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人与自然哲学论文(2)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人与自然哲学论文篇二

  浅析社会哲学视角下人与自然的关系

  摘 要: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变得日益复杂。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古代时期的依赖关系、近代时期的对立关系以及现代时期的和谐关系的发展过程。本文从价值观、产业结构、人口数量等方面浅析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关键词:社会哲学;人与自然;关系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形态

  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大致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种形态。

  1.人与自然关系的古代形态

  在人类的活动早期,由于主客观原因,人类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未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处于被动顺从的状况。正如恩格斯说:“人们最初怎样脱离动物界他们就怎样进入历史;他们还是半动物性的,野蛮的,在自然界力量面前还无能为力,还意识不到自己的力量。所以,他们像动物一样贫乏,而且在生产上也未必比动物高明。”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了原始的神化自然而形成了有机整体的自然观,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第一次理性表达。总的来看,在古代时期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特征倾向于人对自然的依赖。

  2.人与自然关系的近代形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认识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尤其是自然科学革命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其核心理论是“改天换地、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指出:人应该把自然界当作自己的对象,把自然变成人的王国,让人来控制自然的观念,把大自然视为任人摆布的玩物,充满着浓厚的侵占意味。之后,笛卡尔、康德和黑格尔继承和发扬了培根的思想,否定了自然界对人的制约作用,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过分夸大人的意志的作用。因此人类疯狂对自然界进行掠夺式开发,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甚至出现了对立关系。总之,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近代时期形态主要是对立的。

  3.人与自然关系的现代形态

  人与自然关系经历了前两个时期的演进,再加上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掠夺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但另一方面也对自然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过度地张扬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自然本身内在的客观规律,导致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其实伟大的马克思在早年就对当时农耕时代人们盲目的实践活动提出了理智的评析,他说:“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的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水分积聚和贮存的中心。”2可见,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预想远远落后于现代形态。总之,现代人类对自然界的掠夺式开发是不正确的,应该消除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甚至冲突的状态,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

  二、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在人与自然辩证关系问题的理解上,我们应该抛弃传统哲学的缺陷,用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来看待。笔者认为理解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主要包括: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人对自然的改造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

  1.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

  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人类社会产生的外在环境是自然界先在提供的。正如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3其次,人的活动受到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制约。人作为生存在社会上的生物,也和其他动物一样受到自然界规律的支配,任何违背规律的人类活动都要受到惩罚。马克思说:“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4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自然既成为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这就是人与自然的第二层关系。

  2.人对自然的改造关系

  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创造出自然界本来没有的东西。正如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5在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工具,人们通过改进工具发掘自然界中有用的物质,在各种层次上实行对自然的改造。因此,在这种人类改造自然的力度不断加大,改造范围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必然使得人与自然关系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界获得了满足人自身发展的各种需要,另一方面,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从而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效应。从此,引发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这就是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和谐统一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3.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笔者认为,在现阶段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深刻理解“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在实践过程中切实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方面,人类要依赖于自然从中获得劳动资料,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要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违背自然发展的规律,人类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反之只有遵循客观规律,才能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真正做到和谐相处。

  三、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首先,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首先需要人们树立一种正确的自然观。树立一种新的自然观,就要求人类必须走出这两种价值观的误区,即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其次,树立正确改造自然的科技观。科学技术是人类为满足其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必然会创造出来的产物,它是人类借以对自然施加影响和作用一种必要的强大物质手段。科学技术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的奇迹,另一方面破坏自然使得人类陷入了片面发展的“瓶颈”之中。如何对科学技术双重性的负面效应加以限制而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就需要人类道德的思量,也即要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再次,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如何进行生产,而不是生产什么。重点调整产业当中重工业的技术和组织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充分利用新科技和新技术,降低资源的消耗量和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按照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的要求,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生态化,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活动处于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从而达到整个经济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相平衡。第四,控制人口增长。江泽民同志曾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环境。”实际上,地球所能容纳的空间是有限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都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把人口的数量控制在与环境的容量相平衡,从而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人口环境。最后,在法律制度上要加强环境方面的立法。一方面重点颁布实施一系列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从而更好的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另一方面,要对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一些明显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法律制度,应当加以废除或者修改,从而逐步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管理的相关法律体系,以做到依法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看了“人与自然哲学论文”的人还看了:

1.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论文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文

3.中国传统哲学论文(2)

4.高二政治哲学论文

5.哲学与人生的论文

6.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论文

7.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论文(2)

2533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