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传统文化>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安阳殷墟的资料

时间: 穗嘉1084 分享

  殷墟,古称“北蒙”,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大家平时会关注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安阳殷墟的资料吗?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安阳殷墟的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安阳殷墟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安阳殷墟发掘历史

  殷墟是中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商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

  殷墟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古老的洹河水从市中缓缓流过, 城市布局严谨合理。从其城市的规模、面积、宫殿的宏伟,出土文物的质量之精、之美、之奇、数量之巨、可充分证明它当时不仅是全国,而且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87年在古老的洹水岸边修建了殷墟博物苑。它占地100多亩,就建在殷墟的宫殿区遗址上。它是依照甲骨文的“门”字形,用几根雕有商代纹饰的木柱和横梁结构而成。苑中建筑由著名的古建筑家设计,严格地构筑在原建筑的遗址上。每座建筑都采用了重檐草顶,夯土台阶,檐柱上雕以蝉龙等纹饰图案。 殷墟博物苑不仅展现了殷代王宫殿堂的布局与建筑,而且还具有园林特色。同时,它也是集考古、园林、古建、旅游为一体的胜地。

  1928年,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持,开始殷墟的发掘工作,主要参加者有李济、梁思永等人。从1928年10月到1936年6月,共进行了15次发掘。发掘面积共约4.5万平方米,发现了许多重要遗迹:在后岗首次发现了晚商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3个地层的叠压关系;在西北岗西区和东区发掘了13座大墓和大批祭祀坑,证明这里是王陵区;在小屯发掘出一批宫殿和宗庙遗址。出土遗物中最重要的是甲骨,共发掘出土24794片,其中包括著名的“大龟四版”、“大龟七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殷墟的发掘工作继续进行。1950年春,发掘了武官村大墓。其后,在小屯西勘探出一条南北长1100米,折向东西长650米的濠沟,环绕宫殿区西侧和南侧,与洹河共同构成宫殿区的防御设施;在苗圃北地发掘出一处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铸铜作坊遗址;在后岗发掘出圆形祭祀坑。1971年冬,在小屯西地发现21枚牛胛骨,其中10片有刻辞。1973年在小屯南地一次发掘出4829片有字甲骨和一批无字卜骨。1976年发掘妇好墓,在武官村大墓南侧,发掘出一批祭祀坑。1969~1977年,在殷墟西区发掘出900多座平民墓。1978年春,在殷墟王陵区1217号大墓东墓道之北,发掘甲字形大墓1座,是这一带新发现的殷墟早期墓葬之一。其后,又发掘了相传曾出司母戊鼎的大墓,墓道内发现不少殉葬的奴隶头骨。1989年,在小屯北侧发掘出一处大型宫殿基址,三排房呈凹字形连成一体,面积约5000平方米。

  2017年3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站在殷墟宫殿区以东的大司空村进行考古发掘。18座保存完整的匈奴墓葬在殷墟大遗址保护区内的首次发现,丰富了殷墟文化的内涵[2]。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安阳殷墟地理位置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地理坐标为114°18′50″E,36°07′36″N,海拔约80m,长宽各约6公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遗产地保护区核心面积414 公顷,缓冲区面积为720公顷。

  殷墟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安阳殷墟范围布局

  殷墟的范围和布局已基本搞清。宫殿区在小屯村东北,已发掘出建筑基址53座,分为甲、乙、丙3组。乙组面积最大,甲组次之,丙组最小。甲组基址有15座,分布在遗址的北部,靠近洹河,多东西向,年代最早;乙组基址21座,分布在遗址中部,门多向南,年代晚于甲组;丙组基址17座,分布在遗址南部稍偏西,门多向南,还有一些向东或向西,年代最晚。这些建筑基址平面多为长方形,也有近正方形,还有凸字形、凹字形等。修建时,有的先挖基槽后填土夯筑;也有的仅把原来的文化层堆积挖掉,再回填净土夯筑。皆用石柱础,有的在石础上还垫有铜础。在基址下或门侧处,经常用人“奠基”。乙八基址规模最大,南北长约85米,东西宽约14.5米。其西与乙七基址相接。在乙七正南,发现3组排葬坑。坑内少者1~3人,多者10~13人,有俯身、仰身、跪式葬以及砍头葬,出土有青铜礼器、兵器和车马。此外,还有葬兽坑。这些大规模人祭遗存,说明乙七、乙八基址可能是用于祭祀的宗庙类建筑。1989年发掘的大型宫殿基址,使殷墟宫殿宗庙建筑向南延伸了130多米,向东扩展了50多米。此外,在大司空村、高楼庄、花园庄、王裕口、四盘磨、白家坟、梅园庄等地都发现了居住遗址。王陵区在洹河北岸的侯家庄、西北岗、前小营和武官村之间。已经发掘出13座大墓和1400多个祭祀坑,可分为东西两区。西区有8座大墓(其中1567号墓为未竣工使用的“假墓”)。这些大墓分别有4个、2个和1个墓道,平面呈十字形、中字形和甲字形。墓葬规模很大,如西区的1001号墓,南北长18.9米,东西宽13.75米,深10.5米。墓葬总面积为712.75平方米。西区的1217号墓更大,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发掘的西北岗东区217座祭祀坑皆为长方形竖穴,每坑掩埋人骨8~10具,多为青壮年男性,也有少数女性和儿童,总数达1387具。处置方法有砍头、肢解、腰斩、活埋。这是多次人祭的遗存。

3578138