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哲学生活的关系论文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哲学是形而上之学,不同于具体科学,它是揭示世界上最为本质的、规律性的学科。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哲学生活的关系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哲学生活的关系论文篇一

  【摘 要】哲学是形而上之学,不同于具体科学,它是揭示世界上最为本质的、规律性的学科。它回答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这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必然遇到的三重关系。

  【关键词】哲学;人与自然;人与;物质与意识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从哪里来的?”是人类回避不了的基本问题,不同地区的人一直在思索。西方____认为人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产生的后代,所以认为人天生都是具有罪过,人生就是为了赎罪。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里给人的来源另一种解释,认为女娲捏土造人,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无一例外的认为人是无所不能的神创造出来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科学的解释了人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说到底人就是大自然的产物,反驳了一切的神创论。

  自然界作为人的产生的源泉和生活的场所,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人又不是被动的服从自然界的安排,人还具有能动的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古代有人类创造的玛雅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等;现代有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工程,高原变通途的青藏铁路。这都是人类能动的改造自然的代表。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正确之路。现代社会人类的能力大幅度增强,对自然少了敬畏之心,自然被人类认为是附属物,有了人定胜天的观念。其实,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最终都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万里烟飘的雾霾天气,困扰大半个中国,就是很好地例证。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地法自然”万物都有自己的道也就是规律。人类只有遵守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二、人与人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指出人是群居性动物,任何个人都是一定社群中的一员,离开社群这个群体个人是无法生存的。名噪一时的“狼孩”也不能论证人可以脱离社群,虽然“狼孩”完全脱离了人类社会而生存,但是他已经丧失了人的属性,完完全全就是一头有着人形的野兽。

  那么,人既然是生活在一定的社群里,必然就会与其他人具有关系。人与人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有直接地联系,也有间接的联系,每个人都是这个关系网的一个点。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不能只是考虑个人或者小集体的利益,很多时候要有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马克思曾说“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高度赞扬了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只要我们能够领悟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处事哲理,这样人际关系必定能够和谐和美好。

  人与人的关系中还包含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是若干个体组成的,个体又必须在社会中生活,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也是哲学的应有之义。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个人的发展依赖社会提供必要的条件,人总是先消费社会资源,再长大成人开始创造社会财富。没有社会的预先支出,人根本就不能生存。笔者比较赞同马克思主义在评价个人的价值的衡量标准,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作为衡量个人的价值的标准。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我认为个人应该为社会尽义务,个人应该以为社会做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同时,社会应该为个人提供发展条件,保障个人的生存权利和基本利益,给个人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我认为社会对个人合法权利的尊重是处理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前提,个体在社会面前是渺小的,面对社会个体很多时候都是无能为力,只有社会给予个人基本的尊重,个体才能有安全感,才可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与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的第一问题,对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两大基本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者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我个人比较赞同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世界先于人类而产生,根据科学研究我们的地球已经有50亿年的历史,然而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最早产生也就是六百万年以前。如果,我们认为意识决定物质,那么人类产生之前的世界又是什么决定的?这就用唯心主义的观点难以解释的。

  语言是物质与意识的桥梁。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能力,语言的拥有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人与人交流就是通过语言这种媒介完成的,人类的交流也是意识产生的重要来源,我们在与人交流时,总能感觉到自己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意识或者意识发生了改变,我们常感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见交流对意识的形成的重要作用。我们思考时,大脑显现都是语言或者符号,我们的意识通过语言也只能通过语言来表达,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方法。我认为语言就是意识与物质连接的一座桥梁。我们的意识不经过任何途径就直接转码为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语言又是可以听见或者看见,说到底语言它是物质。语言的外壳是物质的,它的内容却是意识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载体,离开了人脑人的意识是不可能产生的。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是人脑加工改造过的关于客观世界的形象、本质和关系等等的观念,即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也强调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可以能动的反映客观世界和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的性质。列宁曾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在实践中,人们用热情、毅力、干劲、信心,依靠正确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根据事物发展规律,使客观世界向有利于人类发展和生存的方向转变。

  作者简介:蔡光军(1988.12),男,汉族,四川南充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晓红.人与社会发展辩证关系的教育学思考.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6)

  【2】张汝伦.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哲学的终结” . 中国社会科学.2003(4)

  【3】苏蕊. 语言工具属性中西分野的哲学观照.求索。2013(5).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哲学生活的关系论文

2573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