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神话故事 > 河南民间故事

河南民间故事

时间: 志峰887 分享

河南民间故事

  洛阳纸贵便道出了洛阳这个地方的民间故事何其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河南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河南民间故事篇一

  林县是柿子的故乡,柿树遍及整个山庄窝铺。可柿木用处不多,因它是黑心。这里有个故事。汉时,刘秀被王莽撵的心惊胆颤,躲进黄华山的桑树林中,仰面挺在树下,张大嘴喘息。一阵风过,树上纷纷落下椹子,有几粒正好落在他的嘴里,片刻之后,饥渴全消,精神复原。转眼间刘秀称帝34年,于建武中元二年晏驾。玉皇大帝念其治世有功,封为“草木仙吏”,专管世间树木花草之事。一日清闲无事,忽然想起王莽追杀至太行黄华山时树果救驾之恩,但忘了是何树之果。为报此恩,便赐“是树活千年”这句话被柿子树钻了空子,立即叩拜道:“谢草木仙吏之恩”。桑树一步来迟,一怒之下,气破了肚皮,至今桑树总是崩裂。刘秀晓得后大骂柿树:“黑心!”。众树出皆指责柿树是黑心货。从此以后,柿树便全部都是黑心了。

  河南民间故事篇二

  相传,商朝时,有个宰相(那时叫阿衡)名叫伊尹,他出生在嵩县伊河岸边莘乐沟的一棵空桑树里,有个姓尹的采桑女听见树壁内有哭声就把他抱回家中,取名伊尹。伊尹长大后聪明伶俐,开荒种田、栽桑养蚕,什么都会干,他还学着尧舜的办法治理乡郡,百姓们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当时,还是夏桀当王,他十分残暴,百姓们叫苦连天,但谁也没有办法。成汤是夏桀手下的一个部落官,他时常劝谏夏桀,但夏桀根本不听。后来成汤听说伊尹治理天下很有办法,就想把他弄到身边。成汤知道那些有本事的人都有一股子傲气,派人去请他肯定不会来,便亲自去请。 第一次,伊尹正在用牛耕地,听说成汤来请他,便撇下牛跑了。成汤到地里一看,叹了一口气说:“唉,人不在而牛在!”此后,这个地方就取名叫“牛在”,后来慢慢变成了现在的“牛寨”。隔了些时候,成汤带着礼物又来请伊尹。伊尹听说后,就沿着伊河往东跑,眼看成汤快要撵上了,伊尹急中生智,躲进伊河的一个弯曲的山沟里。后来,这里也成了一个村子,取名叫“曲里”。第三次成汤又来请伊尹,这次他早早就坐在一个高台上,在高台上看见伊尹走过来,成汤就向伊尹诉说着自己治理国家的决心。伊尹听了很受感动,便跟着成汤走了。 后来,伊尹助成汤打败了夏桀,建立了商朝,并做了商朝的阿衡。因为成汤三次请伊尹,第三次终得成功,人们便在那个高台上盖了座房子,以后形成了村庄,取名“三聘台”。

  河南民间故事篇三

  在印刷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诗歌和文章都是靠读者手抄流传的。在中国历史上,一位叫左思的文学家,因为写了一篇非常好的文章,以至于贵族富豪们争相传抄,因而引起市场上纸张价格陡涨,一时传为佳话。故事的主人公叫左思,他生于250年,是中国晋代文学家。左思相貌丑陋,从小天赋并不是很高,他学习过书法和鼓琴,都没有学成个样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才发愤读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左思20岁那一年,妹妹左芬被选入王宫,他的全家因此迁往国都洛阳。这使得左思有更多机会接触上流社会的文人学者,创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并最终写出了传世名篇《三都赋》。《三都赋》大约写成于左思30岁的时候。作品问世后,当时的文学家皇甫谧作序,张载作注,先是在文学圈内传播,后来贵族富豪们附庸风雅,也纷纷加入了传抄的行列,结果洛阳街头的纸店供货吃紧,纸张的价格也随着不断上涨。这就是“洛阳纸贵”的故事。那么《三都赋》到底是怎么样一篇文章呢?赋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体讲究对仗和运用典故,行文力求辞藻华美。“三都”指晋之前的三个诸侯国蜀、吴、魏的国都。《三都赋》包含《蜀都赋》、《吴都赋》和《魏都赋》,每篇赋中都借假想人物之口,描绘和评论当地的形势、物产和制度。但整个作品的成就还不单单在形式上,更在于内容上。左思为了创作这篇作品,花了大量的时间考证典籍,并实地调查,力求所引用和描述的事物真实。等材料准备好之后,左思在自己家里、院子里,甚至厕所里,到处布满了纸和笔,以便于自己有了灵感之后,随时随地都可以记下来。就这样殚精竭虑,前后花了十年时间才完成。 《三都赋》比较广泛地反映了中国三国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涉及到当时朝野上下都关心的内容,像统一全国等问题,因此在当时和后世都受到好评。实际上,作为一名文学家,左思并不是仅凭一篇作品就流芳后世的。除了《三都赋》,他还写了许多诗歌和散文。其中著名的是他的《咏史》组诗。在这些诗歌中,左思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成为后世许多诗人效仿的榜样。

169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