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国学知识 > 哲学 > 当代哲学家论文

当代哲学家论文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当代哲学家论文

  哲学在大多数人眼中是很理性、很学术的一门科学,不太能跟爱情联系起来,但它们之间的确有着纷繁复杂的关系。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当代哲学家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当代哲学家论文篇一

  当代哲学和哲学家们的爱情观

  摘 要:哲学在大多数人眼中是很理性、很学术的一门科学,不太能跟爱情联系起来,但它们之间的确有着纷繁复杂的关系。这篇文章以轻松的口吻和非学术的角度就其中一些方面进行浅析,谈谈哲学家的爱情观,特别以尼采的经历为例,来说明哲学和爱情可以相互影响和促进。

  关键词:哲学 爱情观 尼采 权力意志

  在上个世纪或更早以前看来,爱情似乎与哲学是不相干的,因为爱情往往是感性的,而哲学又大多是理性的。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都是爱情的摈弃者: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原是一个小国的王子,他二十九岁时痛感人生的各种烦恼,便舍弃了王族生活出家,几年修行后,终于在菩提树下“成道”;克尔凯戈尔在成为存在主义哲学鼻祖之前,主动解除了与一位政要之女的婚约,独自和上帝交往,在属于他的精神世界里孜孜不倦;放弃继承父业和财产的叔本华,孤独地与被他称作“世界灵魂”的那只卷毛狗进行哲学对话,从而扛起了欧洲非理性的哲学大旗……

  然而,那只是很古老的想法,事实说明,哲学与爱情相互交错,相互影响。比如说,好多人认为如今存在着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唯美主义三种爱情观,爱情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和解释,而不同人所信奉的哲学反过来也能被其爱情经历所左右。

  哲学家们对爱情也都有不同的看法:在《论优美感和崇高感》中康德说:“所有由这些感受(指恋爱)而得到的美好和甜蜜,都只是在一开始才具有其全部的强烈力量,但是随后就由于共同生活和家务操劳而逐渐变得日益迟钝,这时它就退化成为互相信赖的爱情;而这里面的伟大艺术就在于仍然能保持这些东西的充分的残余,从而无所谓的态度和厌倦都不会勾销欢愉的全部价值……”康德一早就明白爱情给人带来的激情与欢愉只能维持一段极有限的时间,过后便会冷却变质,只有转化成相互信赖的亲情,夫妻之间的感情才能长久。这种观点与中国传统婚姻相近,十分注意后天(婚后)夫妻的感情培养,讲求“相敬如宾”,这种爱情虽不再充满激情,却更为持久、稳定,虽然平平淡淡,却更耐人寻味;当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时,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颗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充满信心地去了。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地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爱情是一种理想,而且很容易错过。” 当他问什么是婚姻时,苏格拉底叫他到杉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的,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图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点矮小的杉树。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柏拉图回答老师:“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婚姻是一种理智,是分析判断,综合平衡的结果。” 由此可见,苏格拉底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跟我们现在差不多,只不过他是从一种哲学的高度来看待的,让它们的哲学气息更加浓郁。

  在被个人的爱情经历所影响的哲学家里面,尼采显然是最突出的一个。经历了爱情的沉痛打击后,在痛苦和自我反省中,尼采孕育了生命的自我扩张,即“权力意志”。爱情的失败是“权力意志”提出的不可或缺的前提。

  尼采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性格内向、沉闷寡言,喜欢独处。在童年,他过早地体会到了死亡的伤感,苦痛长期占据着他的世界,他说:“你们只看见精神的火花,但你们还不知道它是铁钻,也没看见过它的铁锤之残酷!”1在爱情上,他排斥爱、性,这些在他看来已经成了一种通过持久地忍受和伤害而产生最大创造能力的能力。但由于他本身的苦痛、不得志和病痛缠身,他又极其需要得到心灵上的慰藉,这就是女性的温柔和真诚的爱。于是,在这两种心态的博弈中,他最终屈服于后者。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尼采在某种程度上像极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从此在女人堆里长大,得到了女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同时又受制于女人。他是性情中人,有着女性的敏感和细腻,浪漫和多情,同时又非常渴望勇敢和成就大事业这样的男子汉气概。然而事实说明他在实际行为上对女性又不太了解。

  他有三段感情经历:对女大学生特兰贝达的青睐,对柯西玛的暗恋,和对莎乐美的痴情。即使在这过程中有过很多美好和激情,但最终都是背离和孤寂。这无疑给他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创伤——有人说,凡存在就是合理。是的,只要流过就会留下痕迹,各种程度的苦痛都不会在日后变成云淡风轻。失败了的,就算是已经远逝了的情感,也会常常会被梦刺痛,成为记忆中无法弥补的缺口、生命中不可变更的风景。莎乐美的最终离去让他从此对爱情绝望了,本来就内心孤独与痛苦的他变得更加孤独与痛苦,但这竟成了他创作的动力和催化器。

  沉重的感情打击让他能有机会独立思考生存和生命的另一意义。经过长时间的平息和反省之后,他采取了一种冷静、冷酷的思维方式。对女人失去了期望,有的只是憎恨和反感。他不再和女人打交道,只是不断地创作。他认为女人与他憎恨的“奴隶”和“庸众”没什么区别,是那么浅薄、放肆不羁和轻浮。他是把女人当作劣者来鄙弃的,在他眼中女人根本没有强和美可言。而在他越来越寂寞和痛苦的时光里,生命的自我扩张开始孕育了。

  尼采把宇宙中的生命现象理解成一种原始、野性、盲目的、非理性的力量。生命的本质是意志,是一种本能的冲动和创造的力量,能够自我创造、自我扩张。生命的存在就是要释放力量,征服他物,趋势它们为目的服务。在他看来,“权利意志”就是一种扩张意志。他所谓的权利就是征服、支配和奴役他物的力量,是说生命具有一种自我扩张的能力。在这里,“权利”并不是世俗社会中君子或统治者手中的权利,也不是政治意义上的权利。

  作为人生命的“权利意志”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人应该不断自我创造、自我扩张和超越,自我完善。尼采主张一种积极奋发的人生,强调人不应该成为环境的奴隶,不应满足于“已经如此”现状,应该努力去追求和实现“应该如此”的人生。因此,“权利意志”是一种生命的创造力量,不断地克服困难,要不断地创造和超越自己。

  尼采承认人生充满艰辛和磨难,但这正是权利意志发挥其创造力的背景和条件。意志是一种高度的力量,一种通过事物来反映自身的充实和完满的内在冲动,它好比浪潮——“浪潮生生不息,而我们也随着意气风发、神采飞扬!”2尼采认为求生意志是不存在的——“只要是生命所在的地方就有意志,但不是求生意志,而是权利意志,不存在的不能有意志,而已经存在的何能再追求意志!”3生命是一个不断追求强力意志、不断循环的过程,其中充斥着各种冒险和刺激,人活着,就是对生存的考验,人必须靠自己生命中的权利意志来最终拯救自己。

  从尼采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他后来的哲学创作跟他的感情经历是不可分割的,那是他灵感的来源和创作的催化剂,也影响了他对女人、对爱情的态度。

  而如今,爱情仍然是一个深奥而永恒的话题,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永远在人们心中的某个部位占据着一席之地,同时它所带来的种种爱恨纠葛、迷茫痛苦却一直那么让人措手不及。因此,人们急需从理性的角度获得一些援助,而哲学就恰巧有这个资格和能力。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从哲学思维中探索爱情的本质、解决关于爱的难题,而爱情也在一些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哲学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爱情似乎也在渐渐演化成哲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一种广泛的大众的哲学,使得爱情和哲学能够在一个广阔的平台上更好地相互影响和促进。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当代哲学家论文

242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