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历史故事 > 红军长征路上的小故事

红军长征路上的小故事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红军长征路上的小故事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你知道红军长征路上发生过哪些感动人的故事吗?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红军长征路上的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红军长征路上的小故事篇1:勃沙特 一个参加过长征的外国人

  一位名叫勃沙特的瑞士人在他的《神灵之手》中写道:“他们穿着随手弄来、而又根本不注意颜色和布料做成的军服,有蓝、灰、紫、绿、黄、黑等,一些人戴着毛线织的女式帽子,一个战士甚至将教堂的祭袍像披风一样披在身上。新衣服、旧衣服、杂色衣服和床单什么的,形成了一幅装束混乱而又奇特的行军场面。”

  在看到民众的衷心欢迎和踊跃参军的场面后,他又写道:“我就是这样在被迫中一点点认识了共产主义,并随着时间而逐步加深……看到那些人顽强的斗志和毅力……不能不使人为之感慨万千。”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在贵州作战时,碰上了几名外国传教士,其中就有瑞士人勃沙特。红军战士们误以为勃沙特是特务,遂将他们逮捕后,押着一起行军。正是这一小小的误会开始了勃沙特的传奇经历。

  当时,地图对于红军来说极为缺乏,用的通常是旧中国中学生课本上的地图,20多平方厘米大的图上只有省会、县城、大市镇和大河流、大山脉,无法准确地标定行军打仗的路线。在攻克贵州后,红军从一所教堂中找到了一张近一平方米大的贵州地图,但上面所标的地名不是中文,没有人能看得懂。

  听说勃沙特能讲汉语,红六军团军团长就派人把他请了来。勃沙特一看地图就认出了这是一张法文地图。于是,在微弱的烛光下,勃沙特开始为团长讲解地图,先把地图上重要的山脉、村镇、河流等中文名称译出来,然后一一将其标记在地图上。两人边讲边比划,当他们把地图上许多重要地名而且是红六军团预定行动地区的详细地名全部译完时,已经是三更天了。后来,红六军团在转战贵州东部和进军湘西时,正是勃沙特翻译的这张法文地图帮了红军一个大忙。这张地图成了红军在贵州作战的向导,团长对于勃沙特的帮助非常感谢,从此在行军中也不把他当俘虏看待。

  战士们对勃沙特的态度也越来越好,红军严格禁止以“洋鬼子”、“大鼻子”这样含贬义的词称呼他,而称他为“外国人”或“老勃”。在行军中,红军尽一切可能照顾他,因为潮湿多雨,勃沙特提出要块油布,结果红军给了他一条床单,他后来才知道,“这已是红军中非常奢侈的供给了”。他在生病的时候,红军还派人为他打针、熬药、治病。勃沙特的鞋坏了,红军给他找了一双非常合脚的橡胶雨鞋,而这鞋却是从一位正嘟哝着的同志脚上“没收”来的。勃沙特为了回报红军的善意,每天不停地为缺衣少穿的红军编织毛衣、毛袜、手套。贺龙新生的女儿就有一件勃沙特织的毛衣。

  在与红军的朝夕相处中,勃沙特逐渐地被红军战士勇敢坚强的精神所感动,逐渐理解了共产党和共产主义。

  1936年4月,红二方面军考虑到勃沙特对红军的帮助,以及国际统一战线政策的需要,无条件释放了勃沙特。临别,红军还送给他一笔丰厚的路费。

  1936年底,勃沙特撰写的回忆录——《神灵之手》在伦敦出版发行,成了西方最早介绍红军长征的专着。

  红军长征路上的小故事篇2:司号员“八斤半”的长征故事

  陆军第16集团军“模范红五团”是从南昌起义走出来的“铁军”,历经井冈山斗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火硝烟洗礼,先后参加3000余次战役战斗。

  英雄侠骨,更有柔情。记者来到这支战绩辉煌的红军团,搜寻到司号员“八斤半”在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

  长征故事一:“山神”挡路

  哒哒哒……

  1935年6月14日,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急促的号音响了。

  强渡大渡河后,摆脱国民党追兵的红军部队无法松口气。红五团自大硗碛出发向西北走,一座晶莹耀眼、高耸入云的大山伫立在面前。

  这是红军长征中的第一座大雪山——海拔4900米的夹金山。

  听说红军要过雪山,一位长满花白胡子的老汉摇头叹道:“这里上午9点至中午12点,是由开山神掌权。要是12点一过,就是落山神挡道,它关闭山门,你们可就寸步难行了……”

  老人说的是神话。可雪山的神秘和险峻,却是事实。

  队伍爬到隘口的时候,司号员“八斤半”问团长张振山:“团长,老大爷说山里有神,是真的吗?”

  张振山望着这个小鬼:个子矮小,圆溜溜的脸上长着一双机灵的眼睛,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个很早就参加劳动、过艰苦日子的穷孩子。

  他故意吓唬他:“当然有了。”

  “在哪?”

  张振山指指他的心窝,笑道:“在这儿!”

  “八斤半”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八斤半!”边上的团政委谢友勋也喊着司号员的小名逗他“你怎么取了这么个怪名?”

  “噢,为了安葬我妈,我把自己换成了八斤半稻谷。”

  “你多大了?”

  “八斤半”脑袋一扬,挺着胸踮起脚,尽可能装得大人气一些,说:“不小了,十好几的大小伙子了!”

  谢友勋看着他头上的绷带,问:“伤好点了吗?”

  “不要紧,有时候吹号鼓得有点疼。”

  “好小子!”张振山亲切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吹休息号!”

  军号哒哒响,系在“八斤半”军号上面的红布在风中飘舞着,号声把全团召集到张振山、谢友勋旁边休息。

  长征故事二:视粮如命

  次日凌晨,张振山命令:“整好行装,继续前进。”

  “八斤半”的号声再次响起。

  走了半个小时,山风呼呼由远而近,呛得人透不过气。人在积雪中行进,上面是雪的陡壁,下面是雪的深渊,风夹着雪花不时扑打在脸上。到了凝冰带,咆哮的山风卷着冰碴雪片,打在脸上、身上,真像滚油泼、刀子割。

  张振山不时发出“不准停留”的口令,谢友勋也在大声鼓动:“同志们,拉起手来,跨过雪山,就是胜利!”

  风雪,吞没一个又一个红军战士。张振山最担心的是那个“八斤半”。

  “八斤半”的草鞋,已经冻成了两个大冰坨,头发稍结出冰霜。他脸皮白了,嘴唇紫了,头重脚轻趔趔趄趄,眼看要一头倒下去。张振山急忙背起他往山顶上爬去……

  7月2日,连过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三座大雪山的红五团来到黑水芦花地区。带的干粮早已经吃完了,望着饿得直打晃的“八斤半”,望着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战士,情急之下,谢友勋带人到当地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筹集粮食。因语言不通加上国民党煽动民族怨恨,谢友勋被反动分子杀害了。

  “八斤半”和战友们含悲忍泪,在从军机关回团接任政委职务的赖传珠和张振山带领下默默北去,于7月10日翻过了第四座大雪山——打鼓山,进到松潘江以西的毛儿盖地区。

  1935年8月21日,红五团自毛儿盖向西出发,又踏上了一片荒无人烟的草地。

  自从谢友勋政委为筹粮牺牲后,红五团官兵悲痛之余,个个都把粮食看得格外珍贵。每次发干粮时,“八斤半”总以“自己个头小背不动”为理由把干粮分给老大哥们“背”。

  红军长征路上的小故事篇3:毛泽东哭别警卫班长胡昌保

  1935年6月,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飞渡天险大渡河后,继续向四川天全、芦山前进,准备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6月上旬,毛泽东率领中央军委纵队从花岭坪出发去水子地。当队伍来到半山腰一段开阔地时,已经人困马乏。这时,突然天空出现三架敌机,气势汹汹地向队伍俯冲过来。

  毛泽东见状急忙喊:“大家隐蔽!隐蔽!”可是已来不及了,敌机俯冲下来,呼啸的炸弹落地开花,顿时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其中一颗炸弹落在离毛泽东很近的地方。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眼疾手快的警卫班长胡昌保大喊一声:“主席……”猛然扑上前,趁势用力将毛泽东推向一边……随即,“轰!”的一声巨响,爆炸掀起了数丈高的尘土,刹那间烟雾弥漫,周围什么也看不见。被气浪推倒在地的警卫员吴吉清、陈昌奉,迅速爬了起来,不顾一切地冲进了烟柱中,只见胡昌保用双手紧紧地捂着肚子,一声不响地倒在地上,幸免于难的毛泽东满身尘土,正蹲在不省人事的胡昌保身旁,一边用手抚摸着他的头,一边急切地轻唤着:“昌保!昌保……”

  胡昌保在毛泽东的呼唤中,缓缓地苏醒过来,他微微睁开双眼,苍白的脸上冒着密密麻麻的汗珠,看到毛泽东就在自己的身边,他脸上立刻闪出一丝笑容,急切地问道“主席好吗?受伤没有?”

  “没有,小胡,我很好!”毛泽东连忙回答。毛泽东从军用水壶里倒了一杯水送到他嘴边。

  这时,卫生员钟福昌闻讯赶来。毛泽东急促地对他说:“快!快!给他上药。”

  胡昌保摆了摆手说:“主席,我不行了,把药留下,你们继续前进吧!”他原来那一张红润的脸几乎在变得更加苍白了。

  “没关系,你会好的!”毛泽东安慰着,帮着钟福昌给他包扎伤口。包扎完后,毛泽东坐在地上,把胡昌保的头放在自己的臂弯里,轻声地说:“胡昌保,你不要紧,你会好起来的,坚持一下,我们把你抬到水子地,找医生治疗。”

  胡昌保躺在毛泽东的怀里,两只眼睛有些失神了,但仍然留恋地紧盯着他,非常吃力地说:“主席,我不行了,血全流在肚子里。我没什么牵挂,最可惜的是不能跟随您前进了!”说到这里,两颗泪珠滚出了眼角,喉咙像有一块东西堵塞了似的,喘息了一会儿,他又继续说:“主席,我牺牲之后,如果可能,请您转告我的父母,他们住在江西吉安。”毛泽东点点头,没说什么,只是更紧地抱着他。

  过了一会儿,胡昌保又将脸转过来,望着围在身旁的警卫班战友们,缓慢地、吃力地说:“同志们,你们一定要好好地保护主席!”

  “班长,请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尽职尽责,保卫好主席!”战友们大声回答说。

  胡昌保的声音越来越低沉了,越来越听不清楚了。最后,他用了最大的力气,抬起头来,又一次目不转睛地望着毛泽东和警卫班的战友们,嘴唇微微地颤动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说:“祝—革—命—成—功!”然后重重地倒在毛泽东的怀中,永远闭上了双眼。

  “昌保!昌保!”“班长!班长!”毛泽东和大家拼命地喊着,但是再也喊不醒他了。面对为保护自己而壮烈牺牲的胡昌保,毛泽东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痛,哭了起来。警卫班的战士们也全都伤心痛哭了起来。

  毛泽东慢慢地从胡昌保的脖子底下抽出手,把他轻轻放在地上,然后慢慢站起来,低声对陈昌奉说:“毛毯!”陈昌奉顺手把挂在身上的毛毯递过去。这一条毛毯是毛泽东从井冈山带下来的,一直伴随着他,是他十分珍爱的一件物品。毛泽东慢慢将毛毯打开,小心翼翼地盖在胡昌保的身上。他语气沉重地吩咐在场的战士们:“这样一个好同志牺牲了,太可惜了。我们把他好好掩埋起来,在坟前立个牌子,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然后,他缓缓地站起身来,摘下自己头上的红星八角帽,默默地向烈士的遗体三鞠躬,默哀致敬,泪水从他那宽阔的脸颊上不停地流下来。

  战士们遵照毛泽东的吩咐,把烈士安葬在他牺牲的路旁。毛泽东亲自为胡昌保的坟墓培土,他把一锹一锹的泥土,铺洒在高高的坟堆上,最后用力地拍打了几下,然后告别了长征路上这座亲手建起的新坟墓,坚定地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前进。

  胡昌保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为掩护毛泽东而壮烈牺牲的警卫战士。他的死,给毛泽东的打击很大。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毛泽东言谈很少,沉浸在悲痛之中。在继续长征的路上,他会不时地回头望望,总以为胡昌保还在自己的身边……

  
看过“红军长征路上的小故事”的人还看了:

1.红军长征中的小故事

2.红军长征感人故事

3.红军长征的故事

4.红军长征的故事

5.长征有哪些故事

212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