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历史故事 > 古代文人故事

古代文人故事

时间: 锦贤769 分享

古代文人故事

  观古往今来,历史故事一直是承接历史展望未来的桥梁,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古代文人故事。

  古代文人故事1:李白和汪伦的故事

  桃花潭,在安徽省南部青弋江的上游(今泾县水车公社境内),是个风景幽美的地方。这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

  唐朝时候,桃花潭边,有一个出身贫寒的青年人,名叫汪伦。汪伦家贫读不起书,但很爱听诗书;每次到田里干活,经过村头的私塾,见老先生讲诗书,总是悄悄地在窗边听一会。当时,诗人李白已名扬天下,汪伦很喜爱他的诗。他常常想:要是我能亲眼见到李先生一面,那该是多么幸福啊!

  这一年春天,李白从宣城的敬亭山下来到泾县城边的水西。当时,水西是泾县的风景胜地:翠竹亭亭掩古塔,泉水潺潺绕寺前。李白很喜欢这个地方,在此玩赏了数日,作了不少诗,还恋恋不想离开。

  李白来到水西,不知怎么被汪伦知道了。他非常高兴,驾一叶小舟,顺着青弋江的碧波来到了水西。他上了岸,一眼就看到一个风流儒雅文士,站在古寺前观赏烟霞,浏览风光。他从旁边一个游客口中得知,这人就是李白。他欣喜地走上前去,倒身就拜:

  “先生,久仰了!”

  李白吃了一惊,定睛一看,原来是个布衣打扮、素不相识的俊俏后生,他眨眨眼想了想说:

  “年轻人,你找错人了吧?”

  “没有,”汪伦咧开嘴笑了,“我找的就是你,李青莲先生。”

  “哦,找我有什么事?”李白含笑问道,他觉得这青年人很有趣。

  汪伦又打了一躬,说:“我叫汪伦。听说先生喜欢饮酒吟诗,今特来奉告,有一个好去处,不知先生可愿前往?”

  李白一听,正中下怀,急忙问道:“在什么地方?快告诉我。”

  汪伦指着闪闪发光的青弋江,说:“在这条江的上流,我就住在那里;那里有一个桃花潭,岸上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真的?”李白到泾县数日,还不曾听说有这么个好地方,于是他怀疑地问道:“果真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千真万确。”汪伦点点头,“不知先生可想去游一游?”

  李白从汪伦那诚实的眼神中看出,这个青年人决不会撒谎,于是欣然应道:

  “去,我一定去!”

  “那好。先生,请上船吧。”

  就这样,青弋江的流水,把李白送到了桃花潭边。

  当时,桃花潭边是很荒凉的。二人弃船上岸。李白抬头看去,哪里有什么“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但见潭水悠悠,野渡舟横。岸上只有一树桃花,孤零零地开着,桃花树边,有一个茅店,门前屋檐下,一根细竹竿斜挑着一面杏黄色的酒旗,在春风中“哗啦啦”地飘舞。

  李白万万没想到这就是汪伦说的桃花潭。正想找他问个明白,汪伦却含笑不语,拉他进了小酒店,拣了个座位坐下,向店家要了一壶陈窖老酒,几碟山鲜野味,汪伦这才举起酒杯对李白说:

  “先生,山野荒村,无甚招待,千万莫要见怪。”

  李白也端起酒杯,呷了一口,疑惑地问:

  “这就是你说的桃花潭?”

  汪伦笑道:“是啊,这就是桃花潭。”

  “你骗了我,”李白放下酒杯不悦地站了起来,“哪里有什么‘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有啊。”汪伦依然微笑道,“我们刚才经过的地方,叫十里边山,这小店门前的那棵桃花,不是‘十里桃花’吗?”

  “那‘万家酒店’呢?”李白又问道。

  “先生,你看。”汪伦指着窗外那面迎风飞舞的酒旗说,“喏,那不写得清清楚楚。”

  李白朝那酒旗瞅了一眼,上面果真写了“万家酒店”四个大字——

  原来酒店主人姓万。

  李白这才恍然大悟,“噗哧”一声,刚进口的酒喷了一地,他连连点头,“原来如此!”

  汪伦这才把心底话儿全掏了出来:“先生,我是个山野鲁莽之人,平时很喜欢你的诗,也很想见你一面。这次听说你到了水西,一心想请先生到寒舍作客,又怕先生嫌我们家贫,不肯光临,因此想了这么个主意。晚生该死,欺骗了先生,请先生宽恕!”说罢,纳头便拜。

  李白顿时被汪伦的一片诚心实意感动了,他双手扶起汪伦,深情地说:“你要早说明,我也会来的。我很喜欢你,我俩交个朋友吧。”

  汪伦万万没想到这位闻名天下的大诗人,会同自己这样一个布衣平民交朋友,他激动地拉住李白的手,热泪滚滚而下,滴落在李白的衣袖上……

  就这样,李白在桃花潭边住了十多日,受到汪伦和村人的热情款待。李白临走那天,汪伦恋恋不舍,唱着山歌为他送行。他很感动,诗兴大发,口占一首绝句《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的船远了,他回过头来,看见汪伦还站在岸边,朝他不住地挥手,挥手……

  古代文人故事2:范蠡和西施的故事

  传说勾践灭了吴国,在大摆庆功酒的那天夜里,功劳很大的范蠡,悄悄地带了西施,偷偷出齐门,坐上早就等在那里的阿得大叔的小木船,穿过护城河,转了一个圈子,直向太湖而去。他们到了太湖北边的五里湖边,见这里风景优美,山明水秀,就搭了几间草房子,隐姓埋名住了下来。

  住了几天,西施与阿得大叔商量,想重操旧业,纺纱织布。范蠡知道了,笑笑说:“昨天的君王妃子,今天又做了农家女。”

  西施说:“坐吃山空,我们总得活下去。”范蠡却不以为然,笑着说:“我能使越国富强,灭掉吴国,还怕没有办法养活三口之家?”他要西施尽管放心。每天早晨傍晚,总是伴着西施,在五里湖边走走,看看野景散散心。慢慢地,西施脸上增加了红润,心痛病也不大发了。有时,他们走上小土坡,到野花丛里坐坐。

  西施高兴的时候,便摆动宽袖,翩翩起舞。据说过路人常常看到西施自然轻盈的舞姿,正如仙子下凡一般,这个地方后来叫做仙女墩。

  西施对范蠡说:“总要有些事情做做,现在闲着也闷得慌。”范蠡点点头说:“那我们就来酿酒,开一个小酒店吧!”

  五里湖边的小酒店办起来了,生意十分兴旺。范蠡懂得酿酒,他用野花的香料做酒引子。用太湖甜水酿造,酒香扑鼻,酒味醇厚,到这里来喝过酒的,一个个都竖起大拇指夸赞好酒。没有多久,五里湖边这家小酒店就远近闻名了。

  可是好景不长,一天,有个喝酒常客告诉范蠡说,勾践杀掉了大将文种,现在正派人到处寻找逃走的范蠡和西施。阿得大叔听到这样说,愁得坐立不安。西施也整天愁眉不展,心惊肉跳,怕范蠡被人抓走。范蠡却一点也不惊慌,宽慰阿得大叔和西施说:“鸟在笼中,尚且能夺门高飞,何况已在山林!天地大得很,何愁没有安身之处。”第二天,小酒店就关了门,他们把酿好的酒,全部倒在太湖里,从此,太湖水可以闻到一阵阵酒香味。范蠡要阿得大叔留在家里,他自己带西施来到宜兴一带,改名叫陶朱公。

  西施在宜兴丁独山住了一些时候,但总忘不了五里湖边的山光水色,说那里的鲜鱼活虾,也比别处的更加鲜美可口。他们又回到了五里湖边。

  一天吃过晚饭,西施说:“回来一年多了,得想法做点生意弄点钱。”范蠡笑笑,对西施说:“钱有的是,就怕你花不掉。”他说着一手拉住阿得大叔,一手拉住西施,来到一个大池塘边,说钱就在这池塘里。他拾起一块泥团,往湖心掷过去,只听得“泼辣辣”一声,月光里,好几条尺把长的鱼窜得老高。“我计算过了,这个池塘里的鱼,至少可以收二十担,还不够我们一年吃用吗?”原来范蠡早就在水草边捞了鱼子,在几个池塘里养了鱼。

  第二年,范蠡就和当地老百姓一起筑堤围塘养鱼。最早养的是鲤鱼。鲤鱼名字好听,肉质鲜美,西施也最喜欢吃。范蠡赚了很多钱,他又把大桩钱财散给穷苦的老百姓。

  这年春夏之交,西施又发了一次心脏病,她忧忧郁郁,面对太湖风光,更是触景生情,有一次,他俩来到东乡的一个池塘边,那里绿柳垂杨,景色迷人。西施听几个渔人在树底下聊天。有一个说:“勾践夫人太残忍,连那些歌女也都被她沉到江中淹死了!”西施当场昏了过去,醒来后,长长地吐了三口气(后人称这个池塘为三叹塘)。范蠡扶住西施,回到家里,她仍然感伤万分,泪流满面,没有多久,这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就死了。她死后,就葬在三叹塘那里。

  范蠡睹物伤情,就到太湖中的马迹山去,后来死在马迹山。阿得叔根据他死前的嘱咐,把他的尸体埋葬在马山的杜圻洲。

  范蠡和西施居住过的五里湖边,后来修建了风光美丽的“蠡园”,就因范蠡而得名;鼋头渚的“陶朱阁”,也是为纪念范蠡、西施而修建的。

  古代文人故事3:郑板桥审石头的故事

  早先,咱这潍县赶大集,是在东门外的沙滩上。一到大集,人山人海,十分热闹;作买作卖的,干什么的都有。

  这天又是大集。县太爷郑板桥正在东门城墙上看着百姓来来往往的作买卖,忽听得城墙下有人嚎哭。板桥低头细看,只见一堆人围着看一个老妇人哭诉。板桥大人差人去问,原来一个卖蛋的,挎着一篮子鸡蛋去集上卖,没想到走到这里被一块石头绊倒,一篮子鸡蛋摔了个碎。老妇人一见,守着淌了黄的碎鸡蛋皮哭嚎不休。

  板桥大人听了,略作沉吟,发话道:“大胆顽石,竟敢绊倒老人,摔碎鸡蛋,让老人如何过活?来人,立即将顽石锁上大堂,待本官勘问!”

  衙役们一听,心里好笑,竟有这等怪事,老爷要审石头!但又不敢违命,只好立即下城来,用铁索锁上石头,领着老妇人,一起回县大堂来。

  这一下惊动了满集的人,听说县大老爷要审石头,这事可是头一遭,看看大老爷怎么个审法!看热闹的人踢里踏拉跟了一大串。越走看热闹的越多,越传越远,县大堂前是黑压压的一片人。板桥大人端坐堂上,两边衙役侍立,喝令带上顽石来。原告老妇人也跪在一边,又大开衙门,放看热闹的进来。看热闹的开始不敢往里进,后来有几个大胆的先进来了,众人一看没事,一下子涌进大门,满满站了一院子。板桥大人喝令关门。众人又有点提心吊胆。猜不透他胡芦里卖的什么药。

  板桥大人问清了老妇人摔倒经过,开言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一人帮百人难,百人帮一人易。现在院内诸位,每人助老人一钱,可救老妇人一难。现将老人竹篮放于门口,各位出门时放一文钱于篮内即可,诸位请便!”看热闹的人恍然大悟,这才明白桥板大人审石头的用意。人们依次退出,出门时或三文,或五文,放在老妇篮内。人走完了,竹篮内钱也不少了。

  板桥大人见人走完了,喝声“退堂!”老妇人千恩万谢,挎起篮子走了。这就是郑板桥审石头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看了古代文人故事的人还看了:

1.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大全

2.古代名人读书故事10个

3.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4.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十则

5.古代名人成功的故事

9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