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人物孙武介绍
关于国学人物孙武介绍
孙武出身于一个封建领主贵族的家庭,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并有本宗族的私属军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生平(一)
孙武,即孙子,生卒为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孙武祖上有确切的世系从舜的后代虞阏父开始。周武王伐纣时,虞阏父当周国陶正之官,执掌陶器的制作,管理从事制陶的百工。由于其管理有方,器用齐备,周武王将长女大姬嫁给阀父之子满,把他封到今河南淮阳县一带,建立陈国,周王并对满赐以妨姓。满称为胡公,当了陈国的第一代君主。
从胡公满开始,经过十代十二个国君的世袭传授,到桓公时,陈国发生了内乱。陈厉公之子完,因内乱不得立,而奔往齐国,他是孙武的直系祖先。陈完在齐国积极活动,至四世孙无字已官为“上大夫”。陈无字是孙武的曾祖父,其次子书封得“乐安”的采邑,这样就另立孙氏宗族。孙书生凭,凭生孙武。
孙武出身于一个封建领主贵族的家庭,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并有本宗族的私属军队。春秋末年,晋、鲁、齐等黄河流域的中原国家,都出现了卿大夫之间武装兼并,又进而谋图夺取诸侯君位的战乱,齐国的卿大夫之间也有几乎无休无止的倾轧斗争。孙武不愿在其中纠缠,而萌发了投奔他国,另谋出路的想法。
著作简介(二)
孙武一生的著作,主要是兵法十三篇,号为《孙子兵法》,共计五千余字。除此之外,孙武还有一些论兵法的著作。不过由于它们游离于十三篇之外,所以后来大多失传了。
《孙子兵法》每篇均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阐述了战争中制胜敌人的规律,军队应该怎样组织和建设,作战时必须遵循的战略原则,临阵击敌的战术技巧,一些特殊的战斗方法,以及军队的后勤工作等,这些构成了孙武极其丰富的军事思想。
兵法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如写军队的行动:“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军争篇》),既贴切又形象,且音韵铿锵,气势不凡,故刘勰称“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文心雕龙·程器》)。
迄今最早的传世本为银雀山竹书《孙子兵法》,经汉简专家整理小组整理,于197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现存最早的刻本为南宋孝宗、光宗年间的《十一家注孙子》本。《孙子兵法》的注本以曹操注最早,此后注家颇多,如清孙星衍校《孙子十家注》、清朱墉《武经七书·汇解》、清夏振翼《武经体注大全会解·孙子》。近人校注本有郭化若《孙子译注》、杨炳安《孙子会笺》。今人新出的有吴九龙主编的《孙子校释》、吴如嵩的《孙子兵法新论》等。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汉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该书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20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孙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
作品选读(三)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孙子兵法·始计》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孙子兵法·作战》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孙子兵法·谋攻》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孙子兵法·九地》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孙子兵法·用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