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国学知识 > 国学经典 > 国学经典的魅力

国学经典的魅力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国学经典的魅力

  中国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国学经典的魅力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经典的魅力篇一

  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和方法

  中国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诵读古代优秀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我们一直以来一直让学生诵读经典,从小对学生进行经典的渗透和学习。今天,我重点和大家谈谈我是怎么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

  (一)首先,让学生明确诵读国学经典意义。

  (1)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在不断的诵读中,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都会得到提高。(2)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长。孩子们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正是“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3)可以使学生的识字量显著增加,更有助于学生阅读及写作水平的提高。正所谓,胸有万巻书,下笔如有神!在孩子们的写作中,也能引经据典,更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程度的提升,也会带动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 (4)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加了学生各方面知识。 (5)父母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提升父母子女的内在气质。

  (二)要培养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 (此处具体标准不是很清楚了)

  为了培养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我们制定了很多的奖励制度和措施。比如,等级评定制度。背诵古诗的,15首古诗为一个等级;诵读美文的,500字为一个等级;诵读《论语》《大学》等的,200字为一个等级。每学期末都要进行评比。对于评上诵读大王的,不但有证书,而且在暑假还进行游学活动。学生的诵读热情很高,效果也很明显。

  我所带的班,在每次评比中,都能评上国学诵读优秀班集体。我班的大王人数也最多。我们全班同学几乎人人都能背诵唐诗三百首,甚至三百多首。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班的赵露,叶珍,柴春梅,李延敏等几个同学,把整本的《论语》都背完了。她们一有空就拿出来背,简直到了入迷的程度。他们比赛,互相检查,督促。所以她们游学的机会也最多。我们诵读的内容也很广泛。有唐诗宋词,有《诗经》《论语》《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美文就更多了《爱莲说》《卖炭翁》《陋室铭》《桃花源记》《兰亭集序》等等。在诵读这些经典中,孩子们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效果非常显著的。我们班的大王们,曾先后到曲阜、孟府、北京、西安等地去游学,在06年8月,我们还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第三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我们表演的节目荣获全国二等奖。这些奖励机制,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情。全校师生诵读国学的热情空前的高涨。

  (三)诵读国学经典要有时间保障

  诵读国学经典,要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基础上来背诵。不能让学生感觉太累,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尽量让学生在学校里诵读。这就要求老师要学会挤时间,充分的利用时间。我们每天都有30分钟的早读时间,这是我们诵读国学经典的黄金时间,另外上课前的几分钟,中午预备铃后的时间,下午两节课后,只要有时间,我就让学生读、背。为了提高学生背诵的效率,我都是先领着学生读几遍,引导他们理解一下大体的意思,尽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背诵。学生每天都有诵读的任务,安排组长检查,每天放学前完成当天背诵的任务。背的快的同学可以继续往下背,这样,既能照顾到好学生,又能带动全班同学。使得好学生有了争大王的机会。

  另外,还可以让孩子带回家去背。让学生在晚上或周末,在完成作业之余,和家长一起诵读国学经典。这样做既能培养亲子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和好处与家人分享。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家长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提升家长的素质。 以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以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社会文明的需要。让经典走进家庭,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诵读国学经典,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

  孩子诵读了大量的国学经典,令很多家长都感到震惊,感到自豪,同学们真的太了不起了。记得有一次,一个家长见了我,就夸学校开展的这个活动好,说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她的女儿变化可大了。性格不再那么内向了,变的大方了,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了。在一次亲戚朋友的聚会上,她的女儿给大家展示她背的古诗、《论语》,受到了亲戚朋友的一致赞扬,让家长感觉很有面子呢。

  四、诵读国学经典,还要掌握好一些原则方法:

  学生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成诵;只奖励,不惩罚;读得要慢,学生吐字要清楚,有助于心定,再透过抑扬顿挫的经典诵读,慢慢地体会“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只要反复读,自然就能背诵了。教师方面: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做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朗读声音要洪亮,声调要抑扬顿挫,要有精神,这样,学生自然就能精神奕奕,不会懒散,千万不要有断句错误,否则会误导学生,语速也不宜过快。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同学们学到了大量优秀的中外经典文化知识,奠定了他们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他们一辈子也受用不尽,解读不完。当孩子把这些经典记到脑子里,就自然激发了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了,这是永不枯竭的知识的源泉!

  经典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读好了经典,相当与为孩子的一生奠定了基础,相当于拯救了一个民族。

  国学经典的魅力篇二

  2012年,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小学开始尝试语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经典阅读活动,2016年9月,"经典海读"活动在该校全面铺开。目前,学校已正式加入"中国当代语文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中国国学教育共同体会员单位,借助这个平台,学校已申报了区级教研课题《经典海读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力的实践研究》,下一步还将申报国家级课题。

  日积月累 聚沙成塔

  十陵小学的"经典海读"活动颇具特色,远近闻名。学生们利用每周五天的经典晨读时间和每天每节课开始前的2分钟,共同诵读国学经典。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经典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悄悄萌芽。周一升旗仪式,孩子们以班级为单位,展示着国学诵读的风采。为了保证经典诵读的效果,学校还特别设置了每周2节国学经典课,实现了经典阅读"课程化"。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用很有节奏感的"歌诀乐读法"诵读经典文句。课外诵读、寒暑假期诵读,学校则制定阅读计划,推介书目,引导学生们扩展阅读面。学校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兴趣社团,每周五下午分低、中、高三个年龄段开展诵读活动。到孩子们小学毕业时,可背诵数万字的中华经典。

  3年级学生肖睿,每天写完作业就读经典,渐渐读得更快,记得更多了,他说,"自己好像沉浸在国学经典之中舍不得离开,感觉经典可以用在生活中,也明白了男孩子要做谦谦君子,要心胸宽阔、对人礼貌的道理。"8岁的张振宇则表示自己洗澡时、睡觉前都在背诵经典,爸爸妈妈也鼓励他"坚持下去,长大了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师生同诵 亲子同读

  学校选用了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十三五"全国重点课题国学推荐用书《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以及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与市教科所编写的《国学经典》作为经典诵读教材,内容涉及《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唐诗》《宋词》等。

  学校建立了"班级图书库",举办"好书推荐会",组织系列主题读书活动,利用班队会和语文课,组织"好书换着看"、"班级读书会"、"阅读沙龙"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师生共同阅读经典名著并相互探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校还组织开展"亲子同读同演"活动,利用QQ群、校讯通、家长会、家委会等平台,下发课外阅读推荐篇目,鼓励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每月一次的诗文书画小报评比,学生精选、分类自己喜欢的诗词,配上相应的图画或制成手工作品,让浓浓的诗情变成了生动鲜明的画面。

  塑造心灵 乐在其中

  负责经典海读活动的副校长张真琴说,经典诵读的目的在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能够熟读,甚至脱口而出,就达到了目的。"读书成本低又安全,13岁前是孩子们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段记忆的内容,可以终生不忘。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孩子们会受益终生。"

  为更好指导孩子们诵读经典,学校曾派出12名语文教师参加中华经典素读组委会举办的经典海读培训,学习歌诀乐读法和经典吟诵,目前,全校31位语文教师全部参与到经典海读活动中。在老师的引领下,经典文化的种子已经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灵之中,他们读诗经、吟唐诗、念宋词、唱元曲,还读过《红楼梦》里的葬花吟,小小年纪,已经对经典国学有了较丰富的认识。

  国学经典的魅力篇三

  说起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从上古诗歌到诸子百家,从秦文到汉赋,从唐诗到宋词,从明清小说到近代文学,虽说每个时期都有它特定的辉煌与成就。但不能不承认唐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中都有着其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其作品之丰,作家之众,风格之异,内容之瞻,体裁之备,都堪称空前繁荣。当然每个时期的文学成就都是与产生它的历史环境分不开的。唐诗也不例外,如果说盛唐的繁荣造就了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那么中唐的盛衰变幻却赋予了杜甫“以人为本”的艺术思想。唐诗的魅力不仅仅是脍炙人口、便于吟诵的寥寥数语,唐诗的魅力更在于它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为了让孩子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唐诗的独特魅力,学生刚入校时,我就决定在今后的学习中和孩子们共读唐诗,为他们成长的人生中添上美丽的一笔。

  一、共读唐诗,共享诗情画意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读多了,才能真正体会诗中的意境美,自己的素养也就提升了。唐诗之魅力众所周知,但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又怎知它的美呢?如果当成任务布置给学生,强迫孩子背诵,不仅不能起到诵读国学经典的目的,还会扼杀孩子喜欢唐诗的天性。那么如何引导孩子爱唐诗、读唐诗,就成了共读唐诗的首要任务。

  1、以诗作画,激发兴趣

  唐诗语言凝练而富于形象性,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从简单易懂的诗开始,让孩子发挥想象力,把一首诗作成一幅画,让孩子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增加孩子对唐诗的热爱。

  和孩子们共读共画的第一首诗就是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简单易懂,画面不难想象,孩子们吟诵两遍,就能说出这首诗是简单而生动地描写了鹅的形态特点。于是我鼓励孩子用手中的笔把作者描写的鹅画下来,当孩子们把一只昂头高歌的大白鹅画出来时,别提多高兴了。这幅画不是简单的美术作业,而是自己对诗的理解,看着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建议他们把这首诗写在画的一角。以诗作画,孩子读起诗来兴致更高了。

  初次共读效果就这么好,更增加了我用这种方法与孩子们共读唐诗的信心。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选自《登鹳雀楼》)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选自《咏柳》);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选自《宿建德江》)到“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选自《江畔独步寻花》);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选自《江雪》)到“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选自《暮江吟》)。一首首诗,一幅幅画,孩子们无论是在早晨来学的路上,还是在下午放学的路上,他们总是快乐的吟诵着。在学校,孩子们一有时间就围在一起比比谁画的画更接近诗意,谁画的画更美,难怪美术老师见了我直夸我们班的孩子绘画进步快呢!

  2、以画配诗,增添乐趣

  以诗作画,孩子们诵读古诗兴致盎然,经过一年的积累,我和孩子们已经诵读了不少名篇佳作。为了让孩子们能进一步了解唐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魅力,我在以诗作画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根据画面来吟诗。听到这个提议,孩子们个个期待着一试身手。于是我把每周‘共读一首诗,共描一幅画’;改为每周‘共赏一幅画,共吟一首诗’。

  第一次我选了一幅简单的草原图,刚挂出来,我们班的机灵鬼王展硕就脱口而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选自《赋得古原草送别》)孩子们立刻跟着大声的吟诵起来。

  这时,我发现我们班小才子袁新杰举起了手,我忙走到他跟前问他有什么要说的。袁新杰说:“老师,我还能根据这个画面吟诵一首诗。”

  我微笑着示意他读出来,他便摇头晃脑的读起了南北朝民歌《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听他读完,我赞许地点点头说:“你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才子”。看着孩子们对古诗词的热爱,听到他们已经积累了这么多的古诗,我又怎能因为这《敕勒川》不是唐诗而否定他呢?

  以后的每一周我都会和孩子们共赏一幅画,孩子们看到山水画,就会想起“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也会想起“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还会想起“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的经典诗句。一首诗一幅画,一幅画一首诗,比赛诵读古诗成为孩子们课下最感兴趣的事了。

  二、共读唐诗,渗透思想教育

  诵读唐诗不仅能感受到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魅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作为班主任的我,还经常根据诗的不同内容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思想教育。

  刚入学时,一些家长怕孩子在校时间长了挨饿,就在孩子的书包里装上面包、牛奶、包子等吃的东西。那段时间,教室的垃圾篓里,学生的课桌抽屉里到处是孩子们吃不完的东西,看到孩子们如此不懂得珍惜粮食,我说了好多次可都不大见效。我决定和孩子们共读李绅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一起读,一起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共读了这首诗,孩子们再也不盲目乱带吃的了,吃多少带多少,乱扔食品的现象再也没有了。

  五月,母亲节到来之时,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母爱的伟大,体会母爱的无私,我和孩子共读了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们一遍遍深情地诵读着,透过诗句,他们明白了妈妈为什么每天起得那么早在厨房里忙碌着,明白了妈妈为什么总是风雨无阻地接送自己上下学。这个母亲节过后,好多家长向我反映到:我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心疼、体谅父母了。我知道这是古诗的魅力。

  二年级时,我们班有个男生叫张晋豪,因为搬家的原因要转学,他舍不得老师,也舍不得相伴一年多的同学们,我们准备为他举办一个小小的告别仪式。当时,有孩子建议每个同学买一个礼物送给他,我不想让孩子们过早的物质化,再说,同学的情谊也并非只有礼物才能表达。什么才能表达我们一年多相处的情谊呢?我想到了诗,想到古人用诗来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于是我提议孩子们通过吟诗作画的形式来送别昔日好友,这个提议得到了全班孩子的热烈支持。

  送别会上一幅幅精美的诗配画,让我看到了孩子们之间那纯真而深厚的情谊。刘凡铭同学一首《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出了他们的同桌之情。他的好朋友王展硕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道处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看到同学们一个个对自己情深意浓,张晋豪也要用诗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他的一首《赠汪伦》让本来伤感的送别会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同学们被他的幽默逗笑了。张晋豪转学走了,留给我们的是一首首饱含深情的古诗。

  就这样,一年多来我们共读唐诗,共绘唐诗。让一首首诗记载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一幅幅画绘出了我们的点滴成长。

国学经典的魅力相关文章:

1.读国学诵经典心得体会

2.国学经典大赛观后感

3.品味国学经典作文

4.国学经典的诗词手抄报图片

5.国学诵经典的作文

229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