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故事:刘老庄八十二勇士
抗日英雄故事:刘老庄八十二勇士
导语:2015年是纪念抗战胜利的第70周年,70个峥嵘岁月,抗战的胜利离不开每个革命先烈的努力和牺牲,对于当代青年来说,谨记历史,勿忘历史,开创未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抗战英雄的故事,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学习。
1943年3月17日夜,侵占淮海区沭阳城的日军沿沭淮公路南下,泗阳的敌人向东进发,东海、灌云之敌进入淮海区腹地高沟、杨口、涟水之敌越过盐河向西,各路敌人都指向一个目标:驻在六塘河北岸张圩一带的淮海区党委和军分区领导机关.包围圈在紧缩着.进军最快的一路淮阴城出击的敌军.这一路由日军第六十五师团长亲自率领,共有三个步兵大队,一个骑兵大队,约三千余人,并配有平射炮、野炮.翌日拂晓,敌人已深入淮海根据地五十华里,再有一个小时即可到达张圩子.敌人十分猖狂,情况万分危急,张圩子处于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紧张状态之中.
驻守在敌人进军路线上刘老庄的新四军第三师第十九团的二营四连深知眼前张圩子的危险处境,为了使领导机关安全转移,毅然主动要求担任机动地阻击敌人.这个连队,无论是人数还是武器装备,和敌人相比相差十分悬殊,但为了领导机关的安全,他们决心死战到底.战士们摩拳擦掌,机枪脱下枪衣,子弹推上膛,把手榴弹的盖子全都揭开,揣在身上……队伍沿着交通沟伸出去,等待敌人的到来.
敌人进逼上来了,一眼望去,敌骑兵在公路上飞驰,步兵在后面狂奔,掀起的尘土弥漫着天空.战斗立刻打响了,鬼子兵人喊马叫,发动了冲锋,马蹄急骤,刀光闪烁,步兵像黄蜂一样攒动着,来势十分凶猛,一枚枚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打得敌人人仰马翻,鬼哭狼嚎.战士们在浴血苦战,敌人被阻,不能前进.日已过午,激战仍在持续着.敌人无数次的冲锋都不能奏效,他们便集中所有小炮、野炮、重机枪向我军阵地轰击、扫射,四连阵地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弹片、泥土与血肉纷飞,已分不出哪里是战豪,哪里是平地.正在这危急时刻,战士们的弹药消耗尽了,而兄弟部队被敌人阻隔,又不能赶来增援.连长白思才命令把武器都破坏掉,留着步枪装上刺刀,准备和敌人最后决斗.指导员李云鹏大声疾呼,号召所有共产党员和全连战士,绝不做敌人的俘虏、准备迎接敌人最后一次冲锋.
四连从拂晓战斗到黄昏,度过了极度紧张、残酷、悲壮的十二小时,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坚守着阵地,他们不停地厮杀着,直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滴血.敌人迟钝地沿着交通壕走过去,只见壕沟里躺着八十二名新四军英勇无畏的战士,每一寸土地都洒满了战士们的鲜血,交通壕里,没有一支完整的步枪、机枪全都折断了,砸碎了.敌人看到这一切,真是心惊胆战,日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战毙伤日军170余人.
就在这时,六塘河北岸的领导机关,跨过纵横如织的河网,从张圩子安全转移了.四连战士可歌可泣的业绩,是一首英雄的诗篇,他们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战后,新四军的战友们同声哀悼,决心踏着烈士们血迹前进,誓为烈士们报仇雪恨,淮海人民为永远纪念这些抗日的英雄们,就在交通壕边修起了一座高大的陵墓,墓碑的正中写着“八十二烈士之墓”,墓地的周围栽满了松柏,挂满了鲜花和挽联,淮海区领导人之一的李一氓作了一副挽联:
由陕西,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
从拂晓,到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
战后,刘老庄,又送82名优秀青年参加新四军重新组建了这个连队,新四军第3师命名第四连为“刘老庄连”.现在,“刘老庄连”仍然保持八十二人的特殊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