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的短篇小故事
感动,感情动起来,多么直白朴实的解释。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封闭了自己的感官,切断了自己感动的心弦,变得冷淡、冷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感人的短篇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感人的短篇小故事篇一:阳光中的微笑
男人和女人结婚时,各自有一个儿子。
男人成了女人儿子的继父,女人成了男人儿子的继母。
他们结婚没多久,女人得急病去世了,留下个儿子给男人抚养。
女人的儿子知道自己失去了双亲,继父未必能对他好,于是他变得很反叛,不听话,不好好学习。
有一天,男人把他叫到跟前,指着水缸说:“从今天起,你去挑水,我要看见水缸里的水永远是满的,不然晚上没饭吃。”说完转身走了。
继子冲着继父的背影呸地吐了口口水,心里暗骂道:“哼!我就知道你会孽待我,不过别得意,你越是瞧不起我,我也是让你另眼相看。”
继子咬着牙担起了水桶。
不久继父又把他叫到跟前说:“我看你成绩平平,如果考不上大学,对不起,下来帮我种地。”
继子恨死了继父,他想母亲活着的时候,一定不会允许他这么欺负自己,他暗暗地攥着拳头说:“哼!我是不会让你看扁的。”为了争气,他起早暗黑的学习,最终考上了大学,这一来麻烦事又来了,继父的儿子和他同时考上了大学,按他们家的条件,供一个大学生都费劲,何况是俩。
当晚继子哭了,他想他一定是上不了大学了,试问谁会拿自己的钱去供别人的儿子念书。
他绝望中带着一丝希望来到继父的房门前,听见继父在母亲遗像钱自言自语地说:“老婆,你看这些是你留下来的钱,我没舍得用,现在俩个儿子都要上大学,可是我的能力只能供一个,你说我供谁呀?”说着把钱放在了母亲的遗像面前,哀伤叹气地躺在了床上,不一会响起了鼾声。
继子听见继父睡着了,他轻手轻脚溜进屋子,拿起了遗像旁放着的钱,走回自己的屋,收拾好行囊,头也不回地走了。
如果他回头了,就会看见月光下继父站在门前,默默地看着他远去的背影。
地里的苞米熟了又熟。
五年之后,一个年轻人站在地里,擦着汗水说:“爹,为什么当年你不名正言顺拿钱送大哥去念大学?逼得他拿着钱偷偷地走?”
继父蹲坐在垄沟上,点燃了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说:“当年你继母去世了之后,你哥心里认定我会对他不好,处处和我拧着干,所以我也只能出此下策,他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考上了大学。唉!只是苦了你儿子,要是这笔钱给了你,你就不会在着山沟里和我种地了。”
儿子贴着父亲坐了下来,笑着安慰父亲说:“爹!我没怨你。”
父子俩默默地看着这片阳光里的庄稼地,微笑着,微笑着……
感人的短篇小故事篇二:最后的义务
我有一个老同学,上学时常去他家里玩耍。后来,我们都参加了工作,平日里去他家就少了,不过每逢春节时必去给他的父母拜年。
或许是受老家庭的影响、抑或是看旧书多的缘故,总之,我年轻的时候跟长辈人很能谈得来。比如:跟那位老同学的父母就是如此,每次无论是跟同学的妈妈、还是爸爸都能聊上一会儿,还聊得挺投机。
后来,同学的妈妈不幸得了半身不遂,再后来竟然成了准植物人,基本上没有了意识。他的父亲也退休了,便将照顾老伴儿当成了唯一的“工作”。
这样一晃就过了十来年,能照顾半身不遂的病人生存如此长的时间,确实是一个奇迹。其间,同学的父亲所付出的辛苦不言自明,他凭着自己的耐心、细心给老伴儿的继续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就是在这种境况下,我每年春节去给老爷子、老太太拜年(老同学很少在场)时,就坐在床边的沙发上,看着几乎一动不动的病人,与同学的父亲叙叙家常,坐上半个来小时才告辞。
他们的房间很整洁、也没有什么异味,可见同学的父亲是个讲究卫生、且勤快利索的人。
谁知,本来挺平衡的条件突然被打破了——我最后一次给同学的父亲拜年之后不久,突然听到噩耗:他因患癌症去世了!记得上次见到他时,他的精神很好,一点儿没有患病的迹象,可是竟在短短的几个月后便走完了人生最后的历程,可叹人生苦短啊!
可以说,同学的父亲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对老伴儿尽完了最后的义务,应了那句名言:春蚕到死丝方尽。
他去世后不到半年,他的老伴儿也走了。
说句不该说的话:她肯定不是由于伤心过度而去的,因为她早就没有了意识。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她由儿女们照顾时,显然远远不及老伴儿。
感人的短篇小故事篇三:脊梁
一个国家要独立自主、一个人要自食其力,这是一条最起码的底线。
在芸芸众生中,有两类人是不愿意自食其力的,一类是那些惯于好逸恶劳、投机取巧的丐帮净衣派,这个名字是从武侠小说里趸来的,之所以用此名字,是要将他们与那些真正的乞丐区别开来,因为两者确实不一样:后者无以为生,只能靠讨来的一口饭求得活命;而前者却以此为业,是不讨饭的,而是要讨钱的,并且真能赚尽甜头。另一类,是那些啃老族,也是好逸恶劳之辈,有脑力、有体力,却不爱劳动、不爱工作,甘于长期蹭父辈的饭,并以此为荣。
这两类人是在合法的条件下生存的,代表着一种消极的社会因素,用现在时髦的话叫做负能量,为所有正派的人士所不齿。
放下负面的东西不再提,单说说正面的、能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激励,而能够称之为有脊梁骨者。这是一位老者的小故事,是我听来的。
在江南某个小城市的一条街道旁,时常有一个小摊儿,小的不能再小了:一个小推车,上面摆着煮熟并装好袋儿的花生、瓜子等。摊主是一位中等身材、年近八旬的老爷子,他的“装备”除了小推车之外,还有一支煤气罐、一支高压锅、几个盆和收纳箱。
打理这个小摊儿是他每日的营生,从天明到傍晚。他用的包装袋儿是那种自封口的,他将每袋儿花生或瓜子尽量装得满满的,偶尔感觉一袋儿不太满时,便打开封口再装上一些,直到满意为止。
当有人来光顾时,他就笑着递给顾客所要的花生或瓜子。他的背是微驼的,这是沧桑岁月给他留下的痕迹;人们能听出,他的话语是含糊不清的,也能看到他的手在颤抖着,这些都能表明,他并非一个健康的人。
一位身体并非健康的耄耋老人,就是靠着自己的力量,用一包包的花生、瓜子带来的微薄收入养家糊口。
与那些时常出没在这条街道上、靠着人们的怜悯而获得施舍的乞讨者相比;与那些籍着父辈的血汗钱,在花天酒地里的享乐者相比,在过往的人们心目中,这位老者的形象是不是高大的?!脊梁是不是倍直的?!
感人的短篇小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