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著名儿童故事
中国外国都有经典的著名的儿童故事伴随孩子成长,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外著名儿童故事
中外著名儿童故事:驼鹿神
远古的时候,胡得山的附近居住着一位名叫斐吉尔的青年武士。他的护身精灵是一只强壮的驼鹿。小伙子跟驼鹿神学了许多本领,很快就成为部族中最熟练的猎手。他对各种走兽飞禽的习俗了如指掌,大凡到他挑选的地方去狩猎,总是满载而归。
每次打猎的时候,他的护身驼鹿神总是提醒小伙子:
“知足者常乐!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捕获超过自己需要的野味。只有在你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动猎杀之心。你要永远记住。”
狡猾的大乌鸦,是部族里的一个老头,他想出一个坏主意,唆使这位年轻的猎手违背驼鹿神的活语。狡猾的大乌鸦放出风声,说他成了巫师,大神托梦给他,告诉他今年的冬天会很长,很冷,而且会下几尺深的大雪。
“要尽可能多打野兽,”狡猾的大乌鸦对猎手们说,“我们要储存起一个冬天的干粮。”
猎人们听信了他的话,四处追逐野兽,尽可能多猎野兽,准备过冬。刚开始的时候,斐吉尔并没和其他猎手一起出狩,总是信守驼鹿神的叮咛,吃多少,猎多少。可是狡猾的大乌鸦总是死乞白赖地缠着他:
“大神托梦给我,说今年冬天的日子很不好过,大神让我们现在就得准备过冬的食物。”
斐吉尔有些信以为真。有一次他实在憋不住了,出门去打猎。刚开始他打了一只小鹿和几头熊。接着又遇到五只一群的驼鹿。除了一只受伤逃跑以外,其余四只都被他打死了。他哪里知道,那只受伤的驼鹿正是他的护身神只?
斐吉尔追逐那只受伤的驼鹿来到了密林深处。蹄印把他引到一处美丽的小湖边,那只受伤的驼鹿正躺卧在湖边的水中。斐吉尔正要涉水把受伤的驼鹿拖上岸来,谁知刚触摸到驼鹿的身体,就连同他的猎物沉到了湖底。
斐吉尔仿佛梦见自己躺在冰冷的湖底,各种动物的精灵围在他的身边。他听到一个声音说:
“把他拉过来。”
人形的精灵们把他拉向那只受伤的驼鹿那里。
“把他拉过来。”同一个声音又说道。
精灵们把他拉到距受伤的驼鹿更近的地方,紧挨在一起。
“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驼鹿神问道,“你看周围都是被你猎杀物的精灵。如今,我不能再做你的护身精灵了。你不听我的话,打杀了我的朋友。”
这时,那个声音又说道:“把他从这里赶出去。”
精灵们把他逐出水面,扔到湖岸上。
斐吉尔绝望极了,艰难地回到自己的家,刚进门就摔倒在地。
“我要死了。“他喃喃他说道:“我去过死灵魂居住的地方!”随后,他翻了个身,仆伏在地上,死了。从那以后,印第安人就把那美丽的小湖叫做死灵魂湖。在那平静的湖面下,安葬着成千上万的死灵魂,洁净透彻的湖水映着胡得山的面容,它高高地耸立春,仿佛一座死灵魂的纪念碑。
中外著名儿童故事:茅山传说故事
在茅山积金峰东南间不远处,有座海拔156公尺的山峰,此峰虽然不高不大,但却独立挺秀峰苍松翠柏奇秀,奇花异草异香,周围群峰环抱,重峦叠翠.四面山溪萦绕,泉水,景色秀美,风光迷人,特别是每年的春夏二季,峰头时常被白云缭绕,登山远望,此峰时隐时显,虚无缥缈.好似飘浮于云海之中的东海仙山,大有风动云飘山山移之妙境.她就是茅山众多风景秀丽的山峰之一飞来山。
传说此山峰原是四川峨眉山区的一座很小很小的山峰,因为峨眉山高人云天.雄伟险峻,气势磅礴,名扬天下.故而此峰每日总感到自己也十分高大,认为天下没有那个山峰能够与它比高低,常带自高自大,自吹自擂,自拆自满,自不量力,自以为是;附近别的兄弟姐妹峰峦经常告诉它说:“天下很大很大,比我们高大的山峰到处都有,岂不闻‘天外有天,山上有山’吗”,可是她根本听不进其它兄弟姐妹峰峦的劝说,毅然我行我素,始终坚持着老子天下第一的思.
一年春天,她忽闻一位从茅山前去峨眉山云游的道士说:茅山如何如何的高大秀美,风水极佳、心想:你说茅山高大,我倒要去与他比比,看看究竟谁高难低,第二天,这座峨眉山的小小峰峦便飞到了茅山,由于她试比高低心切.竟意不择位,错落茅山的一个山谷之内,不仅没有比过茅山的大茅、二等、三茅、抱朴、积金等峰峦,而且连茅山的叠玉峰也没有比过;更令她伤心的是从此再也不能自拔而永驻茅山山谷之中.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便将这座山指称之为“飞来山”。
羊羔疯如何治疗更有效 华阳洞的传说
在茅山老虎岗西北坡林间的山岩之下,有三个大小不一的天轮石灰溶洞。这就是茅山著名的华阳洞、玉柱洞、汕人洞,其中最见钱名的是华阳洞;此洞之口上端坐间石刻有“华相洞”三个红色大字,每字大约1未见方,笔力苍劲,传为来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手迹,壁上另有石刻20余年,隐约可强印均为历代文人星客甚名游洞之后所题刻.据元代刘大彬编著的《茅山志》记载,华阳洞共有东、西、南、北(南分二口)五个洞,亦称五便门,其中三里二踢,深约数百里;《洞天福地·天地宫府图》载其为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之中的“第八洞天”,名曰“金坛华阳洞天”;相传西汉时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与西晋时的汗浇及东晋时的许明,均曾于洞内隐居修炼过,人称“山中宰相”的齐梁时著名道教学者、医药学家、炼丹家陶弘景也曾隐于洞中,并借洞而设华阳上、中、下三论,著书立说,收徒传教;此洞与茅山齐名,历代均有许多文人雅士与达官贵人慕名先后人洞游览,观赏洞景,如韩愈·应日休、李商隐、顾况。刘长卿、范仲淹、王安石、于谦、唐伯虎、在重光、康有为等等。并都留有赞誉此洞的诗文显宝传世。洞内泉水叮哈作响,各种自级形成的钟乳石是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洞外林木葱笼,修竹青翠,怪石四立,溪水云雾飘渺,环境清幽。
传说古时有位名叫吴绰的人,听说茅山2中盛产有各种名贵的中草药材,一日闲来无事,他便身背竹委,手拿药斧进入茅山采集中草药材,当他走到华阳洞附近时,忽然发现离华阳洞口不远处的松林下,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手拿三颗大明珠正在那里玩耍,吴绰心想:深山之中那家的小孩能跑到这里来玩耍呢?而且手拿三颗大明珠,没非他是山中仙子吧!于是他便走上前去并随声问到:“你家在哪里?父亲名叫什么?快来让我看一看你手中的大明珠。”可是小孩闻声见人之后,并不回答,只是只奔华阳洞内,吴绰害怕小孩被山中洞内的野兽所伤,一边继续大声叫问,一边快步入洞中寻找,人们刚追赶了片刻,却见那小孩将三颗大明珠填入自己的左耳之内,忽然变成了一条小龙,吴绰平时胆量过人,便举起药锄向小龙的左耳砍去,小龙躲避稍慢,竟被吴绰用药锄将左耳砍落在地,而三颗大明珠却没有看见,小龙随即也无踪无形了,吴绰只好走出洞来,背上药委继续采集他的中草药材.此事既奇又任县广为流传,你若不信,那么请看看来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先生在受由茅山木耳之后所作的《答赠木耳》一诗:
软温青红状可倩.
欲烹还唤水盘回;
想君在太华阳洞,
到取乖龙左耳来.
雷劈池的传说
三茅峰.又名小茅峰,是茅山著名的九峰之一,传为小茅祖师茅衷当年结庐修道炼丹之处,故名.峰上原有一座古朴典难的道教建筑——仁佑观.创建于元代.古为专田小茅祖师茅衷塑像之所,抗日战争期间,此观被毁,现存遗址.就在这道观遗址的旁边山石之上,却有二个大小不一的天然水池.一池之内,杂草丛生,他水混浊,蚊蝇乱飞.臭气熏天;一地之内水碧如镜,清澈见底。俯首饮之甘甜如安·且四季不绝,既是遇上大旱之年地内也绝不会干涸.高山峰顶之上为什么会出现二个天然水池?又为什么二地同在一峰头而他中之水却截然不同呢?
传说三茅峰仁佑观原无食用之水,每天清早观中都要派二名道童到峰下挑水上来以供观内食用;平日还好,二个道童每天清早各挑一担,基本可供观内食用一天,但是一进入每年的茅山香期庙会,不仅急坏了观内的住持道长,而且累得所有道童腰痛脚酸,您想每天从早到晚香客不绝,游人如织,他们那个不要吃喝,得需挑多少担水才能够用呢!
有年刚过罢香期庙会,住持道长将全观的道众们召集在一起,然后对大家说迈:“仁佑观古来就无食用之水,我们经常过着水贵如油的生活,这点你们心中也都比我清楚:我想了很久很久,但也没有想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来!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今天我将大家召集来,主要就是请您们动一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如何解决现内的长期食用水之田··。…”“穷道无才无知,心中倒是有个想法,但不知是否可以实现!”未等住持道长说完只见观内一位仙风仙骨的老道长起身如此说道,住持道长急不可持地问他:“您老有何良策过快快说出来.那位老道长接前说:“俗语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何不启建法坛,讽诵他经,敬析苍天为我们用决现内食用之水.”住持道长与全观过众听罢他的这一席话之后,成到他说的活极有道理,便决定开始按照他的担法去办.第二天一大清早,观内除了二个下山继续挑水的道童之外,所有道士都忙着启建法坛;准备讽经上表苍天以求助其解决观内食用水之事,经过一番忙碌之后,法坛很快后建成功,于是观内高功、经师走上法坛,身穿法农,按照道教科仪分别隆重而虔诚地举行了上香、礼拜、讽经、焚表等法事。
话说葛玄真人此日正仙游途经茅山上空,远远望见三茅峰仁佑观道士在作道场。变驻足细察,得知其意之后.就急忙驾云来到天阙,找到雷公.请求雷公能大发善心,为茅山三茅峰仁佑观道众在现外山石之上劈开一个水池,以解决其长期食用水之事.雷公见推卸不过,便答应这就去帮他解决。
又说三等峰仁格观的过众刚刚做完法事,忽见峰头山风四起,乌云满天,电闪雷鸣,片刻功夫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随之雷声不断,声声振耳,大约过了有半个时辰,风辞而止.雷电消失,乌云渐退;天气转睛.
这时有位走出现外祖步观云的道士,忽然发现现外不远处的山石之上竟被省电突出了一个水地来,而且畜存了满满一池清水,这位道土兴高彩烈的跑回观内,将自己看见的水池之事告诉给了观内的住持道长与道众,住持道长与众道士一起走出观外前来观看,果真观外山石之上出现了一个天雷所劈的水池,住持道长与众道上见状高兴地不知如何是好,个个喜笑颜开,特别是那几个小道童高兴的连蹦带跳,口中还不停地说道;“感谢苍天雷公的来助,我等今后可再也不要下峰挑水了……。
于是住持道长便叫观内道童拿来木桶与水舀,然后一担接一担的将池中之水挑回观内,以做自用.可是当观内火头道士上用池水烧好饭菜与开水之后.全观道众谁也不愿意食用,原来饭菜与开水之中含有一股极为浓烈的硫磺味,实在无法食用.众道士你看着我,我看看你,两眼时两眼,愁云又上面,个个底头不语,人人摇头叹息!住持道长亦束手无策,愁锁双眉.这时又见那位仙风道骨的老道长走到位持道长面前,神情自然地对住持道长说道:“虽然此池之水不能食用,但它毕竟是天雷专门为我们所开,我们不如再重新启建法坛,讽诵仙经,上表天界,也许天公会给我们重新劈开一个完全可以食用的水地来!”
于是第三天观内道众又后建法坛,讽诵他经,上表苍天,再次请求雷公帮助他们担决观内长期食用水之事.说来奇怪,’不久又雷电交加,大雨如注,雷公又为他们在先召池旁又劈一池,而此地之水不仅没有一点异昧,而且甘甜爽口,四季不润.从此三茅峰仁枯观的道士们再也不要下山挑水了,为了感激雷公的鼎力相助,仁姑观内的道士们便将这两个水池称名为雷劈池。
雷接碑的传说
坐落于郁冈峰市脚的乾元现,是茅山道教历史上著名的五观之一,极盛时现内殿宇层层,金碧辉煌,亭台楼阁,古朴典雅,鹅石铺路,曲径通幽,修竹茂盛,苍翠欲滴,劲松参天,流彩斑斑,文物众多,古迹遍布,香烟纸绕,钟各不绝,他乐悠扬,香客如云,俗人如织,仿佛仙山之中的一座神仙宫殿.但可惜的是在漫长的悠悠岁月里,这座著名的道观意因年久失修加之兵火焚烧日渐被毁,不过久经却难的现内珍贵道教文物——香接碑,至今乃竖立在观内新建的三清大殿前方,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香客游人前来旅游参观.
关于这通雷接四名称的由来,在茅山民间与道教之中还留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传说很早报早以前,乾元观旁住着一位招烧石灰谋生的人,一日闲暇之际,他人观闲游,当他看到观内三清大殿前面的一通石碑时,忽发奇想:如果现内那天没有道土了,将这通石碑砸碎运去放在我的石灰窑中烧成石灰岂不省工省力吗?一年秋季,乾元观惨遭大火焚毁,居观道上只得四出募化银两与财物,这时只见那位靠烧石灰谋生的人手拿大铁锤,走进乾元观内的那通古碑之前,然后高举手中的大铁锤向石碑砸去,睡落碑碎,于是他高高兴兴地将砸碎的所有石碑碎块搬“运到自己的石灰窑中,连同其它烧制石灰的石料一起开始点窑烧灰,不料当地烧完这一赛石灰之后,开始出发之时,却发现其它的石料都已烧制成石灰,而唯独这通石碑砸碎的石块没有一块烧成石灰,他想:这也许是火候还不到吧I不如将它。们留在赛中,等下一窑时再一起好好烧它一次,看它变不变!从此日傍晚,天气忽然由晴变阴,片刻功夫空中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约至天亮,雨止天晴;这位靠烧石灰谋生一的人走入石灰窑中一看,却发现昨天留在窑中的所有石碑碎块全都不翼而飞,惊恐之际举头上望又发现石灰窑顶被雷电劈开了几个大窟储,“莫非是有神灵保护,石碑又回到观中去了。”他胆颤心惊、自言自语地说道。于是他跑人乾元现内一看,只见那通石碑毅然竖立在原来的位置之上,走到碑跟前仔细一看才发现碑上留有几条断纹,“小人无知,今有冒犯,敬请天神饶恕,今后我定要保护神碑,护法神庙……”看完石碑的断纹之后,他跪在地上一边不停的磕头,一边位目惊惊地如此说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原来这是一通颇具灵气与神圣的道教石碑,如果有人将它砸断,它会晚上逐渐自动地接拢起来;,如果有人将它运到别处,它则能晚上又自动地移回原处.从此人们便将这通石碑称名为香接碑,并对它尊敬起来;后来乾元观不知道遭受了多少次兵火却难?也不知道曾先后损坏了多少件道教文物?可这通雷接碑始终未受到任何破坏,一直竖立在乾元古观之内,迎接着前来五湖四海的中外香客与游人,为茅山及其乾无视增添了无限的神奇光彩。据说十年浩却期间,连那些不可一世的造反派头头们也不敢动它一指头,生怕遭到天神报应。
棋盘石的传说
在茅山二茅峰巅德佑观遗址的西南方不远处,有块平平整整,正如棋盘大小一般的天然石板,它就是茅山著名的一大天然石景,人称棋盘石.
相传古时茅山脚下有位樵夫一天上山打柴来此二茅峰上,他看见德佑观西南不远处的山岩上的一块平方两边各坐着一位便发童颜的老者,一个老者穿红衣,一个老者着绿衣,樵夫倍感心奇,于是便走上前去一看,原来俩老者正在专心致志的在下棋,樵夫见状便将自己的扁担与绳索及柴刀在旁边石岩之上,站在一旁不声不响的观看起来;一会儿,穿红衣老者对樵夫说:“你母亲来了!樵夫好向并未听见,只是聚经会神地看两老者下棋;又过了一会儿,着绿衣老者对樵夫说:“你妻子来了!”樵夫听罢忙回头观望,却并没有看见任何人来,于是他又回过头来再现老者下棋,可是那里还有什么两位老者,转眼功夫两位老者便无影无踪了,樵夫这才忽然想起自己的砍柴之事,忙转身去拿扁担与绳索及柴刀,却见扁担已长成一棵参天巨树,绳索亦变成藤萝绕在树干与树枝之上了,柴刀已不知消失到那里去了;樵夫感到万分的奇怪,走到那块石边一摸讨两老者坐过的地方觉得还有一些热感。樵夫下山回到村中时,已无法寻找着自家的门户,也不认识一个村中之人,询问村中的人们,才听到一位长者说:“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听村中的老者说:‘很久很久以前咱们村上有一樵夫进山打柴,后来一直没有回来!”樵夫听罢老者之言叹道:
山中方片刻,
世上几百年;
红尘有何恋?
不如去学他。
老者听罢樵夫如此之语,忙问樵夫为何发此感慨,樵夫似闻非闻讲不回答,只是转身飘然进人茅山之中,开始了他的隐居修炼、访道学仙生涯。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将当年那两位老者下棋的那块平台之石称名为“棋盘石”。
茅山菩萨照远不照近的由来
在茅山地区的广大民间,流传着“茅山菩萨照远不照近”的说法。茅山是赫赫有名的中国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那么为什么会流传有“茅山菩萨”,并且还是“照远不照近”这种说法呢?
昔时茅山神仙极为灵应,故而茅山之中的道教宫观庙宇的香火也十分旺盛,待别是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至次年三月十八日的茅山香期庙会期间,茅山各个道教宫观庙宇之内,四方善男信女蜂拥而至,万头攒动,人山人海,香烟缭绕,仙乐高扬,热闹非凡,盛况空前;更有许许多多信仰十分虔诚的信徒常常于每年除夕之前赶到茅山,登上大茅峰,进入九霄万福宫内,待到大年初一与旧年交替的最后一瞬,便纷纷争先恐后的涌向太元宝殿之中,去争着向三茅祖师供上第一根信香,点亮第一柱蜡烛,磕上第一个礼头,讨个头柱香,求得新一年运通财丰,事事如意,举家平安,无灾无难。
传说过去苏北淮阴有位大绅士,他从小便随父母在每年的除夕之前赶到茅山大茅峰九霄万福宫内,待除夕与初一更迭的时辰便与父母一起争着走入大元宝殿,向三茅祖师烧根头柱香,一年接着一年,年年如此,岁岁这样,后来父母先后去世,他也长大成人,但他毅然要在每年的除夕之前赶到茅山大茅峰九霄万福宫内,待除夕与初一更迭的时辰争着向三茅祖师烧头柱香,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他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下来,可是有年月尽那天因为家中出现了很多实在难以脱身的事情。等他将这些事情处理之后已是夜幕降临,他想这下可无法再前去茅山向三茅祖师争烧头香了!于是他就在自家的院中摆设了一个临时香案,并供上了一些供果,准备在除夕与初一更迭的时辰燃蜡焚香,面向茅山方向遥拜三茅祖师.心想:心到神知,心诚则灵嘛!三茅祖师定能谅解,决不会见怪吧!
刚入子时,他便净洗双手,毕恭毕敬的拿起一柱香来,可是当他正要打火之时,却奇怪地看见自己手中之香已经慢慢地自然着了,于是他便走到香案跟前准备插入香案之上的香炉之内,可就在这时,他又看见左右蜡盒之上的那两只早已准备好的未点燃的大红蜡烛也忽然同时亮了起来。见此神奇情景,他急忙跪倒在地,面向茅山方向,一边磕头,一边说道:“三茅祖师灵应,弟子我今年家中有事,实在无法脱身,故而没有能前去茅山给你们老人家上供焚香,还请你们各位老人家多多谅解,千万不要见怪,保佑我一家老少,一年吉祥,四季平安,福禄康宁,事事如愿,今后我定要年年亲来茅山,向你们上供焚香……”
这件神奇的事情后来传到了社会上,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如此这般的传了开来,于是就慢慢地形成了一句谁也不知道是谁什么时候所说的话——“茅山菩萨照远不照近”。
菩萨是佛教徒对修炼成佛者的尊称,茅山是道教洞天福地,三茅祖师是茅山道教之尊神,茅山道教尊称为“三茅真君”、“三茅祖师”、“三茅老爷”;但普通广大善男信女从来分不清什么道教、佛教,只知道进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故而在民间自然地形成了这句“茅山菩萨照远不照近”的说法。
中外著名儿童故事相关文章:
1.中外当代童话故事
4.中外经典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