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足适履成语故事
削足适履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是汉语经过千锤百炼形成的固定词组。它产生于古代语言、历史事件、古代的诗文和当时的口语,虽然形式简洁,却形象生动和富于表现力,常常寥寥数字便能说明一个寓意深刻的道理。虽然它没有绘本的故事那样美丽的画面,没有那样曲折的情节,但是那其中的韵味是令人回味无穷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削足适履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削足适履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晋献公(?—前651年),姬姓,名诡诸,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在位26年。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晋文侯子孙,巩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申生(?―公元前656年),姬姓,名申生,晋献公与夫人齐姜所生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太子。齐姜死后,晋献公在众妾之中提拔自己喜欢的骊姬为夫人,并生下儿子奚齐。骊姬为使其子奚齐成为继承人,随后开始诋毁太子申生。公元前656年,最终在骊姬的多次阴谋陷害之下,太子申生在新城曲沃自缢而死。
楚灵王(?―公元前529年),芈姓,熊氏,初名围,是楚共王的次子,杀了侄儿楚郏敖自立,即王位后改名虔。公元前541年,自立为楚国国君,是春秋时代有名的穷奢极欲、昏暴之君。公元前531年,蔡灵侯至楚,楚灵王杀之,蔡国灭亡。公元前530年,派兵围徐,威胁吴国。公元前529年楚国人民推翻了他的统治,灵王逃亡,随从相继离去,最后吊死郊外。
灵王有二子熊禄(世子)、熊罢敌,都被蔡公熊弃疾杀死。
削足适履成语故事的典故
春秋时期,发生了两件骨肉相残的事情。这两件事情影响很坏,很多人都知道。
一件事是晋献公与公子申生的事情。
晋献公在晚年时非常昏庸,宠爱妃子骊姬,对她言听计从。骊姬想让儿子奚齐当太子,就与奸臣私通,一起商量着如何对付他们的眼中钉——太子申生。
一次,骊姬用蜂蜜擦头,引来不少蜜蜂,然后命申生用扇子驱赶蜜蜂。结果,晋献公在高台上看到,真的以为申生有戏母之心。晋献公勃然大怒,从此断绝父子之情,再也不理睬申生了。申生失宠,只得自杀。
骊姬还在献公面前,说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的坏话。献公听信谗言,派人去杀重耳。重耳、夷吾见势不妙,只得逃出晋国,另寻出路。
另一件事,是公子弃疾与楚灵王的事情。
楚灵王曾经传下旨意,命他的弟弟公子弃疾去管理被灭的蔡国,而他统率军队出征,攻打东方的徐国。公子弃疾见国君不在国内,就带兵回国,杀死了楚灵王的两个儿子,拥立他哥哥的儿子子午为君,由子皙做令尹。
楚灵王听说公子弃疾掌握了大权,自己又没有办法打回去,气得上吊自杀。公子弃疾见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索性逼子午自杀,自己从后台走向前台,做了楚王,历史上称他为楚平王。
这两件事,一件是父亲逼死儿子,一件是弟弟逼死哥哥,说起来都令人连打冷战。
削足适履成语故事的启示
兄弟姐妹是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以外,你最亲近的人。所以一定不要互相伤害,要团结友爱。现在比喻不合理的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这就告诉我们要懂得变通,条条大路通罗马,即使一条路被堵住了,还可以试试另一条路。
削足适履成语故事的延伸
【注音】xuē zú shì lǚ
【出处】《淮南子·说林训》:“骨肉相爱;谗贼间之;而父子相危。未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解释】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做事机械,不知变通。
【近义词】生搬硬套、杀头便冠
【反义词】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年代】古代
【例句】对于信奉教条,就有~的可能。
削足适履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2.差强人意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