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冯友兰人生哲学的读后感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初识冯友兰先生是因为读他写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在孔子孟子的仁和义;墨子的兼爱;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冯友兰人生哲学的读后感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冯友兰人生哲学的读后感篇一

  初识冯友兰先生是因为读他写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在孔子孟子的仁和义;墨子的兼爱;道家的“无为”,这些高深的哲理中慢慢吸取中国文化的营养。当看到《冯友兰追问人生》一书时,毫不犹豫的收入囊中,信手翻开书页,跟随冯友兰先生的目光探寻人生四部曲。本书45篇文章,从人生真相起笔,到人生境界等,最后落笔于人生的漫谈,四部曲层层递进,演绎人生之旅。

  人生是一个宏观的理论,冯友兰先生从微观的角度,阐述这个宏观概念,我喜欢听他娓娓道来,讲授一个个哲学命题,传授哲思,人生成功之因素,他讲解只有才力命三种因素结合,才可以成功,《伤仲永》中讲述的神童仲永,天姿聪颖,后来自己不要学习,沦落为一个普通人,就是没有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所以古人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只有努力才能在某个专业取得成功,但是要想有大的作为,就像诗人能成为大家,或名家,就要靠他的才来决定。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这让我记起戴维.申克《天才的基因》提出的新观点,“人人体内都藏着一个天才”,他指出天才不是靠天资,而是训练出来的,莫扎特、贝多芬都是小小年纪开始训练,坚持不懈,才获得成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恒心和毅力是制胜的法宝,戴维.申克先生在书中强调后天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努力,就会成功,我不完全赞同戴维.申克先生的观点,我赞同冯友兰先生和爱迪生的观点,没有天资,你即使再努力,也不一定能成为大家、名家。

  冯友兰先生提出自然、功力、道德、天地的 “人生四境界”说,从低到高,帮助人们在欲望和迷茫的世界中,构筑精神的理想境界。静心想想,我们都只有一个人生,一定要活出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读着这句话,我想起周国平先生所言,活得简单才活得自由。只有一个人生,我们是浑浑噩噩还是清清楚楚,每人的基调不一,正如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如何去感受人生、体味人生,做真实的自己,活出真性情,活出自我,这也是我们该思考的内容?

  冯友兰人生哲学的读后感篇二

  冯友兰一生从事学术研究的时间长达七十多年,这期间内先后完成了《中国哲学史》、“贞观六书”、《中国哲学史新编》等十几部书。本文只对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阐述一些读后的感受。

  一、 冯友兰

  冯友兰幼年受中国传统正规教育的启蒙,熟读过《诗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读过《书经》、《易经》和《左传》。此外,他还阅读过他父亲所藏的一些新书籍、新刊物,初步接触了世界的新知识。冯友兰少年时阅读过一些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书籍,并开始对逻辑学及哲学产生兴趣。冯友兰青年时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其思想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冯友兰开始创办刊物,并于此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深造。这一时期,冯友兰的思想深受西方哲学尤其是柏格森哲学、杜威实用主义与新实在论的影响。冯友兰的哲学思想虽然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但他的思想基础与思想主旨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哲学。他毕生所追求的正是复

  兴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和儒家哲学思想。

  二、冯友兰眼中的孔子和儒家思想

  冯友兰在书中明确承认孔子和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肯定中国哲学中存在一个“道统”,即儒家道统。这些论断和评价,表明冯友兰在当时是很有胆识和富有创见性的。因为在经历了批孔反儒的新文化运动以后,虽然有梁漱溟先生倡“新孔学”于其前,但如此明确地高度评价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冯友兰当是第一人。

  冯友兰解释了“儒”,阐述了孔子和《六经》的关系,对孔子的思想也做出了许多新的解释。他对孔子的正名思想、仁义观念、忠恕之道、精神修养发展过程都做了详细的分析。在他看来,孔子不是“述而不作”,而是“以述为作”。 孔子讲《诗》,不只是练习应对,而强调其中的道德价值;孔子讲《书》,不只记其言语事迹,而注重于引申其中的道德教训;孔子讲《礼》、《乐》,不只讲其形式节奏,而注重“礼之本”及乐之原理。所以,说孔子思想的精神实质是“以述为作”,而此种精神和倾向,传之于后来儒家,大都是努力以述为作,遂构成儒家思想之整个系统。

  三、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体现的哲学观

  1、哲学的内涵

  冯友兰认为:“哲学乃自纯思之观点,对于经验作理智的分析、总括及解释,而又以名言说出之者。”哲学是要依靠人们的思与辩的。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反复的指出:“假使我们要只用一句话,说出哲学是甚么,我们就可以说: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

  的,反思的思想。”换句话说,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就是将人生作为思的对象,就是对于人生有所觉解。冯友兰认为人区别于禽兽最主要的一点就在于人对于他的生活有觉解。觉就是自觉,解就是了解,觉解就是人能够自觉他在做某事。

  他将人的境界分为四种,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的人顺应自然本能、社会习俗以及个人习惯而行事,并不能觉解宇宙人生、社会道德价值,也没有清醒的自我意识。自然境界的人虽然是生活在天地之间,但其人生是被动的,其觉解程度是低级的,根本不知道自己生活于天地之间,任何事情对其都是毫无意义的,这是一种最低的人生境界。功利境界的人对其行为已有了清楚的觉解,其做事的目的都是为了得到自己的“利”。冯友兰认为功利境界的人的行为不管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还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其主观的动机和目的都是为一己之利,并没有觉解到人生的道德观念,因此其境界只能是功利境界,而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处于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中的人不仅清楚的觉解了其所做之事,而且对于人性亦有所觉解,他们已经认识到人性中涵蕴着社会性,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道德境界的人的行为是为实现社会中“行义”行为,其的主观动机和目的都是求“义”的。天地境界的人拥有了最高最彻底的觉解,已认识到“天”,已经完全的觉解到人性和天性,进而觉解到人不但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宇宙的一部分。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与天地相交的,不仅有利于社会,也有利于宇宙,他的行为已经超越了现实的道德意义。天地境界的人遵守人生规律、道德之理、天地之理而行事,就是在履

  行人道与天道,天地境界的人也就成了社会中堂堂正正的人,也就是圣人。

  2、哲学的作用

  哲学的作用总的来说有两点:“一是锻炼、发展人的理论思维的能力,一是丰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关于哲学的功用,冯友兰一直都认为哲学能够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也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他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明确的指出,“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哲学的崇高任务,是使人达到人的最高成就,成为圣人。哲学的最高价值,不在于使人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教人成为圣人的方法,在于“提高人的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超道德价值)” 以致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冯友兰认为哲学的功用就在于使人通过“觉解”成为“天地境界”的人。如果一人能够成为圣人,也就达到了其为人的终极价值。而冯友兰所谓的“圣人”,就是他所塑造的天地境界的人,是同时具有儒家圣人道中庸和道家圣人极高明的人格的“圣人”。

  总的来说,冯友兰的哲学观是偏重于人生论。他的哲学思想虽然受到了西方哲学的影响,但其思想的潜在基础依然是中国传统哲学。

  冯友兰人生哲学的读后感篇三

  哲学,在我一个学理科的人的思想里就是一堆大道理的集合。

  1. 阴阳家的六种术数

  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冯友兰分别论述了《汉书·艺文志》中方土的术数的六大类,即:天文、历谱、五行、著龟、杂占和形法。

  第一种是天文。在《汉书·艺文志》中说道:“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第二种是历谱。《汉书·艺文志》中说:“历谱者,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获节。会日月无星之辰,以考寒暑杀生之实。……凶厄之患,吉隆之喜其术皆出焉。”第三种是五行。《汉书·艺文志》中说:“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第四种是著龟。这是中国古代占卜用的主要两种方法。后以种方法是管占卜的巫史,在刮磨得很光滑的龟甲或者兽骨上钻凿一个圆形的凹缺,然后用火烧灼。围绕着钻凿的地方会出现裂纹,根据这些裂纹据说可以知道所问事情的吉凶。第五种杂占和第六种形法。形法包括相术以及后来的叫做“风水”的方术。风水的基本思想是人是宇宙的产物。因此人的住宅和葬地必须安排的与自然力即风水协调一致。

  虽然术数本身就是以迷信为基础的但是也往往是科学的起源。术数与科学本身就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以积极地态度解释自然通过征服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

  2. 道家发展的三个阶段

  中国道家哲学的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发展以及代表人物。道家第一阶段发展的代表人物是杨朱,道家的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老子,第三阶段是庄子。到多数人在被问到大家的道家早期的代表人物是谁时大都会回答说是老子和庄子。但是,其实早在庄子和老子之前,道家便已经发展起来了。早期的道家学者多半都是隐者,他们都是“欲洁其身”的个人主义者。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是败北主义者,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太坏了,不可救药。他们中间最早的著名代表人物就是杨朱。杨朱的生卒年代不详,但是一定生活在墨子与孟子之间。因为墨子从未提到他,而在孟子的时代他已经具有与墨家同等的影响了。杨朱的思想真相如何,已无从考究了,因为已经没有完整的记载了。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人的一些著作中看到一些零星的材料。如《孟子》、《吕氏春秋》和《韩非子》等著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期作者对杨朱思想的赞同和褒奖。

  当道家发展到老子时期时,已经是道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了。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与孔子同时代而较孔子年长,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很称赞老子,相传,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哲学著作——《道德经》这是一部以“老子”为名的书。同时在老子后期也出现了一部记录老子言行的租著作《老子》。虽然哲学家们至今仍对这部书的作者到底是谁怀有诸多疑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部著作的确记录下了很多老子的道家思想。

  庄子,是我国道家历史上第三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也是先秦最大的道家人物。庄子。姓庄,名周。他的生平我们知之甚少,但是从其著作中我们还是可以了解到他的道家哲学思想。《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生不出仕,以快吾志焉。”由此可以看出庄子也是一个不问世事隐者。《庄子》一书则是出自此阶段,这是一部道家著作的汇编,包含了道家发展三个阶段的优秀作品。其中第三阶段高峰的思想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

  3.中国哲学精神

  精深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自豪地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想中华文化之所以能被称为博大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洗礼巍然挺立与中国哲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这道出了哲学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引用司马谈对前几个世纪的哲学家划分为六个主要的学派。阴阳家、儒家、墨家、法家、道德家、名家。阴阳家:他们讲的是一种宇宙生成论。他由“阴”、“阳”得名。在中国思想里阴阳是宇宙形成论的主要原则。中国人相信阴阳相互作用产生一切的宇宙的现象。

  在我看来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潜移默化的,不能明确的说是什么地位,但举足轻重。在看地位前要先明确在中国什么被称之为哲学,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人的生活渗透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俨然成了一种宗教。而事实上,儒家思想并不比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思想更像宗教。四书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圣经在西方人心中的地位,但四书没有上帝创世没有天堂和地狱。哲学是人生系统的反思,只要人没死,就要进行对人生进行思考,这种思考我们称之为反思,因为它把人生作为思考的对象。有关人生的学说,有关宇宙的学说以及有关知识的学说,都是由这样的思考中产生的。

  看了“冯友兰人生哲学的读后感”的人还看了:

1.冯友兰人生哲学读书心得

2.冯友兰的人生哲学论文

3.哲学人生心得体会(2)

4.哲学思想论文读后感(2)

5.北大哲学课的读后感

6.哲学与人生的心得(2)

7.对哲学智慧的感悟论文(2)

冯友兰人生哲学的读后感

初识冯友兰先生是因为读他写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在孔子孟子的仁和义;墨子的兼爱;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冯友兰人生哲学的读后感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冯友兰人生哲学的读后感篇一 初识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51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