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关于哲学相关小论文(2)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哲学相关小论文篇二

  从《大众哲学》到《通俗哲学》

  《大众哲学》和《通俗哲学》这类读物,比之高深的哲学专著,似乎难登哲学的大雅之堂。在十九世纪的欧洲,不管是否真能读懂,人们总是喜欢在客厅的显要之处摆上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著作作为点缀。《大众哲学》和《通俗哲学》却没有这样的功用。它们是大众的读本,这些书在农村、在山乡、在车间、在学校到处都有人争相传阅。它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能够使人从字里行间看到人类智慧的火花,激起人们的热情,唤起人们去思索。人民喜爱通俗的哲学,通俗的哲学也只有在人民中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优秀成果,它是科学的哲学,又是实践的哲学,它不仅要求理论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深刻性,而且要求它具有实践性,要求哲学成为广大群众手中的武器。这就离不开哲学的普及和通俗化的工作。通俗的哲学以其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富于启发和引导作用,而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从艾思奇同志的《大众哲学》,到现在的《通俗哲学》,其间经过了半个世纪,可以说,它们是我国哲学通俗读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两本。

  在我国,最初系统从事哲学通俗化工作的,是年轻的艾思奇同志。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到一九三五年十月,艾思奇同志在《读书生活》半月刊上每期发表一篇通俗的哲学文章,以后结集成书,于一九三六年一月出版,初名《哲学讲话》,同年六月第四版改名为《大众哲学》。这就是我国第一本系统的通俗哲学读本。艾思奇同志在谈及这本书的体裁时说:“这种通俗的体裁还没有人尝试过,甚至是没有人屑于尝试的。”(《艾思奇文集》第一卷,第285页)但是这种“没有人屑于尝试”的体裁却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人民大众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从一九三六年第一版到一九四八年已出到三十二版。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读本在国民党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情况下,能够在十二年内再版三十二次,可见其受群众欢迎的程度。

  哲学是时代的产儿。《大众哲学》的问世,正是时代的需要所决定的。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下,很多青年向往革命,他们对社会的黑暗和矛盾有着朴素的认识,但要从这种朴素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根本上即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上去认识社会,却缺少一个重要的环节。《大众哲学》正是抓住了时代的这一需要,满足了青年的愿望,因而起到了引导他们通向马列主义理论的桥梁作用。有很多青年,读过《大众哲学》之后,一心向往着光明,他们携带着这本书,跋涉千山万水投奔到延安。还有的青年人,读了《大众哲学》后,抛弃了自己悲观厌世的想法,树立了奋发向上的人生观。《大众哲学》在当时的革命圣地延安也起到了影响,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二日毛泽东同志电告在国统区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叶剑英和刘鼎同志,要求他们选购“真正是通俗的而又有价值的”书,“例如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柳的《街头讲话》之类”,以供延安的学校和部队提高干部政治文化水平之用。一本通俗的《大众哲学》之所以能够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起到了不平凡的作用,离开了它本身所具有的时代感,离开了革命理论通俗化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就会使人无法理解。

  艾思奇同志写作《大众哲学》,并没有因为它是通俗读物,而损害和忽略理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大众哲学》注重使读者从整体上、从互相联系上和各个具体的观点和范畴上去把握哲学。这一原则是通俗哲学能够经久不衰、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本书不免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但是作为一本开辟通俗哲学道路的著作,我们更应着重看到的,是它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的东西。

  哲学在中国历来是“玄学”,是高踞于民众之上的天上世界。《大众哲学》的问世,从根本上打破了哲学的神秘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为之面目一新,哲学从此进入了民众的生活之中。在它的影响下,国统区的许多革命文化工作者纷纷拿起笔来从事通俗读物的写作,政治理论和自然科学理论方面的通俗读物不断涌现,如柳的《街头讲话》、廖庶谦的《数学讲话》、高士其的《科学小品》等等。读书生活出版社还出版了包括社会科学、文学和自然科学的一套通俗读物,生活书店印行了一套《青年自学丛书》,这些理论通俗读物,在提高国统区青年的思想文化水平,打破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方面,发挥了强大的战斗力。

  当前,在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里,我国哲学通俗化重又出现了新的繁荣局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这方面读物不下五十余种,其中以《通俗哲学》一书影响较大。这是在《大众哲学》所开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所取得的成果。所不同的是,《大众哲学》唤起青年投身于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革命运动之中,而现在的《通俗哲学》则推动广大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以《通俗哲学》为代表的目前我国的哲学通俗读物,比起《大众哲学》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具有新的时代感。时代的前进不能不在哲学通俗化中得到体现。通俗哲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殊表现,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论述了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同时更加强调了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使哲学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武器。哲学的知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更新的,通俗哲学读物在这一点上也有所反映。当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人工智能、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都在这些读物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这些事实表明,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通俗哲学也一样跳跃着时代的脉搏。

  第二,具有更加明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目前,通俗哲学所运用的哲学体系和基本原理,与通常的哲学教材基本一致,只是在表述上更加具体、更加通俗、更加深入浅出。在哲学通俗化领域里目前已出现了专门化的趋势,各个哲学专门领域的通俗读本,如《认识论浅谈》、《方法的科学》、《辩证法漫话》、《历史唯物主义常识》等等开始出现。这表明我国哲学通俗化的水平不仅在整体上得到提高,而且在分门别类上也开始深入,这是我国哲学通俗化的又一方向。通俗哲学是以通俗为特色的哲学,但它本身仍然是哲学,仍然是知识的理论体系,所以通俗的哲学与非通俗的哲学在科学性上应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表述的方法、表现的形式,我国目前的哲学通俗化正沿着这样一条正确的道路前进。

  第三,更加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哲学通俗化并不是为了产生通俗的哲学,而是为了使哲学成为人们的思想武器,因此哲学的通俗化工作,必须更加讲究如何才能符合人的认识特点和认识规律,如何才能使哲学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哲学的通俗化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主要是:一,由事入理。通俗哲学讲述哲学,一般不从抽象的概念直接出发,而是从故事中引出哲理。现在的通俗哲学几乎在每一节开头都讲一个故事,启发人的思想,然后进入哲学道理,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这是符合人的认识过程的。二,由浅入深。由浅入深也就是循着从简单到复杂这样的过程,来展开深奥哲理的论述,如从“嫦娥奔月”到阿波罗登月计划,既反映了古代人意识的幻想的能动性,又反映出现代人在科学基础上的意识的能动作用,从中也就可以由浅入深地展开意识能动性这一哲理;从郭巨埋儿到高老头被弃,反映出从封建伦理道德到资本主义伦理道德的发展和变迁,这就可以展开道德的历史性的哲学原理。由浅入深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要贯彻由浅入深的原则,就要深刻地全面地把握住哲学原理,掌握人的认识规律,洞悉人的认识所容易发生的偏差,以便引导他们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三、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通俗哲学阐述哲理,具有简明的特点,一般采取在论述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综合和概括的方法,一方面,在论述每一个论点时,把主要观点、主要内容醒目地突现出来,另一方面,把整章整节的内容概括为几个观点,简要地揭示出整体的特点。这是它之所以受到读者欢迎的原因之一。

  第四,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俗哲学具有而为一般哲学著作所不具备的优点之一,就在于它反映现实快,分析问题具体,表达形式灵活。它不仅可以对国内正在发生的一些大事,以及科学技术方面新的成果和知识等立即作出反映,而且可以很快地捕捉到活跃在青年、干部、工人、农民中的思想,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更重要的是,它引导人们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看待各种具体问题。它可以一事一议,一点一议,一个问题一议,进行由浅入深的解剖和分析,具体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威力。这对于那些还不善于辩证思索的青年是极为重要的。

  既是哲学通俗化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哲学通俗化所走过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大众哲学》和《通俗哲学》之间,存在着““””前工农兵学哲学、用哲学的阶段和十年动乱中把哲学搞得庸俗实用,支离破散的阶段。从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前工农兵学哲学用哲学的主流还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如把哲学简单化,强调了某些哲学观点的应用而忽视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大作用,强调了哲学要与生活结合、要说明生活,而忽视了哲学要与科学的发展相结合,对错误的东西和唯心论的观点的批判,采取了一种非科学的态度。例如,宣传一块石头砸开了哲学的大门,只要承认石头的客观存在就是唯物主义,只要否认石头的客观存在,认为石头是感觉的复合就是唯心主义,这样一来,哲学的通俗化便经过简单化和片面化的中介而沦为庸俗化了。这种倾向在十年动乱中达到了顶点,肢解哲学,采用实用主义的方法随意割裂哲学,搞什么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使学哲学的运动走向了绝路,这是我们应该吸取的深刻教训。

  历史上,不少哲学名著同时也是通俗读物。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卢克莱修的《物性论》,既是一本阐述古代原子论光辉思想的经典名著,也是一本朗朗上口的通俗诗集。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写下了不少不朽的哲学著作,这些著作同时又是优美的对话体的通俗读本。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孟子》这些著作,也都兼有二者的特点。与历史上曾经产生的优秀著作相比,与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相比,目前我们的哲学通俗化还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内容缺乏创新精神,体系和观点照搬哲学教科书方面,同时,有些读物形式呆板,文字干瘪,可读性差,有些读物则片面追求趣味,哗众取宠,所介绍的知识错谬悖理,这些无疑都是亟待我们克服的缺点。要克服这些缺点,使哲学通俗化工作向前健康发展,就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第一,通俗与提高的关系。现在流行的趋势是,好象只有哲学专著和教科书才能概括新的哲学思想,而通俗读物只能加以宣传和普及,其实,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俗哲学要有大胆的创新精神,在理论上力求深入,写出新意来。比如,在体系上就应该有所突破。目前哲学教科书的体系基本是沿袭五十年代苏联的哲学体系,存在不少缺陷。在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我们的通俗哲学完全可以摸索自己的特点,百花齐放,产生一批有新体系、新语言、新思想的读物。

  第二,通俗化与科学化的关系。通俗哲学目前存在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原则加例子。不少作者在例子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上下功夫,以为这就是哲学的通俗化,但是用几个例子来说明普遍的哲学原理终究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例子的总和。通俗读物也应努力从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中总结和概括出新的哲学范畴,用理论来说明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现象,以自己的独特的方式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

  第三,通俗化与趣味性的关系。通俗需要趣味,但通俗不等于趣味,真理向前走一步,就会变成谬误,趣味若是脱离了为通俗服务这一原则,就会转化为庸俗。历史上追求趣味的哲学历来只是昙花一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征服人,在于它是真理,它是真理的理论体系。通俗哲学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就不仅要在趣味性上下功夫,而且更要在系统性和真理本身狠下功夫。

  第四,通俗化与全面性的关系。通俗哲学起着哲学入门的向导作用,这就要特别注意全面性。在有的读物中,片面性问题还较严重,比如对于中国哲学史上的老子、庄子、孟子、朱熹等哲学家,一些通俗读物往往把他们简单地看作是反动的唯心主义者,不能正确评价和揭示他们的哲学思想在世界哲学史中的地位,这是不利于培养青年的民族自信心的。另外,有的方面,比如“人”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面,几乎还是空白,这些,都是有待于今后哲学通俗化来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哲学革命是一切其它革命的前导。正当西方世界的人们失去对理性的信心,转而走向非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之际,我国通俗哲学的兴起,预示着哲学在东方的中兴,象征着我们民族的崛起。

  看了“哲学相关小论文”的人还看了:

1.关于哲学小论文

2.哲学的论文范文

3.哲学话题小论文

4.关于哲学小论文(2)

5.关于哲学的小论文(2)

6.有哲学的文章

7.关于哲学的论文

2499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