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民间故事
苏州民间故事
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那么关于苏州的民间故事你是否了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苏州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苏州民间故事篇一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城里的园林誉满天下,苏州城外的景致更是十分秀丽,那一座座山头蛮有趣,活脱活像一只只野兽:灵岩山像一只伏地的大象;天平山像一只蹲着的猛虎;还有一座狮子山,终年回头望着虎丘,怒目相对,是苏州有名的一景叫做“狮子回头望虎丘”。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说不清是啥个辰光,苏州这块地方是一片汪洋大海,也不知经过多少年代,天地演化,海陆变迁,才造成了一片平原,装点成了美丽的山河。这虎丘山就是从大海中涌出来的一个小丘,所以原来叫它“海涌山”。
虎丘山的山顶,山石峻峭,盘岩宏伟。这种山石是由岩浆凝成,又经过海水长期冲击,叫做“流纹凝灰岩”。古代人称虎丘山是“海涌峰”,赞颂它是“海涌流辉”,就是这个缘故,还传说山上有个泉眼直通大海哩!
海涌山为啥改叫虎丘山呢?这也有一段古老传说。
苏州人的老祖宗是“荆蛮之族”,远古辰光,他们披头散发,赤裸的身体上画着花纹,为了生活整天和飞禽猛兽搏斗。
那辰光,各种奇形怪状的野兽可多咧!有一次,海涌山上凭空出现了一只怪兽,它的形状像狮子,嘴巴尖尖却像蝙蝠,身上长着肉翅膀,常常在夜里飞来,飞到哪里,那里人畜就遭殃。
大家从来不曾见过这样的怪兽,它太叫人害怕了。每当它飞来的时候,人无处可逃,便跪地在地上哭天拜地,哀哀嚎叫,可是仍旧是免不了被它吃掉,谁也想不出办法。有个占卜的人说“地上的走兽,听到虎豹的吼叫都要奔跑;天上的飞禽,听到凤凰的叫鸣也要躲藏。这百兽之中,以狮子为王,不过我们通常看到的狮子不算厉害,天神派来的这只怪兽,才是真正的狮子!它吞食人畜,是上天的意思,不能违背,只能用生灵去祭祀!”听了这些话,大家越发吓煞哉,议论纷纷,为自己的命运耽忧。
这辰光有一个人不信这件事。他生得又高又大,而且勇敢机警,是个善于征服各种禽兽的能手。他每杀死一只猛兽,就在身上画一条花纹。这满,身横七竖八的花纹,鸟兽见了都害怕,人们看了都羡慕。又因为他像老虎那样勇猛,大家便叫他阿虎。阿虎不信这只怪兽是天神派来的,可是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来治服它。
又到了怪兽快要飞来的时候,当时酋长的酋长听了占卜人的话,把一大批人畜赶上海涌山,打算用来祭天神,消灾难,阿虎也被赶上山去送死。
海涌山,像大海里的一颗明珠,早晨披霞光,夜晚浴月色。阿虎被赶上山顶,看着这无限风光,心里蛮难过,他怎么舍得丢下这山山水水,去听凭怪兽摆布呢!他心里:不是说“地上的走兽”,听到虎豹的吼叫都奔跑;天上的飞禽,听到凤凰的叫鸣也要躲藏,”,这怪兽难道真有天的本领妈?他就让自己的伙伴,照看老虎的吼叫造了“鼓”,照着豹子的叫声造了“锣”,照着狼的嚎叫声造了“笳”,照着凤凰的鸣声造了“萧”。把这几样乐器一齐吹奏敲打起来,就像百兽喧叫,声震四方,怪兽听了,一定会吓得逃走。
等一切都准备准备停当,一天夜里,怪兽飞来哉。阿虎就率领大家敲起锣鼓,吹起萧笳,举着许许多多火把,山上山下来回奔走轰叫。老远望上去,海涌山像一只光华闪烁、飞舞滚动的大绣球;近看又象是一只发威的猛虎,在翻腾吼叫。
这辰光,怪兽张牙舞爪,瞪着绿眼睛,拍着肉翅膀飞过来。它望见滚动的火光,听见百兽在吼叫,先是吃了一惊。不过它狂妄得很,随后全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便使劲直朝着这只飞滚的大“虎球”猛扑过来。阿虎看到吓不退怪兽,它反而猛扑下来,马上按照原来约定的办法,把手中的火把用力一挥,霎时乐声停止,火光熄灭,鸦雀无声。
这怪兽刚要猛扑到山顶,忽然眼前一片漆黑,听不到半点声音,失去了目标,心里发了慌,身体一斜,身不由主地一头栽倒在海涌山的西南方,四脚跌断,身陷泥地。原来这怪兽只能在空中发威,一落地再也爬不起来了。尽管它很不服气,只好回头对这“虎球”怒目瞪视。这就是“狮子回头望虎丘”的来由,“虎球”、“虎球”后来把海涌山也就改叫了“虎丘”了。
苏州民间故事篇二
从梁弄去斤岭下村中途,有一座“苏州堂”。堂前还建有过路凉亭,亭内放两排石凳,石柱间挂着草鞋、笠帽和灯笼,中间放着一缸茶水。斤岭下村农民在田间劳作时或躲雨时,可以安心在凉亭内休息喝茶。晓云鹿亭等乡村山民,挑着淘箩饭碗或背着稻桶出市去,可以在苏州堂凉亭休息,喝茶吃饭包。若遇天下雨或天夜了,笠帽、灯笼可以随便拿用。四百年来,苏州堂在山民和过路客商心中,是救急救难的天堂。
那么为什么称它为苏州堂呢?这自有它的来历。话说清乾隆年间,鄞县有位青年去苏州经商,路过旷野中的土地庙,忽然天下大雨,他所带雨伞也顶不了风雨,于是在小庙里躲雨。哪知雨越下越大,一连下了两三个钟头,黄泥大水咆哮而下,大路上洪水滚滚。青年商人眼看天色昏暗,风雨不止,只得在小庙里暂时过宿了。
他想:我初次出门经商,偏遇到风雨天气,不就是人们常说的风调雨顺吗?不前不后偏在这小庙躲雨过宿,不就是人们常说的千里有缘来相会吗?于是他就跪在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的膝下虔诚祈祷:如果公公婆婆保佑我去苏州经营成功,我一定重修庙宇,重塑金身。他连求三次灵符,果然三次大吉,于是满心欢喜磕了三个响头,便卧在殿前草窝中呼呼睡着了。
三个月后,他果然生意顺利,发财回来了。他独自扩建土地堂,新建过路凉亭,并邀请梁弄和斤岭下村的热心人士,施茶、施草鞋、笠帽和灯笼,并命名为苏州堂。
苏州民间故事篇三
赵记粽子,网上称它是“苏州最好吃的本地粽子”。这家小店和祥鑫一样,就是有了“图”,要索到“骥”也不是件容易事。说起“司前街126号”,估计不少人一头雾水;“文化市场对面”,很长一段时间,本地人是这样描述它的坐标的。
来到赵记粽子,正是下午三点,赶上店家正煮着的两大铁笼肉粽已经快熟透了,一股诱人的肉香味儿直往人鼻子里钻,隔着一条街都能闻到。循着这股香味,小编找到了藏在小巷子里的这家小店。
赵记粽子开在居民楼下的车库里,二十平方米左右的面积算不上宽敞,主人家却“螺蛳壳里做道场”:西面一半向下深挖,安置了一个大炉子,东面靠墙整整齐齐码放着三十多袋糯米。店主人端坐在朝南的门口,一边麻利地包粽子,一边招呼着络绎不绝的客人。
赵记粽子的店主人,是今年52岁的赵玉珍阿姨,包粽子的主力军就是赵阿姨和她的女儿。“现在是淡季,每天要包600到700个粽子,从开春到端午那是旺季,得翻个倍。 ”
买粽子的客人里,既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三四十岁的中年妇女,还有二十出头的小年轻。“吃了十多年,味道一直没变过”,老人的话里有不少怀旧的意味;“他们家的粽子半斤一个,肉也实实在在,买回去当早饭,合算”,中年妇女操持家计已经习惯了精打细算。“网上说这里是‘苏州最好吃的本地粽子’,尝尝鲜”,80后才是真真正正把粽子看成小吃的一群人。
下午四点半,当天煮好的肉粽出炉了。
热气腾腾的肉香味、粽叶清香随着白雾一般的蒸汽,争先恐后地往外扑。已经等了好一会的食客们深吸一口气,纷纷开始向店主人招呼着:“我要10只肉粽”、“我要5只”、“我要20只”……
从郭巷赶来的王小姐为了这新鲜出炉的肉粽,已经等了三刻钟,她一口气就买了30只:“家里来了上海客人,点名要吃苏州特色的小吃,我想来想去,还是她家的粽子,最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