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就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就业故事
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大学生创业就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就业故事1:大四学生变身千亩茶山农场主
尽管一个月后才正式毕业,但郑州大学商学院大四学生陈星,已顺利从学生变身成一个千亩茶山农场主。他创办的“绿泉茶叶”目前月销售额已逾50万元,旗下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已有200多户茶农和2000多亩茶山。
出生于茶农世家的陈星从小热爱茶。他的家乡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龙潭村,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主产区,但令父老乡亲头疼的是,本地茶叶的高品质和销路差一直是个矛盾:外地人买不到正宗的高山好茶,本地的好茶又找不到好的销路。
“父辈们做了一辈子茶农,只会种茶,却没有良好的销售渠道,我就想做这一行,但是要做得不一样,要玩出新花样!”陈星坦言,自己在大一时便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那时,陈星一边开淘宝店销售家乡的茶叶,一边趁课余时间走访郑州各大茶馆、茶店实地学习。大二时,他在参加“挑战杯”比赛时与商家合作,运用物联网技术,结合无土栽培技术,定制有机蔬菜生长柜,广泛地接触现代农业。大三时,他干脆到一家茶叶公司里实习,甚至连写的论文都与茶叶有关,他的论文《信阳毛尖的品牌与销售现状》让老师赞不绝口……
“扎根农业,做好茶,做好人。只为一杯好茶。”陈星在朋友圈写道。
今年年初,陈星与商家合作,在郑州成立了他的第一家体验式茶馆,微店以及线上商城的完善帮助他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也使得他的产品销售额逐步上升。
“大学四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我还学做网站和软件、学营销、学管理,当时积累下来的知识体系,现在都会有意识地运用到工作中,再不断反思总结。”陈星告诉记者。
掌握了一系列的茶叶种植和营销理念后,陈星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团队。他先后邀请从事广告工作的好友冯士泰、郑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雷智强一起回乡创业,2014年年底注册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茶叶公司。
当初,陈星是带着一点“野心”回乡的:把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起来,打造“信阳毛尖”原生态第一品牌。“如果只是简单地回家种茶,那么和其他茶农有什么区别呢?大学四年就等于白上了,我做就要做出一种新模式,帮家乡人更好地致富。”陈星告诉记者,“跟父母解释之后,他们也看到了我的一点成绩,很支持我的想法”。
当陈星带着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研究的新技术产品——遥控喷药小飞机回到家乡时,全村人大开眼界,他们赞叹:“不愧是大学生,就是不一样!”据了解,这项产品初步预约服务面积达1万亩。
在这个河南小伙的创业理念中,自己做的事并非种茶卖茶这么简单,他想要的,是建立一个茶叶生态圈。公司成立后,陈星带着“怎样让自己更有特色”、“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等问题,跑遍方圆几十里,考察地形地貌和周边旅游市场,开始建立自己的茶产品配套基地。其中包括天然鱼池、餐饮住宿、农家乐、体验采摘区、茶叶生产加工区、茶品体验馆(产品展销区)以及可远程监控的物联网下的mini茶场建设等。
通过资源整合,理想中的茶叶生态圈逐渐建立起来。他们的公司设在信阳黑龙潭,游客来了,可以在体验区免费游玩,体验茶文化,购买绿色生态茶叶。
但陈星在创业路上也吃了不少苦。“无论是创业还是做任何事情,受挫是难免的,我也面对过重要客户因转行而流失的问题,那时候肯定感觉很遗憾,”陈星说,“但应该尽快从失落中走出来,迅速积极地作出调整,寻找下一个客户,要常怀积极乐观的心态”。
能吃苦,点子多,是雷智强对陈星的印象。“研制遥控飞机要考虑茶山地形、气候、风向、障碍物等因素,从开始构想无人机的时候,陈星就农大、茶山两头跑,七八个月下来没说过一次累。”雷智强说。
“建设生态茶山”是陈星最大的愿望。陈星说,自己想带动和父亲一样世世代代种茶却富裕不起来的茶农,通过运用现代理念经营,富裕起来。
大学生创业就业故事2:大学生做校园旅游营收百万
期末到了,大家都忙于准备复习考试。我的校园旅游代理市场也开始进入淡季。掐指算算自己做这个学生代理也有半年多了,收获还不小。
去年10月,我花了两周时间在校门口察看,发现周末两天就有15辆旅游巴士从这里出团,按每辆车40人计算的话,就有600人出游。一个7000多人的学校,周末就有近10%的学生出游,可见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之大。
我想代理校园旅游市场应该不错,于是就上门找旅游公司谈。在校园占据份额最少的那家旅行社给我的返点最高,我决定给他们拉生意。
万事开头难。第一个星期,靠朋友的关系仅仅成交了一单。从第二周开始,我在校园贴海报、在路边发传单,课后挨个宿舍推销自己的“产品”,渐渐地有人开始主动联系我,并陆续接到一些集体出游的单子。其中2006级土木工程专业200人集体出游,是我接到的最大一单,单笔就赚了1200多元。前两个月,总共接了20多单集体出游,有了6000多元的收入,也算是“第一桶金”吧!
这个学期初,我在学校成立了见习与创业协会,自任会长。我们的协会像是一支创业团队,设有市场部、网络部、宣传部,40多名协会成员平时参与旅游代理业务。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不到半年时间就有盈利4万多元,同时还增设了驾校报名项目。由于业绩飙升,原先聘我为校园代理的那家旅行社,一周前任命我为项目市场部经理。
过去一年多,在代理旅行社产品的同时,我们还自行开发了适合大学生集体出游的户外项目,比如烧烤、登山、踏青等,并且在福州各大网站发布出游信息,吸引其他高校的同学报名参加旅游。
由于业务不再局限在我所在的至诚学院一个学校,我们需要在各个学校设立代理点。今年暑假,我特地留在学校,和同学们探讨如何把本校的代理模式复制到福州的其他高校去,大家认为需要组建一个跨校区的联盟销售团队。
开学至今,我花了两个多月时间,通过联系各个高校创业协会负责人,总算建立了一支由13所高校组成的联盟销售团队。绝大多数同学对我们的项目感兴趣,但也有人表示怀疑。一般需要三五天的答疑和解释才能说服一所高校加入我们的销售团队。联盟销售团队成立之后,我们才从真正意义上将“中间渠道商”模式从单一高校发展到福州各高校。但是,从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发展的瓶颈和管理的弊端:代理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频繁,管理成本高;无固定办公场所,各高校利润结算困难,因分配而引发的小纠纷在所难免。这些问题得尽快着手解决,否则合作难以长久。
大学生创业就业故事3:90后大学生王宗炜创业开“网咖”
提起网吧,多少家长恨之入骨,在不少家长眼里,它让学龄少年迷惘堕落。而在福州,网吧却成就了几个90后合伙人创业的佳话,他们将网吧和咖啡厅一体化,造就福州第一家新概念的“网咖”,在不少网吧关门大吉的当下,这家“网咖”却逆风上升,而它的名字正好也叫“逆风”。
“玩游戏,不等于玩物丧志”
“我们都喜欢玩游戏,但不想被人冠上玩物丧志之名。”这个正在澳门科技大学读大三的男生王宗炜,就是逆风网咖的老板,他说在福州成立一家中高端的网咖是他和小伙伴们一直以来的梦想。
逆风网咖前身福州天喜网吧,由王宗炜与福州一中和福州三中校友黄韬、魏知、林云天等共同发起,因为几个合伙人均为在读大学生,日常管理就交给了王宗炜的妈妈黄女士。
“游戏,我打得最好,所以大家都同意网咖的决策主要由我来做。”王宗炜稚气未脱的脸上,流露着自信与坚定。
“网吧,不应该是脏乱差”
“一直觉得福州网吧的环境非常差。”作为半职业游戏选手,王宗炜对网吧的环境和设备要求都非常高,所以他知道像他一样的玩家需要什么,而改变大众传统中网吧环境恶劣的负面印象是他创办逆风的主要动机,“这也算是为电子竞技事业出份力吧。”王宗炜说,的确,他的网咖干净整洁,严格禁烟,而且采用新风系统,时时更换网咖内的空气。
“我们用了机械键盘和专业鼠标,从游戏体验上就比其他网吧好很多。”王宗炜对玩家需求的准确把握也成了逆风在网吧行业整体不济的背景下实现盈利的关键,记者多次前往采访发现,去年以来,福州大量网吧停业,而在逆风网咖,周末从中午的时候就开始爆满,平时晚上也都是满的,这样的势头让王宗炜正在进行第二家网咖开业的前期准备工作。
“女孩子来网吧不无聊了”
“租场地、谈合约、装修材料全是他自己去办的。”王宗炜的妈妈黄女士说,禁烟是王宗炜提出的,因为这个,网咖损失了不少顾客,但同时也赢得了不少讨厌烟味的玩家和女性顾客。
“不少陪男朋友打游戏的女孩,也可以坐在其中享受喝咖啡的时光了。”据黄女士介绍,店内请来了专业的咖啡师,为玩家提供现磨的咖啡,而制作饮品的鲜奶全是进口的。“成本是高一些,但吃的东西一定要好。”和王宗炜一样,妈妈也是一个对品质要求高的人。
前几年,连江人在全国各地开网吧造就了一个闽商的网吧传奇,但是时过境迁,网吧却给人以“脏乱差”的印象,而且在店租提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连江网吧商正在从各地“收缩”。王宗炜告诉记者,网吧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升级换代,而他正以自己的理想和实践来见证这个时代。
看了大学生创业就业故事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