖)。以后历代皆以西陵氏为蚕神,民间蚕农也奉祀之。 嫘祖 一名“累祖”、“傫祖”。民间信仰中的蚕神,神话传说里黄帝的元妃。南北朝时北周奉为先蚕加以祭祀。

  湖州(今浙江吴兴)东岳宫曾有蚕神庙,奉祀嫘祖,香火极盛。在清代《豳风广义》一书中,载有祭蚕神、谢蚕神的图像,其中都供奉着西陵氏嫘祖。 马头娘 民间信仰中的蚕神。其形象多为一女人披马皮,或一女人骑马。最早当起源于古代对妇女发明和从事蚕桑的推崇以及古人认为蚕与马在形体上有相似之处的观念。

  魏晋以后,此故事广泛流传,逐渐形成祭祀“马头娘”的风俗。各地民间也有小庙专门奉祀,并有在蚕农家中奉祀的。其塑像也有女子骑马的。奉祀时有的地方蚕农在下室中即以粉茧、香花供奉马头娘。蚕事毕送之。

  蚕姑 晋地民间信仰中的蚕神。其起源于谐音讹传。曲沃县西北关原有“残苦庙”。旧地方志载,春秋时介之推从晋公子重耳出亡,追赶者所逼甚急,介之推以其子林伐死。后重耳入晋为晋文公,推妻并林妻来此寻找介之推,但介之推已焚死于绵山。二人闻讯,异常悲痛,投井而死。当地人为她们立庙,名“残苦庙”。

  后因“残苦”与“蚕姑”谐音,讹为“蚕姑庙”庙里所供奉的也变成蚕姑,职司蚕事。 青衣神 蜀地民间信仰中的蚕神,即蜀地先王蚕丛氏。蚕丛,文献载其为古代蜀王。传说他曾服青衣教人蚕桑,肇兴蚕织,死后被尊为青衣神。《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载:“传蚕丛氏初为蜀侯,后称蜀王,常服青衣,巡行郊野,教民蚕事。

  乡人感其德,因为立祠祀之。祠庙遍于西土,罔不灵验,俗概呼之曰青衣神。” 蚕花五神 又称“蚕皇”、“五花蚕神”。其形象三眼六臂,头待夫子盔,上两手高举过头,一手托日,一手托月;中两手一手抓丝,一抓茧;下两手合于腹部,捧一摞蚕茧。五花蚕神无具体祭日,只有逢年过节、蚕月大忙时香火旺盛。端午后采茧结束,各家都举行一次“谢蚕神”活动。

  蚕花娘娘的人物简介

  自古以来,古代统治者一直对祭祀蚕神活动很重视。历朝历代皇宫内都设有先蚕坛,供皇后亲蚕时祭祀用。每当养蚕之前,须杀一头牛祭祀蚕神嫘祖,祭祀仪式十分隆重。中国民间的蚕神崇拜是蚕乡风俗中最重要的活动。除祭祀嫘祖外,各地所祭拜的蚕神“蚕母”、“蚕花娘娘”、“蚕三姑”、“蚕花五圣”、“青衣神”等蚕神者。浙江温州曾发现宋代的“蚕母”像。民间供奉蚕神的场所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建有专门的蚕神庙、蚕王殿,有的在佛寺的偏殿或所供养的菩萨旁塑个蚕神像,有的蚕农家在墙上嵌砌神龛供奉“蚕神纸马”。[1]

  有关蚕桑生产、祭祀蚕神的风俗习惯,有的来源于对蚕、桑的原始信仰和崇拜,有的出于祛除蚕桑病祟的迷信行为,有的反映了对蚕桑丰收的祈祷和丰收后的庆贺,有的关系着蚕桑生产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这些风俗很多都带有迷信色彩,其精华部分成为健康的文化遗产。[2]

2367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