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与西方哲学史的优秀论文
罗素认为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介于宗教和科学之间,罗素在写作哲学史的时候注重从多元的角度进行阐释,关注权利、经济、欲望等基础性因素。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罗素与西方哲学史的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罗素与西方哲学史的论文篇1
浅析罗素的哲学史观
摘 要:罗素认为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介于宗教和科学之间,罗素在写作哲学史的时候注重从多元的角度进行阐释,关注权利、经济、欲望等基础性因素。在谈到中国文化时,他提到了历史决定论的害处。他看到了西方哲学的两部分,一部分是“暗流”,一部分是“阳光”。他告诉我们哲学使人宽容,使不同文化之间可以找到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生活方式 宗教 科学 多元 决定论 宽容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3-0000-01
罗素认为,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其原因在于历史学能开阔我们的想象世界,是我们在思想上和情感上成为一个大的宇宙公民,而不仅仅是一个日常生活的公民而已。它以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知识,而且有助于智慧。哲学不仅追求知识,而且追求智慧。历史在这个根本点上与哲学是相通的。而罗素的哲学史观,便是在他的历史观和哲学观中展开的。我们主要从六个方面论述罗素的哲学史观。
一、 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罗素认为,“一般人的眼中,哲学是高高在上、远离大众、远离社会生活的,这是不正常的。造成这种不正常的原因有许多,既有人们的误解,认为哲学思想过于艰深;也有从事哲学工作的人把哲学本身哲学化了。不错,在现代社会中,哲学像其他专业学科一样,也是一门学科,需要专门的人才去研究。但是,哲学与其他专业学科又有所不同,它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密切相关,因为哲学乃是广义的人生哲学。”①
人生观或人生哲学看起来涉及的范围好像比较小,只与人有关,甚至仅仅与个人有关,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与世界相关,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归根结底会影响我们对人生的看法。而且更进一步说,我们之所以要认识世界,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认识人生。这也许可以说是哲学智慧关照人生,与人生关照自我具有内在同一性的又一证明。因而对人生进行哲学思考,首先必须对自我的人生存在进行哲学思考,于是,我们把人生哲学的宗旨指向自我的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境遇。如果我们不满足于仅仅是生活着,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会思考人生。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自我。所以,每一个自我在展开自己人生历程的过程中无疑会显示其不同的个性风采。这似乎是对哲学思考所要求的普遍性原则的一个否定。但哲学的理性与智慧却可以舍弃这其中的个性而抽取其共性的东西进行思考,这其中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我们可以从逻辑上把自我人生作“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这样一个三阶段的划分,而哲学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则贯穿于其中。
二、哲学介于宗教和科学之间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权威的”②罗素认为,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超乎确切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那就是哲学。思辨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问题,几乎都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而神学家信心百倍的答案,也已不再像他们过去的世纪里那么令人信服了。对于人们感兴趣但科学不能解答而神学的解答又不令人信服的情况下,哲学便开始了它的解答。
三、从多元化的角度阐释哲学
罗素说,“我的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③这一目的就要求我们对于一般的历史的叙述,比通常的哲学家所做的要多。他关心权利、经济、欲望等的基础性作用。他说,“在人类无限的欲望中,居首位的是权力欲和荣誉欲”④他认为每个时代哲学思想的提出和演变是受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的,特别是当时科学发展进步的结果。
四、认为历史决定论是有害的
作为非专业的历史哲学家,罗素对史学和人类历史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历史研究及其成果应当作为艺术活动及其产品而被赋予最高的价值;史学的特征应当是它的纯描述性、趣味性和历史学家的个人色彩。罗素的历史观是一种非决定论。他认为人类历史无章可循;杰出人物是历史进程中的主体,而制约他们行为的历史客观因素则是多元的。他的史学观和历史观既包含了明显的错误,也包含一定的合理成份。罗素的历史见解还不甚为人们所了解,而他的见解又有相当的代表性。
五、西方哲学分“暗流”和“阳光”两部分
“暗流”指的是西方哲学从毕达哥拉斯开始的神秘主义倾向。罗素说,“在柏拉图、圣.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笛卡尔、斯宾诺莎和康德的身上都有着一种宗教与推理的密切交织,一种道德的追求与对于不具时间性的事物指逻辑的崇拜的密切交织;这是从毕达哥拉斯而来的,并使得欧洲的理智化了的神学与亚洲的更为直截了当的神秘主义区别开来”⑤而“阳光”指的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注重观察、实验等的经验主义倾向,这种倾向被后来的贝克莱、分析哲学等不断的发扬光大。之所以将神秘主义比作“暗流”是因为这种倾向具有很霸道的独断论倾向,企图解释一切,无所不包。就像黑格尔认为的那样一切事物都是围绕着他所说“绝对精神”展开。而注重观察、实验的经验主义与之比起来自然“阳光“许多,经验主义哲学家不妄下结论,他们注重对各个个体事物的研究,然后得出相对统一的结论,同时,他们不认为各个事物背后有一个普遍的模型,比如三角形,要得到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他们需要做的是通过对各个不同的三角形的观察、分析等,得出它的一些普遍性的结论,而绝不会断定它背后有一个是其他所有三角形的最初最完美的模型。
六、哲学使人宽容
我们每个人都有人生,因而都有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但是不一定都有理论化的人生观。人生观是经过理论提炼和升华了的人生态度,而一般的人生态度是本能的、经验的,不成体系的。与一般的人生态度相比,人生观具有全面、系统、高超、透彻、自觉等特点。我们有时候说某人说的话富于“哲理”或“人生哲理”,意思就是说他们的话深刻、透彻并且具有概括性和启发性。因为人生观不是从某个人的角度看人生,而是从古往今来的历史中(时间)和国家、社会、世界乃至宇宙(空间)中自觉地理解人生。而理解人生是非常重要的,各个国家、文化、民族之间通过这种经过了哲学沉思之后的理解才能非常好的达到相互交流、对话、相互取长补短,更好的促进各个国家、民族等的稳定与发展。
罗素与西方哲学史的论文篇2
罗素的历史哲学思想述评
[摘 要]在历史哲学的发展脉络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十分重要的标界线,沃尔什把这之前称为思辨的历史哲学时期,这之后则是分析的历史哲学时期。罗素和这一时期的其他历史哲学家一样,思想中都包含了两种历史哲学,并且都表现出倾向于分析的历史哲学的痕迹。
[关键词]罗素;历史哲学;分析的历史哲学;道德主义
名扬四海的英国人伯特兰・罗素拥有众多的头衔,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著名学者,他甚至因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成为聒噪一时的文学家,他也写出了诸如《自由与组织》、《1902-1914年协约国的政策》的历史专著。然而,他始终不是一位职业历史学家。但是他的历史学思想被归之自由主义的史学理论当中,那也许可以把他称之为非专业的历史哲学家。这是本文研究罗素历史哲学的前提。
一、反思的历史哲学
罗素生于1872年,卒于1970年。他人生的大半是在二十世纪度过的,并且跨越了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三十年代的“大萧条”,见证了欧洲的衰弱和美苏争霸。这些历史变迁对于他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表现在他的历史哲学思想中具有思辨和分析批判的双重性。他虽然与其他分析的历史学家一样反对用外在于历史学的框框来图解历史,却仍然执迷于属于思辨的历史哲学的论题,如历史的进程是否具有规律性?历史发展的动力来自何处?等等。
罗素没有一个完整的历史哲学体系和一套严谨的方法,只是他的历史观带着浓厚的自由主义的色彩。例如,他认为总的来说,人类历史是在不断前进的,由专制而民主、由愚昧而启蒙、由残暴而宽容、由迷信而科学。这是一种来自反思的信念,而不是从某种思辨体系或逻辑分析推导出来的结论。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悉尼・胡克就把罗素的这种历史哲学称为“反思的历史哲学”。
二、历史是科学,还是艺术
罗素倾向于认为,历史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但就其社会功能而论,历史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在这里,罗素像一个分析的历史哲学家一样探讨历史的性质问题。但是他又不同于其他的历史哲学家,认为历史学要么是科学,要么是艺术,而是认为,它既是又是,既不是又不是。这似乎像是折中主义和诡辩论的结合。广泛去涉猎罗素的作品,就会发现,罗素对历史的这种态度其实源于他的常识论和道德主义倾向。在道德主义的视角认识罗素,我们会发现这位智者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他讴歌善良、真诚、友爱,鄙夷丑恶和愚蠢。他曾说:“对于一个有教养的心灵,历史学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他看来,历史学有着净化人心、启发智慧,教会人们真善美的作用。同时,这些作用也都是在常识中常常被提及的作用。
此外,罗素的这种观点体现着19世纪以来在西方很有代表性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20世纪是一个聚变的世纪,阶级矛盾、环境破坏、战争在世纪之初纷至沓来,西方流行着悲观的思想基调,传统的观念和理论受到强烈的批判和冲击。罗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依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实证主义发起挑战,认为历史学总免不了历史学家凭着个人的好恶而随心所欲地加以改动,这就否认历史学的科学性;同时又认为人们不能在历史学中发挥艺术想象,从而否认历史是艺术。
三、历史的动力问题
罗素也像思辨的历史哲学家那样考虑历史的动力问题。在他看来,社会发展的动因有三类:第一是经济技术;第二是政治理论;第三是天才人物,这三者都不能被忽视,而且三者之中也没有一类可以说是单一地影响着其他二类。罗素所讲的经济技术既包括一般而言的诸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经济因素,也包括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而且罗素还往往更强调科学技术。值得注意的是,罗素强调科学技术不代表他就不看好经济因素,他认为历史上大多数重大的运动都植根于经济原因的,他往往强调科技因素是出于别的目的。罗素说的政治理论主要是指权威、权力。权威和权力在他的思想中有时甚至占有支配地位。他一贯强调:“社会动力的法则,惟有用各种形式的权力的用语可以表达出来。”但是他的权力只是一个基本设定,是无从证明又不可或缺的。但是罗素在1950年领取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指出过“权力和占有财富一样,乃是人类本能的欲望。”所以对罗素而言,他的权力因为来自于人的欲望,来自于人性本身。第三是天才人物,何兆武先生认为罗素是一个天才决定论者,因为罗素对天才的看好往往带着一种过分的、夸张的偏见。罗素说:“我相信,如果17世纪有一万人在襁褓中被杀死了的话,近代世界就不会存在。在这一万人之中,伽利略是首要的。”罗素还强调说,一个民族文化的特性取决于它的形成期的某些伟大人格的作用,如孔子、释迦牟尼、耶稣和默罕默德。
四、历史中的人与个人的作用
罗素对于天才人物过分看好,但是他的这种看好只是出于他常识性的反思和他自己的主观偏见,这不足以更不能把他看作像是尼采那样拥有英雄史观的人。因为(一)罗素强调天才人物是出于反对历史决定论中把天才人物作为一些社会势力的体现;(二)罗素强调历史中的每一个个体的人都在发挥着历史创造的作用。
罗素对个人作用的推崇,也是到了一种过分偏见的地步,他甚至说历史的动力是人,是具体的有感情、有欲望、有动机的男人和女人。这种个人的作用和地位是不能抹杀的。通过对个人的内在价值的强调,导致了罗素不承认有任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客观规律。
罗素对个人作用的夸张其实也是为了证明他的天才观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正是由于个人力量的不可忽视,在某些领域具有杰出贡献的天才就更加需要被强调和看好,他们是历史的独特和唯一,是不能被替代和转换的。这就和前面提到的罗素往往强调科学技术因素是一致的了。正是因为天才人物的重要,所以他们创造的科学技术也就弥足重要。
五、人性问题
在讨论历史是科学还是艺术的时候,罗素就表现出了道德主义倾向。这里的“道德主义”一词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地涵盖罗素在人性问题上的所有主张。前文提到,罗素所处的时代背景影响了他的思想,也影响了他的人性观念。而且值得强调的是,罗素的人性观念直接地影响了他的历史哲学思想。 具有崇高理想,也是理想化了的理想的罗素是自由主义的发言人。他反对战争,反对法西斯,反对专制独裁,反对恐怖主义和环境破坏。在他看来,人们应当去发现他人的友好和善良,而不是把他人当作敌人看待。因此,他反对20世纪流行的民族主义情绪,他认为民族主义给全人类带来的是隔阂和摩擦,不利于人们的交往活动。因此他主张建立一个世界政府,让地球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家庭,在这个家庭里,人人相亲相爱。这个理想颇有我们所说的“天下大同”的趣味。这里就不难看出罗素的道德主义包含了对和平、自由的向往。笔者认为,这与两次大战以及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普遍悲观情绪不无关系。
由于对和平和自由的向往,罗素把历史上人类的一切灾难都归结于人类的愚蠢和邪恶的感情,而非由于思想或信仰。恶意,或作恶的快乐,是一种天性,是一种天生来的人性,正像一个小孩子并不要一下子踩死一条虫子,而是要慢慢折磨死它。这是隐藏在意识深处的乃至无意识的东西;它不是社会的产物,而是人类进化到智人阶段留下的产物。
到这里,罗素把人性最后分解成三个不可再简约的组成部分:占有欲、权力欲、创造欲。占有欲是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权力欲是对统治权力的追求,创造欲是人类的智力活动,这三者构成了罗素多元的人性论。在古典的思辨历史哲学里,历史是理性自身的开展过程,而在罗素这里则成了人类本能的开展过程。而在这个开展过程中,罗素特别强调权力欲的作用。人类不单纯是受着物质享受的欲望所驱使,往往他们所要追求的是权力而不是财富,这时他们的基本动机并不是经济的。罗素自称:“我所关心的是要证明社会科学中基本的概念是权力。”
六、评价罗素
罗素始终不是一个职业的历史学家,他的所有历史哲学思想都是来自于常识性的反思和对人性的认识。所以,他始终没能,他或许也从未想过要构建一个历史哲学体系。因此,我们很难从整体上去把握它。在零散的论述中,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到的罗素是不成体系,但是丰富的。他对历史哲学的许多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尽管某些思考是粗浅的。
在大多数历史学家看来,也在笔者看来,历史学是科学的,也是科学,但它是一门经验科学,或者说人文科学。尽管历史学家在书写历史的时候带有自身的偏见,但任何一个有史学素养的历史学家都会尽量如实的描述历史。罗素认为历史学家会根据自己的好恶改动历史其实是忽视了描述历史与评价历史的区别。还原真相是任何一个历史学家的追求,虽然做不到百分之百如实地还原,但历史学家的还原依旧是有可信度和说服力的。评价历史则是包含了历史学家的个人态度,在这个层面历史学家可以大放光彩地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
罗素的天才决定观虽然不等同与英雄史观,但是他主要错误的地方是,他把天才的名字和这些名字相联系在一起的伟大事迹混为一谈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不代表没有哥伦布就发现不了新大陆。皆知确认那是新大陆的是意大利航行家亚美利哥,美洲大陆的名字也是源于他的名字,而不是哥伦布。牛顿发明了微积分,如果没有牛顿就没有微积分吗?真相是莱布尼茨也发明了微积分,而且与牛顿几乎是同时发明的。天才人物必然是时代的创造。时代创造了他,他又改变了时代。这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
罗素的历史哲学虽然经不起严格的推敲,但是他的思想对于大众来说,对于历史哲学的发展历程来说是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的。正是他伟岸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正是他开创了分析的历史哲学,促成了历史哲学的时代转变。就他的历史哲学内容来说,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地方。比如说,罗素根据他的权力论观点指出,“一旦获得了权力,就有可能把它用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而不是为人民的目的,这是我相信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很可能发生的事情:即建立一种官僚贵族制,把威权集中在自己手中,创设一种和资本主义是同样残酷和压迫的政权。马克思主义者从来没有充分认识到,贪权也正如爱财一样地是一种强烈的动机,而且一样是一种不正义的根源。”因此,“除非是官僚的权力可以得到约束,否则社会主义就只不过意味着这一帮主人替代了另一帮主人而已。”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并且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问题。其一,罗素预见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威权政治,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正是残酷的和压迫的。三十年代的大清洗运动捕杀了大批无辜的知识分子、科学家。其二,罗素果敢地批评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这在我们当前国内屡见不鲜。这就给罗素的历史哲学赋予了十分现实的意义。虽然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有失公允,但是他出于道德主义的指责,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崇义,罗素历史哲学述论[J],历史教学,1992(9)
[2]何兆武、陈启能,当代西方史学理论[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3]徐圻,罗素的“史学非科学论”和“历史非决定论”述评[J],贵州大学学报,1993(3)
[4]周照梅,对罗素历史理论的一点理解[J],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88(1)
[5]徐圻,罗素历史观评述[J],贵州社会科学,1988(2)
[6]张文杰,20世纪西方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J],史学月刊,2007(9)
[7]罗素,罗素文集第14卷:罗素自传(第二卷)[M],商务印书馆,2012
[8]罗素,罗素文集第8卷: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下卷)[M],商务印书馆,2012
罗素简介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猜你喜欢:
1.西方哲学史论文
2.西方哲学论文
3.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4.西方哲学智慧论文
6.读西方哲学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