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庄血战日军的惨烈故事(2)
刘老庄血战日军的惨烈故事
刘老庄,一个勇敢的奇迹
小小刘老庄,成为82勇士人生最后的舞台!82烈士生命的最后细节,霍继光是后来才知道的。
"敌人第一次冲锋很快被打退了。"霍继光说,敌师团长川岛亲自爬到刘老庄的一个屋顶上,组织第二次冲锋。
100多门小钢炮的密集炮火瞬间倾泄到4连阵地上,几十个日本兵冲到了4连的前沿阵地前,战士们端起刺刀,跃出战壕,与敌展开了肉搏。十几个年轻战士付出了生命,日军的又一次冲锋被打退。
16岁就参加陕北红军的连长白思才也负伤了。
"敌人炮击一开始,白思才同志就被炸伤了,一只手失去了活动能力,立即昏迷过去。"胡炳云生前回忆,当他苏醒过来后,马上挣扎着爬起来,来往于交通壕内指挥战斗。其间,白思才又几次被炮弹掀起的土块埋住。有一次,炮弹落在他附近,烟尘土过去后,他发现身旁的一个战士被炮弹炸断了一条腿,便用仅有的一只右手,扯开被单,将伤员的腿裹上。"这位战士已经站不起来了,嗓子也哑了,但他用期望的眼光恳求白思才同志,两手比划着,请求让他在弹坑里了望敌人,坚持战斗。"胡炳云回忆。白思才同志含泪拥抱了一下断腿的伤员,迅速回到机枪阵地,又亲自指挥重机枪手,准备给来犯的敌人以更大的杀伤。弹药已经所剩不多了。
阵地前沿不是躺着几十具敌人的尸体吗?尸体上不是有枪和子弹吗?指导员李云鹏想出一个办法。
尉庆忠首先站了出来,这位团部当过军需干事的一排长,验收弹药是他的老本行。
尉庆忠率队全部取回了敌人尸体上的弹药,却在最后一次行动中被敌人击中,再也没有站起来。
"经过一天的战斗,全连只剩下不到一半人了。"胡炳云回忆,没有负伤的同志,眼睛也都被炮火的硝烟熏得红肿起来,鼻子被硝烟呛得鲜血直流。"饭未吃一口,水未喝一滴,喉咙干得冒火,连话声都微弱得难以听清,全靠打手势助听。"生命的最后时刻,连长白思才和指导员李云鹏代表全连未入党的战士向营党委提出申请--请批准他们火线入党!
入党申请书上,留有他们的血手印和签字!
连部通信员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绝不给我们党丢脸,绝不给中华民族丢脸!"敌人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次冲锋--第五次冲锋开始前夕,还活着的十几个伤残战士,销毁文件,拆散枪支,安上刺刀,准备与敌人展开最后一次肉搏!"在战斗结束很久,敌人方才心惊肉跳地走近战壕。"胡炳云生前回忆,他们没俘虏到我军一个人,没获得一件完整的武器,唯一的收获,就是运走了近200具死尸和300多名头破血流、断臂残腿的伤兵。
刘老庄,一个不朽的传奇
日军一撤走,淮阴县张集区区长周文科和联防大队大队长周文忠便带人赶到了阵地。"最后收葬的有84具尸体,有两个实在和鬼子兵分不开了。"战斗过后,霍继光的3连又回到了刘老庄,收敛埋葬战友们的遗体。"在清理遗体时,我们发现还有一个战士活着。"霍继光回忆,可是他的伤势太重了,"胸前有3个枪眼。"
周文忠立即从一片血污中抱起这位战士,找来一付担架送往3师的野战医院。
这位战士以顽强的毅力,硬是断断续续地向周文科等人叙述完了一天来的惨烈战斗。
也许,他坚持着生命只为了传唱这样一段传奇。第三天早晨,讲完故事的第82位勇士,走完了他短暂的人生!
四里八乡的乡亲们在烈士牺牲的地方,建起了一座10多高的纪念碑,永远铭记那段不朽的传奇故事。
苏北行署主任李一氓亲笔题写挽联--"由陕西,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到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说:"淮北全连82人全部殉国的刘老庄战斗……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撰文表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
淮阴人民日夜怀念这些英雄的子弟兵。不久,他们送来82名优秀子弟,组建了新的4连。新四军七旅旅部随即命名4连为"刘老庄连"。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连队一直保持着82人的特殊编制。
如今,位于伏牛山下豫西地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某团4连,就是着名的"刘老庄连"的传人,这支英雄部队已成为驾驭我军新型轮式步战车的新型步兵连。至今,连队还保持着每年从刘老庄征兵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