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传统文化>

陶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 嘉洛1198 分享

  古瓷器收藏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古瓷器收藏队伍得到迅速壮大。据了解,目前在古瓷器收藏队伍中,除少数学者型收藏鉴赏家和企业型收藏投资家拥有一些高档古瓷珍品外,大多数喜爱瓷器的收藏者是以收藏中低档瓷器为主,其收藏目的也出于兴趣爱好、陶冶情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受近年来各类收藏品价值的大幅上涨的刺激,古瓷器收藏投资风生水起,“以瓷养瓷”之风逾来逾盛。

  陶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物以稀为贵。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贵,尤其是御用汝瓷。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北宋晚期至今传世的御用汝瓷总数不超过百件,且分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各地、各国博物馆和少数收藏家手中,故有了“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据了解,目前市面上,一块带有芝麻钉的汝瓷残片已达数千元,如果是一件完好无缺的汝瓷器,那将是数万,数百万元甚至更高的价位。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均以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其次要数元代青花彩瓷了。而唐代青花(唐青花是由白瓷与三彩孕育而生,唐代白瓷成熟的烧制工艺,使三彩器与唐青花以其洁白的衬底映照出艳丽的色彩效果)因其存世数量极少而难得,故唐青花瓷从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上讲,均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

  中国陶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隋唐五代精美的越窑青瓷到宋代的五大名窑瓷器以及元代的青花瓷系列,都成为世界瓷器史上的耀眼之星。我国解放初期及““””期间,由于国民收入较低,加上人们对流散在民间的这些物品不大了解,因此古瓷器的市场价值不高。但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随着收藏投资市场的活跃,古瓷器价格一路上涨。与此同时,无论是古瓷或是新生出炉的陶瓷,都有人在收藏,瓷器收藏队伍正在不断壮大。但事实上,不是所有瓷器都具有收藏投资价值。瓷器收藏与钱币、邮票收藏投资一样,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特别是初入瓷器收藏领域者,除了注意辨别真伪外,还要把握好几个尺度。

  陶瓷的起源。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原始时代

  万年仙人洞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大源乡,是1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是我国首次发现的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人类活动文化遗迹,其出土的栽培稻和陶器,距今一万年以前,是现今已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和原始陶器之一。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尤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这一时期已出现陶轮技术,制陶术已成为一种专门技术。半坡文化的彩陶在略晚于大地湾一期文化,其纹饰也略为复杂,以几何纹样为主。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庙底沟文化,彩陶花纹则更加富于变化,以弧线和动感强烈的斜线体现变形的动物形象。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鱼、鸟、猪以及人类自身都被作为装饰纹样。这些纹饰的描绘手法都很生动,布局合理,是原始绘画的佳作,也是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可靠形象资料。

  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的马家窑文化,是由半坡文化派生发展的古羌集团的一个分支。与之相关的另外两个支系是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是龙山文化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期。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瓷,表面都经过打磨外理,器表光滑匀称,以黑色单彩加以装饰。装饰图案以满见长,在钵、盘、碗一类的敞口器物内侧,也都绘有图案。 上古之民,穴居野处,生活中的工作中心都围绕着渔猎饮食,所以最初迫切的发明需要都釜瓮之类。陶瓷上出现装饰,说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大有进步,解决果腹问题以外,尚有余力,于是人们开始在满足最低需求之外,追求美的表现。

  河西走廊一带的马厂类型彩陶,器形一般较小,有的器皿上留有穿系小孔,便于携带反映出这一地区半农半牧的经济状况。而在半山彩陶瓷上则出现了播撒种子的人形图案,说明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创造力的进步。

  在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完善成熟。图案形象直观性强,在当时具有标志性、装饰性等性能,所以对彩陶图案的研究也会给古文字研究提供佐证。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原始时期,氏族部落更为繁杂,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需求的文化特征,它们各自有着代表氏族文化的标志性形象,也产生着不可低估的精神凝聚力量。而随着氏族文化盛衰变化,陶器装饰也出现了不同的内容的形式。 早期人类在制陶过程中,对原料的探寻和使用上缺乏经验,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火的使用上也不够成熟。所以制成的陶瓷质地疏松。至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陶器种类开始增多,从泥质或夹砂陶发展到灰陶、黑陶、彩陶和白陶等。另外,为装饰或提高质量方面着想,又创造出白色、红色陶衣,以及用Fe2O3(黑)、MnO2(红)为着色剂的彩料。在成形工艺上,开创并住处逐步完善了轮制、模制、表面抛光、薄胎成形、拍印纹饰等多项手段。原始的烧成条件比较简陋,这使早期陶器的胎体多为红棕色。这是因为在烧成过程中,大量空气的混入形成强氧化焰,使粘土中的氧化铁成份变红、变黄,加之原料中AL2O3较低,助熔剂量高,也对陶器红色的形成有明显影响。

  远古时期的陶瓷烧造技术资料,迄今尚无从找寻,但从现有资料推测,可能在新石器时代初期是用柴草在平地上用篝火直接烧制,这种方法至今在许多偏远落后地区被使用,统称为“无窑烧陶”。抑韶文化的窑型基本是横穴式和竖穴式,就泥地挖掘而成,以柴草为燃料,无烟囱,窑内温度较均匀,热量损失较小,烧成温度可达1000度。从龙山文化时期以后,普遍采用竖穴窑,由火膛、火道、窑室三部分组成,窑室直径1米左右,燃烧时空气供应较足,使柴草充分燃烧,火焰可沿窑底均匀进入窑室,使窑内温度提高,可达1050度高温,也为后来出现的馒头窑、倒焰窑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纵观中国彩陶的技术与艺术,历时四千八年。其实它的上限年代还是个难以考据的迷,随考古发掘工八的不断进行,可能还会出现不同的新认识。就现有的资料而言,可以说原始陶器不仅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它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史上无比辉煌的一章。

  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的瓷器,历来享有盛名。据史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在汉朝,瓷器声誉鹊起,南北朝陈时,新平瓷被列为贡品。唐武德四年(621年)邑人陶玉,进贡所制瓷,青白光润如玉,被誉为“假玉器”。唐朝遂于此设置管理烧制瓷器的专门机关。当时诸窑工匠中,以霍仲初最为著名,其所产瓷器窑称为霍窑,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大明乾隆款粉彩蓝地缠枝莲纹茶叶罐

  景德镇

  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陶瓷生产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在浮梁江村乡沽演村和王港村发现有古石器遗物,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遗物,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端之源,应该于此。

  大明乾隆款珐琅彩骐菱茶叶罐

  《我是猫》节选

  五代时景德镇的制瓷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从考古资料看,当时主要有青瓷和白瓷碗、盘、碟、执壶等日用品,从造型品种看,主要有碗、盘、碟、执壶。其中以碗、盘为大宗。这是我们目前已确定的最早的景德镇的瓷器,瓷器的质量接近或达到了现代瓷的标准。

  宋代是中国瓷器制造业大发展的时期。随着宋室南渡,南迁的工匠把北方先进的制瓷技术带到景德镇,景德镇创烧了名扬天下的青白瓷。青白瓷一经问世,立即与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龙泉窑一起,并称宋代六大瓷系,景德镇瓷窑从此开始跻身于中国名窑之列。从元、明、清,再到民国,景德镇陶瓷不断续写着荣耀与辉煌。

  大明乾隆款珐琅彩蓝地茶叶罐

  景德镇

  1949年,新中国成立,景德镇陶瓷焕发了新的活力,陶瓷文化开始了新的篇章。经过市人民政府的努力,陶瓷生产很快得以恢复,至20世纪50年代末,景德镇已建立起以十大瓷厂为骨干企业,以及围绕陶瓷生产的供应、销售、科研、教育的完备的陶瓷产业体系。在““””的十年浩劫之后,景德镇陶瓷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末达到一个巅峰时期。其时,陶瓷生产各项经济指标都创历史新水平,陶瓷产品已拥有20个大类,200多个系列,2000多种器型,7000多种花面,瓷都艺苑已呈万紫千红、百花齐放之势。

  康熙款缠枝花卉纹碗

  景德镇

  在景德镇的制瓷历史上,民窑曾经极大地促进了景德镇的瓷业繁荣。20世纪初国有瓷厂先后改制解体,随之一大批民营陶瓷企业和家庭作坊蓬勃兴起,自然形成了曙光路、老鸦滩、老厂、筲箕坞等作坊群。他们在体制改革、产品创新、工艺进步和安置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招商引资,一大批外资、港资、台资和合资企业进军景德镇陶瓷,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呈现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大清雍正款缠枝花卉斗彩碗

  历代景德镇瓷工人的辛勤努力,创造了景德镇陶瓷历史,成就了光辉灿烂的陶瓷历史文化。

399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