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故事 >

关于爱国人物的故事集锦爱国人物有哪些

时间: 析娜0 分享

  爱国是义无反顾的抉择,是不卑不亢的不畏,是人们崇高精神的体现。你知道关于爱国故事有哪些吗?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关于爱国的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1.马和福

  马和福(1893~1937),回族,经名尕西姆,是宁夏党史上著名的革命英烈、英雄典范。1936年12月红军在西征途中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县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马和福担任主席兼县回民游击大队队长。1937年2月,马和福被反动军阀马鸿逵逮捕,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于同年4月英勇就义,年仅44岁。

  马和福于1893年出生在甘肃省河州(今临夏县)一个雇农家庭,4岁时家乡连遭战乱和灾害,随祖父和父母亲逃荒到宁夏西吉县沙沟。他从小给教主放羊,后来又到豫旺一带打短工、扛长工,当过皮匠、石匠、泥瓦匠、榨油匠,受尽了苦难。由于他乐于帮助穷苦兄弟,所以在当地穷人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1936年6月,彭德怀率领西征红军攻占了军阀马鸿逵占据的豫旺堡。马和福见到红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待人和善,一进村就修桥补路、照顾孤寡老人,把地主的牛羊、布匹分给穷人,废除了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又听到红军宣讲党的抗日主张和民族政策,对革命有了一定的认识。他把红军当作亲人看待,主动帮助红军做事,每天走东跑西、上山下洼作宣传,揭露敌人的造谣欺骗,动员说服原来听谣言逃散的乡亲们一批批返回家园。在他的宣传带动下,许多回汉群众陆续回来,接近红军,并纷纷给红军送“欢迎粮”,捐“抗日款”,帮助红军解决吃粮吃水问题。在红军召开的一次军民座谈会上,马和福倾诉了自己辛酸的身世,表示坚决跟党走,跟红军走。这一年7月,马和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加积极热情地做好参战支前工作,成为豫旺地区最为突出的回族优秀干部。为适应广大回族群众要求自身解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的新形势,党中央决定在同心筹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1936年10月20日,在历史悠久的同心清真大寺举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成立大会,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开幕了。经过三天大会,10月22日,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马和福当选为主席。

  马和福出任县自治政府主席之后,深入山乡到处奔波,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动员群众;还特别注意联系、团结和争取回民中有威望的教主、阿訇,利用回民上清真寺的机会动员穆斯林为红军筹粮筹款。他出面组织群众成立了回民解放会和农会,还建立了一支有40多人的县回民游击大队并亲自担任队长。他带领游击队员同回族乡亲们一道先后为红军筹粮6万多斤、银元8万多块、滩羊二毛皮和老羊皮大衣4千多件和许多布匹等支前物资。

  11月上旬,各路红军会聚同心城(又叫半个城),在西城外河滩上举行了万人军民联欢会。马和福代表豫海县回汉人民致欢迎词。他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场军民的情绪,会场上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朱*总司令和彭老总在讲话中对马和福的欢迎词和豫海县的出色工作给予了热情赞扬。

  11月中旬,红军撤离以后,马鸿逵的地方民团控制了地方局势,自治政府被迫转入地下。马和福谢绝了组织上要他跟大部队一起撤走的要求,只要了四五条枪,在同心一带坚持同敌人进行游击战。

  由于坏人告密,马和福不幸被捕。先是被押往韦州,后又被解到银川。国*党宁夏省主席、军阀马鸿逵多次派人酷刑逼供,并亲自审讯,但马和福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1937年4月3日(农历2月22日),优秀共产党员、回族英雄马和福在同心城西门外河滩上被反动军阀秘密杀害。

  全国解放以后,同心县人民政府在老城(半个城)修建了马和福烈士陵园。1978年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时,又将他的陵墓迁入新城红军烈士陵园。每到烈士殉难日,许多干部、工人、学生、农民前去扫墓,以示悼念。

  马和福的儿子马兆年,冒着生命危险,把父亲保存的“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大印,一直珍藏到解放。如今,这枚大印就陈列在宁夏博物馆中,成为了英雄的见证。

  2.溥儒

  溥儒,字心畲,著名书画家,清宫宗室。为人清室。为人清正,不慕权势,富有民族气节。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并企图吞并整个中国,扶植亲日势力,其史溥伟贪图荣华富贵投入日本帝国主义怀抱。溥仪做了满洲国皇帝,成了日本刺刀下的傀儡。溥仪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下诏书召见宗室,封爵,溥儒当然也在被召之列。可他断然加以拒绝,隐居于西山为家,连字画也不卖,周围的人竟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溥心畲,都把他看做普通家夫。抗战胜利后,他辞去国民政府的国大代表,拒绝参加政治活动,以卖书画为生。一生保持清白的人品。

  3.周恩来

  周恩来同志,一生严于自律,品德高尚,为世人所景仰,

  关于爱国的故事。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养的结果。他在青年读书时代,就在家中大立镜旁边,贴着他手书的警句:"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每天早晚都走到大镜面前照一照。纵观周恩来同志的一生,他就是这样做的。

  4.茅以升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400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