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秋节特色风俗习惯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各地中秋节特色风俗习惯,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各地中秋节特色风俗习惯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作“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博饼”,是源自闽南地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用6粒骰子投掷,以骰子红四点多寡为主决定胜负,并以秀才、举人、进士、探花、榜眼、状元为彩名。这种民间相传的习俗在中国台湾也仍有生命力。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山东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吴刚折桂
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最经典的中秋古诗句
1、人间共赏中秋月,酒社诗家意味长。——黄庶《中秋夜月》
2、待月中秋上古城,迥然光掩别宵明。——潘阆《中秋月》
3、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中秋夜月白如银,照见东西南北人。——白玉蟾《山歌三首·中秋夜月白如银》
5、人生几个中秋节,那得都将笑眼看。——宋伯仁《中秋月》
6、锁定玉楼云不卷,两街灯火作中秋。——项安世《中秋无月》
7、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王守仁《中秋》
8、玉露中秋夜,金波碧落开。——徐放《奉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得来字》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作》
12、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13、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14、百年看月几回盈,那得中秋度度明。——袁宏道《中秋对月同散木作》
15、馀姚江上中秋月,自买扁舟一个归。——苏泂《复过二首·远水连山碧四围》
各地中秋节特色风俗习惯相关文章:
★ 中秋各地的习俗
★ 中秋佳节各地习俗
★ 湖北中秋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